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器家族大揭祕(一):紅旗飛彈保衛祖國藍天五十年(上)

紅旗系列防空導彈構成了中國地空防空導彈的主體。它是我國最重要的防空導彈系列。從第一代“爭氣彈”到現在的百花齊放,所有的彈名都有“紅旗”二字。但是系列裡品種太多,雖說都叫紅旗,但是有的只是曇花一現並沒有大量裝備,有的相鄰兩種差別很大,前後並不是有很強繼承性。自從1965年“紅旗-1”型防空導彈仿製成功開始,從最初的紅旗1號、2號、3號,發展到後來的紅旗6和紅旗7號,再到目前外刊報道的新型紅旗15、紅旗17、紅旗18等。紅旗系列防空導彈涵蓋了中遠程、中高空到近程超低空的火力範圍,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家族,擔負著中國防空的重任。

中國武器家族大揭秘(一):紅旗導彈保衛祖國藍天五十年(上)

紅旗-1

紅旗一號導彈系統,中國根據前蘇聯C-75型(北約命名為SA-2)地空導彈武器系統仿製的半固定式中高空、中近程地空導彈武器系統。1958年6月開始仿製,1964年12月10日,中國仿製“斯-75”型地空導彈成功,命名為紅旗1號導彈系統。1965年1月10日,地空導彈第1營首次使用紅旗-1號擊落U-2飛機1架。該系統由導彈、發射架、制導站等組成。導彈動力裝置由固體火箭發動機和液體火箭發動機兩級組成,導彈採用用無線電指令制導,彈長10.90米,彈徑0.65米,翼展2.56米,發射重量2160公斤,最大速度3馬赫,射程13-29千米,射高3-22千米,戰鬥部為高能破片殺傷型,單發命中率68%。由於該系統機動性差,命中率低,易受電子干擾,故不久就不再生產。

中國武器家族大揭秘(一):紅旗導彈保衛祖國藍天五十年(上)

紅旗-2

紅旗-2防空導彈,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研製裝備的一型中高空地對空導彈。該導彈為可移動式全天候、全方位、全空域的要地防空導彈系統系列,可攔截各種飛機、巡航導彈和高空偵察氣球,也可在需要是打擊地面和海上目標 。1967年9月18日,在浙江嘉興設防的地空導彈十四營利用反干擾手段成功擊落一架U-2,首開戰果。在之後的幾十年裡,紅旗-2一直承擔著主力防空導彈的角色,為中國的防空事業打下了堅實的的基礎。

中國武器家族大揭秘(一):紅旗導彈保衛祖國藍天五十年(上)

紅旗-2的前身是紅旗-1防空導彈,為刺探中國核武器研發機密,U-2高空偵察機屢次竄犯大陸。後來,由於入侵飛機採取了欺騙式干擾,“紅旗1號”導彈已不能適應嚴峻的電子戰形勢,急需研製抗干擾能力強的防空導彈武器系統。1965年根據空中威脅的變化,開始了“紅旗2號”防空導彈的研製,在“紅旗1號”的基礎上擴大殺傷空域,提高抗干擾能力,改善戰鬥使用性能。該導彈於1967年6月27日定型,隨即裝備部隊。1967年9月8日,中國空軍防空導彈部隊在浙江嘉興首次用新研製的“紅旗-2”防空導彈,在有干擾的條件下擊落一架U-2高空偵察機,證明了該導彈採取的抗干擾措施非常有效。在以後的國土防空作戰中,用“紅旗-2”又擊落過3架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和1架米格-21戰鬥機。“紅旗-2”的研製成功及其在防空作戰中取得的輝煌戰果,標誌著中國防空導彈的發展已由單純的仿製走向自行研製的道路。

中國武器家族大揭秘(一):紅旗導彈保衛祖國藍天五十年(上)

紅旗-61

紅旗-61防空導彈,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研製的第一代中近程防空導彈。該型防空導彈系統由導彈、跟蹤照射雷達、射擊指揮儀、彈庫、發射架和發射控制臺以及各種輔助設備組成。導彈採用了半主動連續波雷達尋的制導、固體火箭發動機、新型複合引信、小型化自動駕駛儀,可裝備在護衛艦或越野車輛上,構成艦空導彈或地空導彈系統。紅旗-61防空導彈先作為地空導彈於1965年8月開始預先研究,1966年1月列入國家計劃,後來改為艦空導彈研製,1992年批量列裝中國海軍053H2G型護衛艦。

中國武器家族大揭秘(一):紅旗導彈保衛祖國藍天五十年(上)

紅旗-61於1965年9月開始設計,最初命名為紅旗-41號,1966年1月改名為紅旗-61號。由於海軍急需防空導彈,1967年改為艦空導彈系統設計,海基型為紅旗-61B。1976年繼續地空導彈系統研製,1986年定型,生產型為紅旗-61A。導彈以兩聯裝方式裝載在SX250越野車上。紅旗-61A地空導彈武器系統由導彈、2聯裝發射架、6X6越野車底盤、跟蹤照射雷達和指揮控制站等組成。該導彈採用單級固體發動機;彈翼成十字型配置在彈身中部,尾翼和彈翼相差45度,成X型配置在彈體尾部;導彈採用半主動連續波雷達尋的制導,彈長3.99米,彈徑0.286米,翼展1.166米,發射重量310公斤,最大速度3馬赫,最大射程10千米,最大射高8千米,戰鬥部為連續細杆殺傷式,單發命中率64%-80%。

中國武器家族大揭秘(一):紅旗導彈保衛祖國藍天五十年(上)

紅旗-3

紅旗-3號地空導彈是我國於1970年代,在紅旗-2號基礎上研發的一款以高空高速目標為打擊對象的陸基防空導彈,在完成定型後曾少量裝備部隊,在80年代初停止研發。紅旗-3號彈採用兩級火箭發動機,一級發動機為固體助推段,二級主發動機採用液體燃料。彈翼為鴨式佈局,長5.95米,發射重量近1噸,最大射程42公里,射高30公里,最大速度3.5馬赫。戰鬥部為破片殺傷式,殺傷半徑50米。發射系統由傾斜式發射架,雷達制導站,及相應配套車輛組成,系統複雜,發射準備時間長,野戰機動性不足,在定型的時候已經明顯落後。適於要地防空和野戰防空,可攻擊地面目標。但由於技術跨度大,最終被迫終止。

中國武器家族大揭秘(一):紅旗導彈保衛祖國藍天五十年(上)

紅旗-4

紅旗-4號地空導彈是我國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開始研製的一型遠程高空陸基防空導彈,研製單位為航天二院,該彈於七十年代末下馬,未能進入部隊服役。在1968 年,“紅旗”-3號的研製已經基本完成,進入後期的正式打靶和驗收定型階段。為跟蹤國外防空導彈先進設計理念和發展趨勢,作為“紅旗”系列地空導彈預研型號,“紅旗”-4號中高空遠程要地防空導彈提到議事日程。紅旗-4導彈的研製進展順利,按照地空導彈的試驗程序,到七十年代末,在空軍武器試驗基地試驗取得成功。但在八十年代,由於技術方面仍有大量需要突破的關鍵節點,而指標性能上紅旗-3和紅旗-4交叉,我國裝備體制,無力承擔同時列裝兩種高空防空彈,加上國家政治、經濟體制轉型,紅旗-4停止研製,轉為技術儲備。

中國武器家族大揭秘(一):紅旗導彈保衛祖國藍天五十年(上)

紅旗-6

紅旗6號導彈武器系統是我國上海航天局研製的中低空中近程地空導彈武器系統,出現在2015年9.3大閱兵中,編號為HQ-6。有效射程10千米。紅旗6號導彈武器系統從79年開始方案論證至今已有20多個年頭了,前後經歷了兩代(紅旗-63和紅旗-64),這給它今後的命運蒙上了重重的陰影。

中國武器家族大揭秘(一):紅旗導彈保衛祖國藍天五十年(上)

1979年3月中央決定立即開展第二代中低空地空導彈的研製,暫定名為紅旗63號。同時開展預研的還有二院的紅旗7號。令人遺憾的是,到了1985年國家針對在研項目過多、低層次重複過多的實際,決定調整防空導彈任務。由於二院的紅旗7號已取得重要進展,而上海航天局更新一代的紅旗64號預研也已經開始,至此,紅旗63號的研製走到了盡頭。80年代中期,我國從意大利進口了少量“蝮蛇”防空導彈,中國正是看中了它優異的性能,上海航天局在其基礎上研製更新一代的中低空、中近程防空導彈,暫定名為紅旗64號。新型號的發展採取一彈多型,三軍通用的模式,地空、艦空、空空三種導彈同時研製。

中國武器家族大揭秘(一):紅旗導彈保衛祖國藍天五十年(上)

紅旗64號雖然是一種新的型號,但其與紅旗63號仍有很強的繼承性,如制導雷達和大部分地面設備均採用了為紅旗63號研製的設備,少數進行了適應性修改。這些設備大多采用了80年代的新技術,如動目標顯示、頻率捷變、動目標跟蹤等,這不僅保證了系統的先進性,還大大加快了研製進程。除此之外,紅旗64號最大的特點是其具備了處理器智能模塊技術,使全系統變成有人工干預能力的指令控制系統,使其抗干擾能力、目標識別能力、反應能力大幅提高。經過上海航天局多年的努力,紅旗64號外貿定型,並於同年以LY-60的名稱對外公開,而後在與國外同類導彈的競爭中中標,獲得了巴基斯坦海軍21型護衛艦防空導彈換型的合同,開創了我國艦空導彈出口的先河。

中國武器家族大揭秘(一):紅旗導彈保衛祖國藍天五十年(上)

紅旗-7

紅旗-7防空導彈,是中國在法制“響尾蛇”導彈基礎上仿製的一種全天候、低空、超低空防空導彈。紅旗-7防空導彈以法國“響尾蛇”導彈為基礎,由中國航天二院(即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研發。該導彈彈體採用鴨式氣動佈局,錐型彈頭,彈身前面4片鴨式舵,後部為4片固定翼,彈身使用高強度鎂鋁合金薄殼結構。導彈動力裝置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採用光電覆合/無線電制導方式。導彈最大速度達到2.4馬赫,作戰高度30米~5.5千米,作戰半徑0.5~12千米。

中國武器家族大揭秘(一):紅旗導彈保衛祖國藍天五十年(上)

紅旗-7防空導彈(陸軍型)有機動轉移方艙和電動越野車兩種載車,每個系統上裝4枚筒裝導彈;配用S波段脈衝多普勒搜索雷達;發射制導系統包括KU波段單脈衝雷達、電視跟蹤系統、紅外位標器等;採用紅外、電視、雷達複合制導體制,全程無線電指令制導,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可攻擊各種高速飛機、直升機、空地導彈、巡航導彈。

中國武器家族大揭秘(一):紅旗導彈保衛祖國藍天五十年(上)

中國武器家族大揭秘(一):紅旗導彈保衛祖國藍天五十年(上)

中國根據國際軍貿市場需求,又在紅旗-7導彈的基礎上開發了“飛獴-80”(FM-80)和“飛獴-90”(FM-90)兩個型號的出口產品。飛獴-80(代號:FM-80)的技術數據指標對比法國"海響尾蛇",該型號導彈採用雷達/電視的制導系統缺乏超低空攔截目標的能力,系統8~10秒的作戰反應時間也難以滿足反導硬殺傷的要求。比較適合作為陸地機動發射的近程防空系統 。“紅旗-7B”(外銷型號:飛獴-90,代號:FM-90)是“紅旗-7”導彈的最新改型。該型導彈車底盤由“紅旗-7”的4×4輪式底盤改成6×6輪式底盤。新式底盤採用了發動機後置佈局,使車內空間更為規整,方便佈置導彈發射及雷達系統操作檯。而且新式底盤的整車長度要比原來4×4底盤長出很多,因此,車內空間也肯定要寬敞許多,可以集成更多先進的設備,現代化程度得到提升。“紅旗-7B”相對於”紅旗-7”的另一個顯著變化是搜索雷達的改變,雷達天線由原來的“拋物面型”天線變成了“平板型”天線,使搜索空域的仰角範圍增大,同時對超低空目標和懸停直升機的探測能力也有很大提升。另外,“紅旗-7B”搭載的防空導彈也進行了一定改進,比如換裝新型固體燃料發動機,增加導彈的導引方式等。新型防空導彈的導引方式有4種:雷達、電視/雷達、紅外成像/雷達、電視或紅外成像手動追蹤,能以三種不同導引方式同時對付三個方向的目標。該型導彈已經裝備中國軍隊,並逐步替換原先的”紅旗-7”型導彈,成為中國軍隊新的野戰防空利器。

中國武器家族大揭秘(一):紅旗導彈保衛祖國藍天五十年(上)

紅旗-7防空導彈突出特色是通用性強,驅逐艦、護衛艦大小通裝,可普遍提高單艦防空能力,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中國海軍水面艦艇的主力防空武器。中國海軍經過現代化改進的051型導彈驅逐艦、051G型導彈驅逐艦、052型導彈驅逐艦、051B型導彈驅逐艦、053H3型導彈護衛艦、054型導彈護衛艦等各艦,均裝備了紅旗-7八聯裝發射裝置,其中052型,051B型和054型有再裝填裝置,053H3型沒有再裝填裝置。052型驅逐艦2號艦青島號驅逐艦(舷號:113)安裝了紅旗-7八聯裝發射裝置,於1996年5月28日服役於中國海軍北海艦隊.這標誌著紅旗-7防空導彈的正式服役列裝。

中國武器家族大揭秘(一):紅旗導彈保衛祖國藍天五十年(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