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棲大會上還有比馬雲演講更具看點的信息……

文|《浙商》全媒體記者 徐俏俏

視頻|沈彬彬

今年的雲棲大會比以往來得更早一些。9月19日上午,為期四天的2018杭州·雲棲大會在雲棲小鎮拉開帷幕。

這個月,對於阿里來說,可能意義非凡——9月10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宣佈一年後“退休”,與此同時,阿里舉辦多場大會,公益大會、造物節、投資者大會以及這次雲棲大會,每場大會的規模、時長、豐富性、影響力都羨煞旁人。用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的話來說,阿里希望通過打造這些新的活動IP,帶動整個阿里生態欣欣向榮地發展。

今天上午,《浙商》記者參加了雲棲大會的主論壇,下午又快節奏地參觀了各大場館。現作簡單總結,或可作為阿里巴巴未來發展規劃及其雲產業整體走向的一個參考。


雲棲大會上還有比馬雲演講更具看點的信息……

阿里不缺數據,缺什麼?

今年的雲棲大會有173場不同主題的論壇,展現覆蓋芯片、量子計算、人工智能、車路協同、物聯網、區塊鏈、生物識別、軟硬件一體、安全等各領域的前沿技術。上千位頂級學者、行業專家,來自64個國家的CEO和CTO齊聚雲棲小鎮,整體預計有6萬人參加,線上觀看人數更有可能突破百萬。

這幾年,雲棲大會在無紙化門票上一直不斷在做嘗試,今年直接推出了人臉閘機。與往年用身份證不同,今年參會者只要提前在釘釘上完成實名認證,就可以刷臉過閘機,實現無感通行。《浙商》記者親身體驗的感覺是進場速度快了一倍(可能還不止)。


雲棲大會上還有比馬雲演講更具看點的信息……

▲通過人臉識別進入雲棲大會現場

據說這套閘機結合了先進的人臉識別算法、金融級的身份認證,可實現秒級通行效率,是業內少有的支持10萬+人臉庫級別、大規模、多場景的人臉門禁應用,此前已經在阿里雲安全上實現全面商業化。

阿里雲CEO胡曉明在上午的演講中透露,該技術已經應用到杭州蕭山機場,使用的正確性達到99.6%,效率提高3倍以上。

說到技術的力量,不得不提一下在去年雲棲大會橫空出世、如今已經一週歲的“達摩院”。

由於到得比較早,在主論壇之前,《浙商》記者特意去達摩院的展臺轉了一圈。從展臺上獲得的信息看,達摩院目前在尖端科技領域已有一定斬獲,20項研究取得世界第一,包括最近獲得的WMT國際機器翻譯大賽5項冠軍。

目前,達摩院成熟的產品主要有四個:量子電路模擬器“太章”、區塊鏈智慧租房、向量數據庫、32位嵌入式CPU核。產品在自然語言交互、人車互動、家車互聯、娛樂服務四個領域做了具體的延展和應用落地。


雲棲大會上還有比馬雲演講更具看點的信息……

▲阿里巴巴與沃爾沃XC合作“家車互聯”,消費者可以在車內遠程語音控制家裡的電器設備

對於未來達摩院的走向,上午的主論壇也給出了提示。

阿里巴巴CTO、達摩院院長張建鋒透露,阿里將把此前收購的中天微和達摩院自研芯片業務整合成“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由集團全資控股,推進雲端一體化的芯片佈局。

關於名字的由來,張建鋒稱,阿里巴巴是一家使命驅動的公司,相信小的力量,芯片是個小的東西,但是希望可以讓它發揮很大的作用,平頭哥是一種非洲大陸的蜜獾,希望能夠學習這種動物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他還透露,預計明年4月,阿里將發佈兩款自研芯片:一是神經網絡芯片AINpu,作為新一代AI智能芯片,其各類指標都會是全球最優的,包括10x 深度學習推理能力,以及40x 系統總體性能功耗比;二是自主嵌入式芯片CPU IP Core,被稱為CK902,致力於推動智聯網生態建設。

張建鋒稱阿里不缺數據。在《浙商》記者看來,領跑者阿里缺的正是更新更尖的技術和人才,此次大會上發佈的達摩院青橙獎和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就是一個例證。張建鋒表示,阿里的發展有兩個基礎,青年人才+數學,此次獲獎者平均年齡32歲,最年輕者只有29歲,這兩個項目是希望能夠促進青年人才以及數學這一基礎學科的發展。

現場,張勇強調,阿里一直是、未來必將永遠是一家技術驅動的公司,立志創造商業新賽道上的數字經濟體。

雲棲大會上還有比馬雲演講更具看點的信息……

▲阿里巴巴CEO張勇

新零售後,新制造是關鍵?

這次雲棲大會的主題是“驅動數字中國”,這個命題很宏大,我們來看看阿里是如何詮釋的。

活動現場,胡曉明與主持人坐在茶桌前,展示通過天貓APP的拍物識別技術。雖然中途由於連接線問題出了點小狀況,但AI智能還是成功識別出了手工炒茶和機器炒茶。

隨後,胡曉明花了近一個半小時,一一秀出了阿里雲龐大且屬性各異的朋友圈:杭州城、創業者、政務以及浙商企業(如吉利、西子奧的斯、正泰新能源),同時,他還宣佈了與全球的商業、公益合作伙伴的一系列合作:與杭州市成立城市數據大腦交通v2.0;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發佈未來城市實驗室;與OBS合作發佈奧林匹克轉播雲;與SAP擴展全球合作伙伴關係,加速雲端戰略、成就智慧企業;發佈肯尼亞野生動物智能保護項目。

如果說胡曉明展示更多的是阿里雲在物聯網方面的進展,那麼馬雲的演講則是把焦點落在了“製造業”上。

此次雲棲大會,雖然馬雲一反常態地準備了演講稿,但他仍然用自己特有的語言體系拋出了“新制造危險與機會論”。

馬雲認為,新制造從根本上顛覆了價值創造的模式。以前是製造者主導,未來是消費者主導。製造者主導的時候,是大企業得益;消費者主導的時候,是有技術有創新的中小企業獲益。“新制造不是大企業的獨家專利,要成為小企業的制勝法寶。”

馬雲相信,當新制造取代舊制造,貿易戰將不復存在。在他看來,不僅流水線是工業時代產物,貿易戰也是工業時代產物。“通過貿易戰留住就業的想法是可笑的,因為未來製造業都不是創造就業的主陣地。未來,製造業是Made In Internet。當製造沒有國界,貿易變成人人參與的時候,規則都要重塑。”

“新制造的班車已經開始啟動,不去擁抱未來的變化,不改革自己,我相信未來10-15年,大家都會哭天喊地。”馬雲呼籲所有的製造企業,抓緊學習,抓緊改革。“我們必須要明白,任何一個國家不會因為你是實體而保護你,但會因為你是‘未來’而保護你。”


雲棲大會上還有比馬雲演講更具看點的信息……

▲馬雲在雲棲大會上發表演講

關於馬雲的演講,《浙商》記者與參加現場展覽的鴻雁電器總裁王米成進行了交流與討論。

王米成花了3年的時間與阿里雲深度合作,時至今日,鴻雁全屋智能已全面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併為華為、美的、海康威視、榮事達等行業夥伴的智能家居生態圈建設項目提供場景控制解決方案,慢慢走出了一條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之路。

“新制造的競爭力不在於製造本身,而是製造背後的創造思想、體驗和服務能力。”王米成的這一觀點與馬雲不謀而合。鴻雁電器今年計劃推出100家線下體驗店,實現線上下單、線下體驗、後臺服務。

“從這次大會參展商就可以看出,雲產業在技術方面的進步與革新很快,特別是在物聯網、通信技術、傳感技術方面。”已經連續兩年參會的王米成對雲產業的發展速度印象深刻。

也正因為以鴻雁為代表的企業在運用層面的不斷探索,讓雲產業也在更加蒸蒸日上。“我們正在將重點切換到容器技術。企業在雲的運用上,已經從網絡安全等初級需求升級到了對混合雲的高需求。”網銀互聯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馬雲提醒我們,未來的實體經濟,是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兩者沒有明確的界限。”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經濟發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淵表示,如果這一發展趨勢成立,對於企業家而言,需要更新自己對數字經濟的判斷、對數字經濟形態的理解和認知。同時,對於決策部門和中國經濟觀察者而言,如何對中國產業結構的變化進行再理解、再刻畫,並且在此基礎上,如何找到更適合當下的產業政策、從而激發企業和市場的活力,也是需要重新思考的問題。

              物聯網是阿里雲的新賽道?

無論從任何方向進入雲棲小鎮,首先看到的一艘印著“阿里雲天空物聯網LoRa站”字眼的巨大“飛艇”。

隨著一聲“啟動”,在空中懸停的飛艇上的LoRa物聯網關被開啟,接著,現場的物聯網設備迅速被飛艇上的信號連接。之後,一個菜鳥無人小車載著包裹,從地下20米的倉庫,穿過會場,穩穩來到等候在那裡的用戶面前。當他拆開包裹的一瞬間,主論壇數據大屏上立即顯示“包裹被打開”。

飛艇的演示僅僅是物聯網呈現給大眾的具象一面,阿里雲在當天宣佈啟動“達爾文計劃”,旨在通過一系列的包括平臺、芯片和微基站在內的全鏈路生態服務,交付給企業一張自有可控的物聯網。


雲棲大會上還有比馬雲演講更具看點的信息……


馬雲認為,未來成功的製造企業,是能用好物聯網、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的企業。所有這些都會像蒸汽機、石油改變手工業一樣,改變今天的生產車間。

這與此前已經在諸多企業發揮“1%良品率提升”的阿里ET工業大腦一脈相承。阿里的supET工業互聯網平臺即由阿里雲的ET工業大腦、工業IoT開放平臺、中控的工業控制與數據平臺、阿里巴巴的淘工廠平臺組成。

在淘工廠,阿里雲的SupET工業互聯網平臺幫助中小型服裝工廠提高生產效能,達到精益化生產,使排產提升6%,交付週期縮短10%。

在浙江,已有200家工業企業入駐SupET工業互聯網,沉默的數據被喚醒,生產流程大幅優化,良品率上升帶來利潤增長。浙江智造正在成為“新制造”的典型樣本。

在雄安,一座交通、能源、安防等民生基礎設施和阿里雲互相聯通,實體城市和數字虛擬城市同生共長、相互映射的“未來之城”正在被建立。

在非洲,阿里雲攜手肯尼亞政府,用物聯網技術保護野生動物,24小時監測野生動物信息,自動識別進入保護區的盜獵者。

這些計劃、平臺和實際應用,都在說明:阿里的物聯網戰略正在開花,也在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