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單位流量收入同比下降63%,爲何用戶沒有感受?

工信部公佈《2018年8月份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1-8月,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8881億元,同比增長3.3%,增速較1-7月下滑0.4個百分點;電信業務總量完成37275億元,同比增長139.1%,增速逐月提升,8月當月增速達152.6%。


運營商單位流量收入同比下降63%,為何用戶沒有感受?


從圖中可以看出,從2018年2月開始,1-N月電信業務總量累計幾乎呈線性增長,如果只考慮當月電信業務總量的話,實際在不斷加速增長。但同期電信業務收入累計的增幅從2018年3月開始逐步下滑,如果考慮當月數據的話,下降幅度更為明顯,此前我曾分析,實際7月當月同比是負增長的(7月移動通信服務收入同比下降1%,有三大原因)。根據剛剛公佈的數據,8月當月的電信業務收入同比實現了正增長,但增幅不到0.5%,遠低於GDP的增長(超過6%)。這應該能充分體現了提速降費效果吧。

電信業務收入增幅很低,主要原因是移動業務收入增幅越來越低(這可能與不少網友的想象正好相反)。工信部的數據如下:

1-8月,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實現固定通信業務收入2594億元,同比增長9.3%,在電信業務收入中佔29.2%,佔比較去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實現移動通信業務收入6287億元,同比增長1%,佔電信業務收入的70.8%。1-8月,移動通信業務收入增幅只有1%,遠低於電信業務3.3%的增幅。

而在移動業務中(1-8月累計數):

  • 全國移動電話去話通話時長完成17151億分鐘,同比下降4.4%;
  • 全國移動短信業務同比增長11.5%;移動短信業務收入完成256億元,同比增長6.2%;
  • 1-8月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達395億GB,同比增長203.4%;其中通過手機上網的流量達到389億GB,同比增長217.5%,佔移動互聯網總流量的98.4%。8月當月DOU(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4.85GB,同比增長170.4%。


運營商單位流量收入同比下降63%,為何用戶沒有感受?


語音通話時長持續減少,短信收入微增,移動通信業務收入的增長主要來自移動互聯網流量,戶均流量高速增長。但從最終的收入看,流量大幅增加只帶來了收入的緩慢增長。工信部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1-8月,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完成移動數據及移動互聯網業務收入4106億元,同比增長11.5%,收入增速較1-7月回落0.8個百分點”。3倍的流量,帶來收入增幅只有11.5%,可粗略計算出,1-8月運營商單位手機流量收入同比下降了63%,超額完成了今年流量資費同比下降30%的目標。

可是,為什麼一些用戶反映,他們沒有感受到流量降價呢?包括以下幾個原因:

1、無限量套餐、定向免流、定向流量包、贈送流量被運營商普遍採用,用戶發生了越來越多的流量,但運營商不能獲得額外收入(定向免流、贈送流量)或收入增加很低(定向流量包,尤其是視頻);

2、運營商很少提供老套餐優化(流量降價或增量),用戶如果不主動更換套餐,就很難感受到流量下降;

3、選用優惠的新套餐的用戶,由於缺乏和歷史數據直觀的對比,因此也感受不到降價;

4、用戶每個月的手機通信費用支出,下降幅度有限。從三大運營商半年報的數據看,三大運營商的手機用戶ARPU都只有微幅下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