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开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港珠澳大桥开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工程。沈湜 摄

港珠澳大桥开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港珠澳大桥路线总长约55公里,其中桥梁工程达22.9公里,规模宏大。沈湜 摄

港珠澳大桥开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沈湜 摄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肖中仁):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将于24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由中国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三地首次合作建设,将有力促进三地在综合运输、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路线总长约55公里,主体工程由粤港澳三方共建,三地口岸和连接线工程各自负责建设。

为保障港珠澳大桥工程顺利推进,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粤港澳三地经过充分协商,建立了共建共管的沟通协调机制。港珠澳大桥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主席、广东省发改委主任葛长伟告诉记者,大桥工程涉及“一国两制”、三种法律体系和三种技术管理标准,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创新尤为重要。葛长伟说:“中央专责小组、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和项目法人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这样一个共建共管的架构。其中,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是采取一致同意的决策模式,不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三地的九名委员要在研究决策问题时要一致同意,确保每项决策都是三方共识。从大桥2009年年底开工到目前为止,近9年多时间,这样一个共建共管的机制是高效管用的,实践证明也是成功的。”

由于大桥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内地、香港和澳门的标准体系,建设条件复杂,在国外并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此外,工程区域涉及台风、航道、水文、工程地质、航空限高、防洪等多方面要求,面临着诸多世界级技术挑战。葛长伟说,“按照120年的使用寿命设计,在内地标准的基础上,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吸纳港澳相关的规范及技术标准,建立大桥主体工程专用技术标准体系,确保大桥高起点、高水平开展建设。”

大桥建设期间,大量自主创新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应运而生,创下国内外多个首次。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工程总监张劲文说:“在生产流程改进和技术装备升级方面,海底隧道沉管管节、桥梁墩台等大型混凝土预制构件,实现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预制生产,钢梁实现车间化、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所有的桥梁、混凝土的墩台和钢梁、钢塔等大型构件都采用大型浮吊吊装。我们针对不同的工序,开发了诸多世界一流,甚至领先的工装系统、机械设备、工厂流水线和大型专用船舶等。”

如今,港珠澳大桥如长虹卧波,一桥连三地,串联起了珠江口和伶仃洋两岸。珠海、澳门从陆路前往香港的平均出行时间从原来的3个小时缩短为半个小时,真正形成一小时生活圈,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港珠澳大桥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主席、广东省发改委主任葛长伟表示,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建成,更加坚定了广东携手港澳,共同建好大湾区的信心:“我们打个比喻,珠三角在港珠澳大桥建成之前,实际上珠江三角洲不是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它下面那一横是不通的。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以后,才真正成了一个完整的三角形。所以这也为下一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奠定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现在港珠澳大桥开通运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时刻。我们也相信,粤港澳深化合作将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