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我那故乡的芦苇


我出生的村庄正是芦苇茂密生长的地方。在我家南面不到百米的长江外滩上,生长着比我们个头还要高的芦苇,茫茫一片。在柳树林的衬托下,更显壮观。小时候,我们这群光着屁股的小伙伴们,一放下书包,就钻进芦苇荡里捉起迷藏来了……

工作之余,我常独自来到芦苇丛中,倾听着风吹芦苇沙沙的响声。有时干脆躺在芦苇荡里,仰望着苇絮轻舞中的蓝天,聆听着江中往来船只的鸣笛。

芦苇是大自然中充满魅力和韵味的独特风景:在这里,你能感觉到芦苇犹如正在安营扎寨的千军万马,你会感到一种沉默的力量,一种进攻前的宁静。尤其是阵风掠过,先是隐隐然后是雄浑的呼啸由远而近…

若在夏秋之交走进芦苇荡,你会发现,苇杆顶端绽放出穗形的芦花,淡紫色的,周围朦胧着很多梦幻一样丝状绒毛,远看去像少女系着的轻盈纱巾。

每一枝苇杆都表现出优美的身段,或亭亭玉立,或仙骨道骨;有风的时候苇杆舞姿翩翩,有时迎风展翅、欲搏蓝天之势,有时又如长发轻飘,玉臂行云……

当你置身于芦苇丛中,默视着血色黄昏中油画般凸现的芦苇,时间愈久愈能感觉到那仿佛来自远古的静寂。

我不知道这是否是自然对我心灵的一种召唤,我只知道在这个时候,在这样的地方,浮躁的心灵会得到彻底的安宁。

近年来,我多次萌发到芦苇荡中走一走。有好几次在梦中,我与熟悉的芦苇交融在一起,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天真无邪的日子。

记得《诗经》中有芦苇的影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很有诗情画意呢。

秋天,喜欢如雪的芦花翻飞...那情景让人想起了冀中平原的白洋淀、想起了阳澄湖畔的沙家浜。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每每读起雍裕之这首小诗,便不由得想起了记忆深处那片芦苇,那似雪般的芦花....

故乡的芦苇,我童年的乐园,中年的忧伤。短短几十年的光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几乎绝迹,碧波荡漾的荷塘也正在消亡。我多么期望故乡的荷塘芦苇荡重新回到我童年的摸样……

故乡的芦苇_牵绊一生情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