廣東聯通超級星期五重構客服,運營商用戶經營的新開始?

超級星期五,一個互聯網、零售巨頭們的營銷專利,遇到傳統的電信運營商會怎麼樣?


廣東聯通超級星期五重構客服,運營商用戶經營的新開始?


或許我們從廣東聯通升級客戶服務體系能夠得到不少有益的啟示。

如果用搜索引擎查詢超級星期五,你多會看到互聯網公司、零售巨頭或者銀行的身影,他們多把星期五作為連接用戶的特別福利日,希望通過這一天,刺激其用戶消費的慾望。

傳統的電信運營商很少涉足這一主題。其實說起超級星期五,多令人想起美國的黑色星期五——這是美國感恩節之後大采購的日子,商家推出折扣促銷,並用黑色筆記錄盈利而來。隨著網購普及,正在逐漸被網購星期一代替。

超級星期五已經成為商家為用戶提供特定福利的代名詞

中國聯通不是一個傳統的電信運營商,廣東聯通更不是中國聯通裡傳統的省分公司,它是一個以創新著稱的南方省級運營商,其友商廣東移動在中國移動體系內亦擔當同樣的角色。

所以我們並不奇怪的看到,在2018年7月20日,廣東聯通以一種新的互聯網化的姿勢升級了的客戶服務架構。

客戶服務邏輯之變:互聯網平臺+會員

廣東聯通卓越沃服務架構升級,在底層邏輯上區別於傳統電信運營商客戶服務,有兩個基礎性的變化:

一是平臺的互聯網化,推出了互聯網化客戶服務平臺“聯通會員服務”,入口分別在廣東聯通的微信公眾號“福利”菜單和聯通手廳APP客戶服務菜單。

二是用戶運營的互聯網化, 推出“Super Friday超級星期五”會員福利日,利用運營商的資源,圍繞用戶的生活和福利打造權益體系。

傳統電信運營商的客戶服務中,是為了解決業務諮詢、投訴、營銷的,其核心邏輯是解決運營商自己業務的問題的,所以多以熱線為主,幾十年不變,雖然也推出了APP、公號、網站等入口,但是基礎服務邏輯沒有變化——始終作為電信業務服務的一個附屬環節存在。

按照廣東聯通官方的定位,聯通會員服務平臺承載了聯通會員服務的多種功能,包括用戶玩轉積分,享受專屬權益,參與社區粉絲互動,為用戶帶來了生活服務、福利優惠的一站式專屬服務。

客戶服務的觸點和內容的變化,是對“客服”內涵的重構,其背後是把用戶變成粉絲,開展粉絲經營的理念變革。

粉絲與用戶的最重要區別關注點的不同,粉絲關注的好玩、權益、感情,用戶關注的價格,而對於廣東聯通來說,把用戶變成粉絲會員,實際上是把原先屬於運營商體系內成本的部門變成了利潤部門。

數據顯示,截止至9月27日,已有100萬廣東聯通會員體驗了這個服務。

運營商用戶運營玩法邏輯之變:超級星期五+為用戶創造價值

如何擴大運營商在會員的心智地盤,在會員消費心智中排名靠前,這需要變革運營邏輯。

超級星期五是一個已經被多個行業運營嫻熟,能夠引發消費者消費福利聯想的標籤,比如華碩曾經聯合滴滴快車展開“拯救白領出行行動”,一是領“超級星期五”的5元打車券,二是送出筆記本; ofo小黃車曾經開展超級星期五紅包一時間吸引不少注意力。

就是日本政府為了推動消費,也曾經從政府角度推動超級星期五,鼓勵企業週五早下班刺激消費。

廣東聯通選擇超級星期五標籤,把 “Super Friday超級星期五”作為會員福利日,是廣東聯通互聯網化粉絲運營的新玩法。

新玩法的背後是理念的變化,即為用戶創造價值為運營理念。對於廣東聯通來說,這種互聯網化活動產品與活動品牌可以延長用戶在網,提高粘性,創造價值。

所謂創造價值,其核心是圍繞用戶的“需求”開展用戶運營——主要是用戶需要的,都要想法設法去滿足。

以廣東聯通超級星期五的玩法為例,有三個地方值得行業關注:

一是借用用戶熟知的高知名度標籤,選擇超級星期五,是一個已經在社會認知中與消費和福利高強度連接的營銷標籤;這方面廣東聯通運用嫻熟,此前還推出過1024流量節,是一個借用程序員日的活動。

二是主題化的常態高強度運營。1)在每週五會員日當天都有會員福利活動,強化星期五消費心智;2)每期與不同的平臺,知名品牌合作伙伴進行權益合作,不同主題滿足不同粉絲需求;3)每個季度推出正能量主題,強化社會責任。

在7月到9月,廣東聯通開展了多個主題活動,比如“萬張影票10分搶”、“世界冠軍喊你打球”、 “守護孩子健康上網”、 “大手拉小手 研學旅行團”、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

這些主題的設置與社會熱點、重大假日、社會關切等有關,能夠顯著提高關注度和活動質量。

三是打通積分與福利兌換通道。積分是用戶在運營商體系的價值資產,通過打通積分與福利兌換通道,會員可以在平臺上用積分兌換到各種免費福利、專屬折扣、特價商品等。

廣東聯通超級星期五重構客服,運營商用戶經營的新開始?

客服經營繼續變革:用戶經營需要突破行業競爭困境

眾所周知,當前通信業已經面臨人口紅利結束、過度競爭、行業管道化趨勢加劇的困境。

2018年上半年的數據已經表明,新增用戶市場已經不再是電信運營商的重點,存量用戶的經營才是未來的關鍵。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服務好現有的客戶,變客戶為粉絲,利用社群形成新的增長點,就成了整個電信行業轉型,超越低水平競爭的關鍵。

坦率的說,把用戶變成粉絲的概念,恐怕每個人都知道,但是在怎麼做,以及是否開展行動上,國內的運營商鮮有主動的意願。

比如很多省級、地市運營商、都在微博、微信開了社交賬號,但是也大多是圍繞自己業務開展宣傳、辦理,偶爾做點活動,也是謹小慎微。

而像廣東聯通這樣,大張旗鼓全新省級客服體系,從基礎邏輯上推動用戶經營的變革,並不多。

凱文•凱利在《技術元素》提出了 “一千個鐵桿粉絲理論”,也就是說1000個就足以養活一個原創作者。

互聯網依靠粉絲的供養獲得發展的案例比比皆是,曾經的Papi醬、咪蒙、羅輯思維,只有電信運營商守著幾億用戶望洋興嘆,你爭奪我,一碗湯倒來倒去,行業價值越來越低,究其原因之一,就是用戶經營缺乏根本理念的變革。

廣東聯通的超級星期五或許是一個新的開始,值得電信運營商們思考如何在移動互聯網化的時代,再造自己的客戶服務底層邏輯。

作者@中國好4G 公眾號:環球通信:資深分析師|特約撰稿人|新媒體專欄作者|手機評測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