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逃荒落难流落于此,素称“小上海”现在败落无人住


这个地方叫三河尖镇,属信阳固始县,1947年8月23日,刘邓大军右路第三纵队陈锡联部,两万多人突破敌47师的防线,从三河尖强渡淮河,沿史河而上,顺利进入大别山地区,至此三河尖解放。

这是昔日的码头,“三河尖”作为地名,在河南省固始县北部、史灌河与淮河汇流处。为淮河中游航运中心。明以前既为重要集镇。地处豫皖两省结合部和两省三县交界地,有“鸡叫狗咬听三县”之说。

这是供销社的仓库,盛极一时的三河尖古镇曾是闻名豫鄂皖三省的航运中心,是大别山山货、农副产品外销和日用工业品购进转运的货物集散地。“十里河巷桅杆林立,水陆灯火交相辉映”,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生意兴隆,市场繁盛,素有“小上海”之美称。

朱元璋逃荒落难流落于此,后来在隶属三河尖的临水集出家当了和尚,后历经征战,做了太祖皇帝。

1938年农历七月初七凌晨,三河尖淮河底下枪声大作,日本侵略者由蚌埠乘汽艇沿霍邱县境逆淮河而上,在两架飞机低空的掩护下侵占了三河尖。这是三尖西岸的老仓库门楼子,这是三河尖仅存的早期建筑之一,这个粮库是由原来民国政府的盐库改建而成的。门楼子修建于1951年。

作为两淮盐运的重要港口,三河尖是食盐、粮食、茶叶、竹木、煤炭、商品百货及大别山区土特产的主要中转站。杭州的西湖龙井茶叶,丝绸锦缎、海鲜干货,上海的商品百货,山里下来的竹木、山货等等,都需要通过三河尖转口贸易到沿史灌河上游的大别山地区的金寨、商城、麻城。淮河上游的潢川、息县、信阳,唐河、桐柏、南阳,洪河的西平、汝南、新蔡。淮河下游的蚌埠、汉口、南京、扬州、苏州、上海等各大商埠。


清咸丰四年4月,李昭寿、薛之元聚众起义,北上攻三河尖,为团练所败,溃走商城王家院墙;1856年7月16日,捻军首领张乐行乘虚袭占了淮河流域的商业重镇三河尖,获得了大量物资,补充了大批人员,士气复振,曾两度将捻军总部设在三河尖“天兴公商行”这是旧址。

由于三河尖成了行洪区,过去琳琅满目的古建筑难觅踪影,现存寥寥无几的遗址,已是孤鹤独立,昔日古老而繁华的淮上重镇,已化作云烟时刻滾荡在人们的记忆中,让人魂牵梦绕,难已忘怀;面对这镜花水月的情景,黯然泪下,不得不让人感叹:沧海桑田,岁月无情!

这里还新建了“三河尖故址”过街牌坊、安澜亭、“淮上古镇三河尖”瓷画影壁、供人怀念。

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黄河多次夺淮,淤废了入海尾闾,淤泥把下游的入海口以上的河床抬高,导致排洪不畅。从此,淮河变得桀骜不驯,多灾多难,使淮河流域人民几经洪魔蹂躏,留下难忘的悲怆记忆,淮河航运业优势不再。三河交汇,全省最低的地理特点,使其十年九涝,收成不保。“小上海”的繁华,现在已经无人居住。一切已经成为历史,只能听年长人诉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