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老師說:閱讀,才是最好的「補課」

數學老師說:閱讀,才是最好的“補課”

閱讀一直對於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家長還是顧慮閱讀和學校科目學習的相關性。其實,閱讀所鍛鍊孩子的理解能力,邏輯能力,以及專注,計劃,興趣等素質,正是學習的根本。有了這些,學科學習的提高是水到渠成的。且看這位數學老師怎麼說……

數學老師說:閱讀,才是最好的“補課”

前幾天,朋友給女兒推薦了一位數學輔導老師。

“您孩子數學學習是什麼情況?”在電話裡簡單交流了幾句後,老師問我。

“如果題不難,成績還不錯。但是一遇到難題,就好像深入不進去,也不願意思考。”提起女兒的數學,我還真有點頭疼。

“那她平時喜歡讀書嗎?”老師的問題讓我一愣,讀書不都是語文老師的事嗎?難道跟數學還有什麼直接關係?

“不是特別喜歡,但也不是一點不讀。平時喜歡看楊紅櫻的《淘氣包馬小跳》系列,還有一些校園小說,但是經典讀得並不多。”我想了想說。

“哦,那《水滸》、《三國演義》還有《十萬個為什麼》等一些科普讀物讀過嗎?”老師接著問。

“沒有,她對歷史、科普類的書都不太感興趣。”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要想提高孩子數學成績,必須養成讀書習慣

“是有些問題。”老師頓了頓說,“孩子到了初中要想學好數理化,必須得多讀書,特別是一些歷史、地理、自然科學類的書。多讀書的孩子思維活躍,視野也開闊,到了初二更能明顯地顯示出優勢。如果您想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必須讓她現在就養成讀書的習慣。否則,我再怎麼輔導,孩子的數學成績也不會有太大的提高。”

聽他這麼一說,我忽然想起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曾經說過:“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予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閱讀不僅能使某些學生免於考試不及格,而且還會發展學生的智力。‘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維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

當時讀到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些觀點,我很認同,但總覺得讀書所帶來的改變是一件很緩慢的事情,而考試就擺在面前,所以還是覺得不如補課來得直接,效果更顯著。

當孩子學習困難時,不要靠補課,而要靠閱讀

今天,經這位年輕的數學老師一提醒,我忽然有種頓悟的感覺。閱讀的功效絕不僅僅是豐厚學生的文化積澱,提高寫作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而是幫助點燃思維的火花,發展學生的智力。

所以,閱讀不僅僅是語文的事情,它對於任何一個學科來說,都是必要的。同樣,閱讀也不僅僅是語文老師的事情,需要各科老師都重視起來。一旦學生的思維版圖被打開,那麼它就會很自然地建構起事物、知識之間的聯繫,從而提高學習能力。這遠遠要比最簡單最直接的教育方式——“補課”更能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

所以,正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當孩子學習困難時——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提出“閱讀飢餓期”的說法:6-12歲小學階段的孩子,最重要的不是成績而是閱讀!能不能養成比較好的閱讀習慣,則是重中之重。

那麼如何引導孩子愛上閱讀呢?

孩子閱讀引導,這些事一定要重視

不要忽視聲音的力量

數學老師說:閱讀,才是最好的“補課”

對於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這一問題,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說:

“所有父母要意識到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要讓他感受到讀書的快樂,哪怕還不識字時,也要讓他認識到這個世界裡還有書,讓書成為家庭生活的必需品。”

在具體操作層面,曹文軒建議讓孩子先由聲音世界過渡到文字世界,他就曾被一位小朋友朗讀他的短篇小說感動得淚流滿面,甚至比寫作時更為深刻。為此,後來在參與小學和初中語文教材編寫時,他特意將重視朗讀作為培養語文興趣的方法,“不要忽視聲音的力量”。

重視孩子的第一本書

數學老師說:閱讀,才是最好的“補課”

談到孩子的閱讀問題,兒童文學作家鄭淵潔表示首先要讓孩子養成愛閱讀的習慣。“舉個例子,在我們家,孫女在場的情況下,任何人是不能拿手機、看電視的,要讓她只看到大人們在看書、說事或者吃飯。如果保姆出現這個問題,就會立刻被辭退。”

“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本書特別重要。現在動畫片、遊戲等聲光電的內容特別多,如果第一本書不是很有意思,沒能吸引到他,他可能覺得看書是很無聊的事,以後就不喜歡閱讀了。給孩子看的書,父母應該自己先讀一遍,判斷是否吸引孩子,或者是父母小時候讀過,孩子遺傳的是父母的基因,風格相近。”

別敗壞孩子閱讀的胃口

數學老師說:閱讀,才是最好的“補課”

一些家長苦惱於孩子不喜歡讀書,糾結是否應該“逼”孩子閱讀。對此,兒童文學作家章紅認為,讀書這麼美妙的事情,怎麼會變成被“逼”而行的事情?當孩子抗拒書本時,家長就需要思考,事情在哪裡出了岔子。

比如說,是否孩子的時間被安排得太滿。除了聽課、作業和考試,閒暇時間還安排了音樂課舞蹈課書法課,孩子自然沒有時間和心情去讀書。

關於應該給孩子看什麼書的問題,章紅認為閱讀的選擇權還是應該儘可能交給孩子。即使一開始孩子選的是一些簡單逗笑的書也沒關係,重要的是貫穿一生的閱讀習慣。“當孩子長大一些,閱讀對於他們不再僅僅是一種娛樂,他們自會去尋找有思想有內涵的書籍。”

一些家長盲目地為孩子選擇名著也是一個誤區,章紅認為並非名著就一定適合孩子看,《水滸傳》中的血腥暴力和歧視女性就可能不適合在沒有引導的情況下讓兒童閱讀。

章紅想對父母們說,

即使我們懷抱最大的好意,希望孩子愛讀書,讀好書,也不要忘記順應孩子的天性與成長的節奏。壓制、命令、強迫,只能敗壞孩子們讀書的胃口。

閱讀習慣培養,從這些小事做起!

1、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從來沒有陪孩子閱讀太早的說法,即便是他/她還在媽媽的肚子裡。

2、不要把陪孩子一起讀書僅僅侷限在睡前時間。早上給孩子讀上一點書,同樣是一天新生活的好開始。對於小孩子而言,給他讀書講故事,有助於睡個舒服的午覺;對於大孩子而言,在他放學回家後,和他一起讀書,也是一種讓孩子放鬆的方式。

3、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讓他們看到你在閱讀。孩子是最善於模仿的,相比一遍又一遍的說教,不如自己做個示範。

4、手頭上總是放上一兩本書。

這樣你就可以在那些碎片化的時間,給孩子講個故事,而不是讓孩子玩手機。

5、不要把讀書,視作對孩子的一種懲罰方式。要讓孩子明白,讀書是一種自律,它們既不總是快樂的,也不總是痛苦的。

6、經常帶孩子去家附近的圖書館或者書店,讓孩子在書的海洋中自由選擇。

7、帶孩子參加讀書會,不是所有的讀書會都是針對大人的,有些書店或者出版社也會組織兒童專場。

8、送一本書作為孩子的禮物,而不是玩具或者電子產品。

9、給孩子讀你小時候最喜歡的書,這樣你們可以有更多的共同語言,讀完了一起來討論。

數學老師說:閱讀,才是最好的“補課”

10、參加或者自己創建一個讀書俱樂部。幫助孩子用閱讀將身邊的小朋友們聚集起來,大家可以一起讀書,一起討論。

11、教育孩子要善待書籍,不能亂扔亂放,更不能撕書。

12、給孩子讀書的時候,要有一些肢體動作。不要擔心自己動作過於誇張,大聲讀出來,扮演角色、模仿主人公的語調,這些都會讓孩子更加喜歡聽你讀書。

13、選擇那些能激起孩子共鳴的書,比如書的主題和孩子的生活比較接近,或者選擇孩子最喜歡的話題。

14、沒有必要把整個故事或者章節講完,留點懸念。這不僅僅是電視劇的專利,也同樣適用於小孩子,他們會迫切想知道接下去發生什麼。

15、和孩子一起設立一個閱讀目標,

達到目標的時候,給孩子獎勵。

16、鼓勵孩子自己創作一個故事,並鼓勵他們和身邊的朋友們分享這個故事。

17、把書帶入你們家的節日傳統中。比如兒童節的時候,給孩子準備一套他最喜歡的卡通書;而在建軍節的時候,給孩子一套軍事題材的書。

18、放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字條或者照片在書裡邊。比如生日、畢業日或者孩子的一些小成就,這樣當孩子想去追憶往昔的時候,就會去翻這些書。

19、設立一些“家庭科研項目”。比如如何建造一個“蔬菜花園”或者設計一次長途旅行等,然後就和孩子一起鑽進圖書館吧。

數學老師說:閱讀,才是最好的“補課”

20、確保孩子可以很容易拿到家裡的藏書。把書放在較低的位置,在各個角落裡都散放一些,這樣孩子可以隨時隨地讀書。

21、創造機會,讓孩子給其他人講故事或者朗讀,如果家裡有兩個孩子,可以鼓勵大孩子給小孩子講故事。

22、不要把孩子的閱讀,只侷限於傳統的紙質書籍。電子書、手機閱讀、網上閱讀,都是可以的,只要確保內容適合孩子。

23、選擇一些孩子最喜歡的角色相關的書。如果孩子喜歡米奇,那就找一本米奇是主角的故事書。讓孩子開心進入讀書狀態是最主要的。

24、讀書之餘,帶孩子一起去看相關的電影,這會讓孩子有進一步的直觀認知。

25、設立家庭讀書日,使得讀書變成家庭的集體活動。

閱讀是積累漸進的技能。你讀得越多,就讀得越好。讀書越多,知識和知識之間就能形成連接,發揮更大的作用,並用產生正向反饋。所以讓孩子堅持閱讀,總有一天會開出最美的那朵花。

參考:WMO創新討論大會、朱永新閱讀建議,如涉及版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