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逃荒落難流落於此,素稱「小上海」現在敗落無人住


這個地方叫三河尖鎮,屬信陽固始縣,1947年8月23日,劉鄧大軍右路第三縱隊陳錫聯部,兩萬多人突破敵47師的防線,從三河尖強渡淮河,沿史河而上,順利進入大別山地區,至此三河尖解放。

這是昔日的碼頭,“三河尖”作為地名,在河南省固始縣北部、史灌河與淮河匯流處。為淮河中游航運中心。明以前既為重要集鎮。地處豫皖兩省結合部和兩省三縣交界地,有“雞叫狗咬聽三縣”之說。

這是供銷社的倉庫,盛極一時的三河尖古鎮曾是聞名豫鄂皖三省的航運中心,是大別山山貨、農副產品外銷和日用工業品購進轉運的貨物集散地。“十里河巷桅杆林立,水陸燈火交相輝映”,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生意興隆,市場繁盛,素有“小上海”之美稱。

朱元璋逃荒落難流落於此,後來在隸屬三河尖的臨水集出家當了和尚,後歷經征戰,做了太祖皇帝。

1938年農曆七月初七凌晨,三河尖淮河底下槍聲大作,日本侵略者由蚌埠乘汽艇沿霍邱縣境逆淮河而上,在兩架飛機低空的掩護下侵佔了三河尖。這是三尖西岸的老倉庫門樓子,這是三河尖僅存的早期建築之一,這個糧庫是由原來民國政府的鹽庫改建而成的。門樓子修建於1951年。

作為兩淮鹽運的重要港口,三河尖是食鹽、糧食、茶葉、竹木、煤炭、商品百貨及大別山區土特產的主要中轉站。杭州的西湖龍井茶葉,絲綢錦緞、海鮮乾貨,上海的商品百貨,山裡下來的竹木、山貨等等,都需要通過三河尖轉口貿易到沿史灌河上游的大別山地區的金寨、商城、麻城。淮河上游的潢川、息縣、信陽,唐河、桐柏、南陽,洪河的西平、汝南、新蔡。淮河下游的蚌埠、漢口、南京、揚州、蘇州、上海等各大商埠。


清咸豐四年4月,李昭壽、薛之元聚眾起義,北上攻三河尖,為團練所敗,潰走商城王家院牆;1856年7月16日,捻軍首領張樂行乘虛襲佔了淮河流域的商業重鎮三河尖,獲得了大量物資,補充了大批人員,士氣復振,曾兩度將捻軍總部設在三河尖“天興公商行”這是舊址。

由於三河尖成了行洪區,過去琳琅滿目的古建築難覓蹤影,現存寥寥無幾的遺址,已是孤鶴獨立,昔日古老而繁華的淮上重鎮,已化作雲煙時刻滾蕩在人們的記憶中,讓人魂牽夢繞,難已忘懷;面對這鏡花水月的情景,黯然淚下,不得不讓人感嘆:滄海桑田,歲月無情!

這裡還新建了“三河尖故址”過街牌坊、安瀾亭、“淮上古鎮三河尖”瓷畫影壁、供人懷念。

隨著時代的變遷,由於黃河多次奪淮,淤廢了入海尾閭,淤泥把下游的入海口以上的河床抬高,導致排洪不暢。從此,淮河變得桀驁不馴,多災多難,使淮河流域人民幾經洪魔蹂躪,留下難忘的悲愴記憶,淮河航運業優勢不再。三河交匯,全省最低的地理特點,使其十年九澇,收成不保。“小上海”的繁華,現在已經無人居住。一切已經成為歷史,只能聽年長人訴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