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配」VS「純料」,一場分不出勝負的battle

都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TFboys剛過去不久的5週年演唱會上,每年一度,就像女生例假來臨一樣準時的撕逼大戰,也風風火火的在微博上爆發了。

看到一群姐姐粉,媽媽粉在微博上為了個燈牌,C位吵得毫無淑女氣質可言的樣子,Y老師我一邊是笑的胃抽疼,一邊還在感嘆看來自己是真的老了。

“拼配”VS“純料”,一場分不出勝負的battle

同樣的,巖茶在人為的推波助瀾下,也產生了江湖。其中就有一個響噹噹的門派叫做“純料茶”,另一個.......想必童鞋們都能脫口而出了,它的對立派“拼配茶”。

這兩個幫派之間的鬥爭也經常就像TFboys三個小男孩的唯粉一樣,架勢之激烈,內容之幼稚,經常看得Y老師我是啼笑皆非。

“拼配”VS“純料”,一場分不出勝負的battle

對於“拼配VS純料”這場估計永遠都不會產生勝負的battle,Y老師只能說咱們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思想看來還是沒有學到位,不然怎麼連“存在即合理”這個簡單的道理都忘了呢。

“拼配”VS“純料”,一場分不出勝負的battle

縱觀茶葉形式的發展變化,哪一樁變革不是為了順應市場需要和儘可能的滿足人類需求以及物料價值的盡用呢?

拼配茶的價值

大紅袍的拼配首創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它的出現一方面解決了茶葉原料由於種植管理、加工製作、品種缺陷等因素使得茶葉品質受限、茶葉價格低、買賣困難的尷尬問題。

“拼配”VS“純料”,一場分不出勝負的battle

另一方面儘可能的擴大了茶葉商品的流通量,解決了茶葉市場上某些熱銷產品供不應求的窘境。而且,拼配茶穩定的口感,也使得茶葉向標準化發展的方向邁進了一大步。

同時,拼配技術的出現同樣解決了茶葉滯銷積貨的問題,使得茶葉物料盡用、價值盡用,並在很大程度上儘可能的提升了茶葉的經濟價值。

“拼配”VS“純料”,一場分不出勝負的battle

拼配大紅袍的出現使得茶葉原價值起到了1+1>2的效果。

純料茶的價值

純料茶的存在價值應該不用Y老師再去大做文章了。

首先,純料茶自身就是茶葉自然生產後的原始產物,巖茶愛好者所追求的“山場味”恰好說明了正巖純料茶的魅力。

其次,純料茶最完整的保留了原始品種的特徵特性,這是茶葉品種研究、培育、推廣最鮮活的標本參照物。

“拼配”VS“純料”,一場分不出勝負的battle

純料茶的存在,有據可依,才不會使得品鑑、評定茶葉特性、品質優劣等標準發生原則性的混亂,更多的是對茶葉發展起到了1=1的要求。

對於“拼配茶還是純料茶好”的這種偽命題,Y老師只能說,如果是品質不好的茶,不管純料還是拼配,都不是好茶。如果是品質好的茶,純料、拼配都是好茶。

“拼配”VS“純料”,一場分不出勝負的battle

有些商人把“純料”概念擴大化,排斥或對立拼配茶,在Y老師看來,這其實是在用概念賣茶,而不是就茶論茶。

畢竟,大多數消費者對茶的鑑別不是很專業,也沒有可能有大量的茶品進行對比,就給了商家很多機會。

不管怎麼說,講概念總比讓消費者懂得巖茶品質來的容易。

“拼配”VS“純料”,一場分不出勝負的battle

拼配有拼配的韻味,純料有純料的精神。從行業的角度來講,我們應該需要的更多的是運用純料茶1=1的嚴謹的做事方式去讓茶葉發揮1+1>2的效果。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不同的口感喜好,不同的經濟承受能力,不同的口感需求都影響我們對於一款茶的選擇,但只要我們自己買的開心,喝的舒服就好!

“拼配”VS“純料”,一場分不出勝負的battle

確認過眼神,是個愛學習的人。童鞋們,想要跟巖茶界的活化石陳鬱榕老師來此面對面接觸嗎?想要親自體驗一把關於“拼配”那些不可說的秘密嗎?

那麼陳鬱榕老師這次的私房拼配課,就是你不容錯過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