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二美人圖》說明四爺不是不愛紅顏,只是愛得很文藝

《雍正十二美人圖》說明四爺不是不愛紅顏,只是愛得很文藝

四爺的愛很“文藝”

清朝皇帝很多事兒都“遺傳”。

比如:痴情。皇太極對海蘭珠,順治對董鄂妃,光緒對珍妃,這幾對兒太紅,不多說。

另有康熙對赫舍裡:赫舍裡入地宮前康熙探其靈柩達百次。乾隆對孝賢皇后:公元1796 年,86 歲高齡的乾隆在嘉慶陪同下探望孝賢皇后。嘉慶對喜塔拉氏皇后:喜塔拉氏皇后去世後嘉慶親自藏其於地宮。道光對孝全成皇后:孝全成皇后死後,道光帝一生再未立皇后。同治對嘉順皇后:同治喜嘉順皇后,慈禧喜慧妃,一向懼母的同治帝決然獨宿乾清宮。等一下,好像少了誰,是的,愛新覺羅·胤 ,清世宗雍正。前半生被兄弟虐,後半生被自己虐,雍正好像真沒工夫和心力分給紅顏了。

《雍正十二美人圖》說明四爺不是不愛紅顏,只是愛得很文藝

《倚門觀竹》

然而圓明園“深柳讀書堂”圍屏上 12 幅與真人等高美人圖的發現,說明四爺不是不愛紅顏,只是愛得很文藝。

出處之謎

四爺駕崩後 215 年的某一天,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輕推開庫房的大門,在清點庫房時,意外發現了一組巨大的絹畫,每幅有近 2 米高,近 1 米寬,輕輕撣去上面的塵土,12 位古裝美人的冰肌雪骨便顯露出來—— 每幅一人,她們的身形體量,與真人無異。此後數年,它們的背後有越來越多的疑問冒出來,它們的未知性,放大了它們本身的魅力。

《雍正十二美人圖》說明四爺不是不愛紅顏,只是愛得很文藝

《觀書沉吟》

《雍正十二美人圖》是由清初宮廷畫家創作的工筆重彩人物畫。每幅尺寸相同,均縱 184 釐米,橫 98 釐米,繪在品質精美的絹底上。作品以單幅繪單人的形式,分別描繪12 位身著漢服的宮苑女子品茶、觀書、沉吟、賞蝶等閒適生活情景,同時還以寫實的手法逼真地再現了清宮女子冠服、髮型、首飾等當時宮中女子最為流行的妝飾。此套圖屏是研究女子漢裝服飾文化最為形象而真實的史料,使我們領略到康、雍朝女子服飾文化的絢麗風采。

《雍正十二美人圖》說明四爺不是不愛紅顏,只是愛得很文藝

清朝所有皇帝當中,雖然乾隆是公認的藝術大玩家,也是涉獵最豐富的藝術鑑賞家,但是雍正卻被認為是清朝皇帝中最有品鑑力、最有眼光的一個皇帝。史書關於雍正喜歡的藝術作品的記載鮮見,而十二美人獨領聖寵,在雍正還是親王的時候,便與之相隨,後雍正繼位,它們便隨遷至圓明園深柳讀書堂,其魅力和價值自是不凡。

《雍正十二美人圖》說明四爺不是不愛紅顏,只是愛得很文藝

《桐蔭品茶》

根據清代內務府檔案的慣例,凡是託裱嬪妃們的畫像都是記載“某妃喜容”“某嬪喜容”“某常在喜容”,最概括的寫法也要用“主位”,而不可以僅僅是用“美人”來稱呼。絹畫上雍正皇帝的落款和鈐印如“破塵居士”、“壺中天”、“圓明主人”均是他在藩邸時使用的別號,但他只在 1723 年登基前使用過它們,可見這十二美人絹畫原本是胤 做皇子時被裱在圓明園深柳讀書堂的圍屏上的。

這套圖原是圓明園“深柳讀書堂”圍屏上的裝飾畫。雍正帝當年對這套圖屏十分欣賞,為了妥善保管,傳旨將它們從屏風上拆下。不僅如此,《清檔》記:雍正十年 (1732 年 )八月間又傳旨將拆下來的這 12 幅圖“著墊紙襯平,各配做卷杆”藏於宮內。

《雍正十二美人圖》說明四爺不是不愛紅顏,只是愛得很文藝

《烘爐觀雪》

人物之謎

關於畫中四位著漢服美人和雍正的關係,世人爭議紛紛,有人認為是雍正的妃嬪,作為滿族統治者的女人,不穿滿裝,體現了雍正對漢文化的推崇和虔誠;還有人認為是雍正思而不得的漢朝女子,因為畫中美女神情儀態和滿族女性有很大不同,思之不得而聖眷非凡。

眾人的揣度讓十二美人瞬間鮮活逼真起來,迷離的身世,讓她們不僅僅是畫,而是帶著深沉而憂婉故事的人。但不管如何,沒有人去懷疑雍正對她們的歡喜和珍愛之情。

《雍正十二美人圖》說明四爺不是不愛紅顏,只是愛得很文藝

《消夏賞蝶》

作為一副上等古代作品,想要經得起推敲和賞鑑,我想除了它本身的藝術性,還要有文物和歷史價值。而十二美人圖在這兩點上也是當之無愧的。十二美人,十二幅圖,十二個場景,十二種風韻。靜觀她們的神情,心思各異,懷情悠長,其憂者視之難悅,其喜者視之開顏,其幽者視之彌悵。人和畫的共鳴,古和今的互動,讓我們不禁想起古代那個觀畫起相思的故事。雍正皇帝也許也是這樣觀美人得怡情,得相思的吧。

《雍正十二美人圖》說明四爺不是不愛紅顏,只是愛得很文藝

《裘裝對鏡》

此畫在相關研究文章、書籍中出現的名稱,有《雍正十二妃子圖》、《雍正妃畫像》、《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深閨靜晏圖》、《清閒靜晏》、《美人圖》、《十二美人像》、《胤 妃圖》、《雍正妃圖》、《雍正十二美人圖》、《深書堂美人圖》等,沒有作者署名和題名。繪畫風格符合當時數位宮廷畫師的風格。畫中背景的題字落款、印章等均為雍正帝本人。“裘裝對鏡”背景中的書法條幅落款破塵居士,這是雍正帝在康熙年間的自號。畫中美人曾被認為是雍正帝妃嬪群像,但與清宮妃嬪畫像風格不符。曾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的楊新推論後認為“消夏賞蝶” 中美人是雍正帝皇后那拉氏。亦有認為畫中所描繪的美女只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格式化美人。

小編的分享今天就到這裡了,各位看官關注小編了嗎?可否右上角點個關注呢,如果不關注,右下角給個小星星吧。


原文來源:《藝術品鑑》2018年8月刊《裡隱藏了什麼》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