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一代佳人 天籟歌后——鄧麗君

鄧麗君是一個傳奇,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

她從風情萬種的老上海唱到萬縷情懷的小城,

又從又見炊煙的鄉村唱到悲春憫秋的唐宋,

她的淺吟低唱撫慰心靈,

成為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也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慰藉。

一代佳人 天籟歌后

致敬:一代佳人 天籟歌后——鄧麗君

鄧麗君

氣質清雅,聲如黃鶯,被譽為“華人世界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國際級歌星”,亦是20世紀後半葉最富盛名的日本歌壇巨星之一。她的歌曲在華人社會廣泛的知名度和經久不衰的傳唱度為其贏得了“十億個掌聲”的美譽,被尊為“亞洲歌唱女王”,是華語樂壇毋庸置疑的天后,對華語樂壇尤其是中國流行樂壇的啟蒙與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天籟生“麗”質

1953年1月29日,鄧麗君出生於臺灣。原名麗筠,取“美麗的竹子”之意,家人與鄰居把“筠”字發“君”字音,故鄧麗君成為她日後投身歌唱事業的藝名。

致敬:一代佳人 天籟歌后——鄧麗君

1959年,讀小學期間的鄧麗君就表現出了音樂和表演天賦,並參加校內各種演出活動。

1963年,鄧麗君參加“中華電臺”全臺黃梅調歌唱比賽,以《訪英臺》獲得比賽冠軍。

致敬:一代佳人 天籟歌后——鄧麗君

1966年,鄧麗君以一曲《採紅菱》在金馬獎唱片公司舉辦的歌唱比賽上奪得冠軍。

這個有點柔弱,總甜甜微笑的女孩子,用她天籟般的聲音征服了每一個聽眾。她的聲音甜美圓潤、嬌嫩靡軟、溫婉動人,為人溫文爾雅,親切可人。逐漸在當地小有名氣。

誰人不識“君”

1967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鳳陽花鼓》,開始其歌唱生涯 。

1969年,鄧麗君為臺灣首部連續劇《晶晶》演唱同名主題曲,成為她演唱的第一首原創歌曲,令她家喻戶曉。

致敬:一代佳人 天籟歌后——鄧麗君

《晶晶》主題歌

這是一首描述與母親失散的女兒,天涯海角尋親的歌曲,年少的鄧麗君,生活閱歷不足,不解人世滄桑悲歡,但她那純真的聲音卻給人一種無助和楚楚可憐。

這時期的鄧麗君,更像是一個含苞欲放的花蕾,在選曲上也更多以傳統民歌改編,或一些國語時代曲的翻唱為主。當然,沒有這個時期的磨礪,也就不會有後來的輝煌。

1972年,鄧麗君推出了一張《風從哪裡來/你可知道我愛誰》,除了兩首同名主打歌外,這張碟也收錄了鄧麗君日後常被人翻唱的《南海姑娘》。同年,當選“香港十大最受歡迎歌星”。

致敬:一代佳人 天籟歌后——鄧麗君

鄧麗君把那年少的情愁演繹得猶如海水一樣碧波盪漾,好似海風吹動椰樹葉的沙沙作響,現在想來那海邊輕嘆情郎的少女是多麼的幸福。

隨後,同年出版的《彩雲飛》專輯裡一首不朽的《千言萬語》,歌中那一份惆悵是永遠都不能用時間抹滅的,鄧麗君唱出了內心的悽清與寂寞。一首《美酒加咖啡》把美到極點的憂和愛到極點的愁詮釋得淋漓盡致,美酒加咖啡的享受,宛如流水的愛情,又不免舉杯銷愁愁更愁。聽到鄧麗君的歌,總感到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受到了熨貼般的撫慰。鄧麗君清純的形象和動聽的國語歌曲立刻風靡香江,並迅速確立了她在香港、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地的巨星地位。但是她並不滿足於此,開始攀登世界巨星之路。

1973年,鄧麗君在日本的勤奮學習,使她特有的中國嬌柔的聲音中,增添了一份大和民族語言的韻味。

1974年推出首張日語單曲《今夜かしら明日かしら 》(《今夜或者明天》);同年發行日語單曲《空港》,獲得日本唱片大獎新人獎,由此奠定其在日本的演藝事業基礎。

致敬:一代佳人 天籟歌后——鄧麗君

《空港》

她的歌就像清晨第一道射進來的陽光,比之前多了一些誠懇、善意和光明的感覺,傳達了更輕鬆、更富情感的生活方式。

同年鄧麗君被請回香港,演唱了那首著名的《路邊的野花不要採》。

《海韻》妙趣在於把女性之美和大海之美融為一體,情景交融。大海是母親,女人也是母親。

1975年,鄧麗君發行著名的國語《島國情歌》系列專輯第一集《再見,我的愛人》。

致敬:一代佳人 天籟歌后——鄧麗君

《再見,我的愛人》

這首歌雖然很簡單,但是其中無奈的離愁別緒卻表達得一針見血,鄧麗君在這首歌中甜甜的絮語般的演唱裡,還隱藏著一股勇敢的陽剛之氣。

同年於日本推出第三張單曲《雪化妝》,獲“新宿音樂祭新人賞”、“東京電視日報十大歌星賞”及“東京音樂祭銀禧大賞”。

此後十年間,這個系列共發行了八集。從1976年開始,她連續5年在香港開大型演唱會。1976年於香港利舞臺舉行首次個人演唱會。

1977年《島國情歌》系列第四集《香港之戀》裡面收錄了一首千古絕唱——《月亮代表我的心》。這首歌成為鄧麗君最具藝術代表性的經典作品,更是在每每月圓時眾人腦海裡浮現的難忘旋律。她唱得柔情似水,每一段都全情投入,借月抒懷,表達愛情。

致敬:一代佳人 天籟歌后——鄧麗君

《香港之戀》

她以情帶聲,以聲帶情口語化的演唱風格,自然,親切。

1978年,《小村之戀》入選香港首屆“十大中文金曲”;《東京夜景》獲得日本“正頑張中賞”。

同年,鄧麗君將《何日君再來》重新演繹,收錄於唱片專輯《一封情書》中,有旗袍流蘇女子的敢愛敢恨,是與愛人分手前夜的宿醉,離愁萬分作酒入腸,,氤氳華麗,餘音渺渺。

致敬:一代佳人 天籟歌后——鄧麗君

月是故鄉明,《又見炊煙》中鄧麗君唱出了莊奴詞中“暮色照大地”的故鄉之景,只因原鄉情濃。

故鄉小城裡雖沒有了大起大落的豪華氣節,萬家燈火的溫馨卻顯得特別貼心,而愛情也在小城氛圍中更為刻骨銘心。

1979年,鄧麗君在遠赴美國進修之前,發行了一張《小城故事》,歌中的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對家鄉的眷戀之情,親切的歌聲更顯溫暖。

同年,鄧麗君重新演繹日本民歌《北國之春》(我和你),唱出了想返鄉而實際不可能返回故鄉的那種惆悵的心情,戳中人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儼然成為華夏兒女的思鄉代表曲目。

年底時,鄧麗君又發行了經典的《甜蜜蜜》,把記憶中愛人的微笑唱得溫暖甜美,而背後卻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傷與孤寂。

致敬:一代佳人 天籟歌后——鄧麗君

她賦予了這首歌豐沛十足的情感,以一種女人特有的細緻、詩韻將浪漫情歌演譯得柔媚入骨、蕩人心魄。

最美是故鄉。即使沾染了一身城市塵埃的鄧麗君,也始終不忘故鄉。

1980年8月發行了《原鄉情濃》專輯,用情意甜美的歌聲來娓娓傾訴自己的鄉土情懷。同年當選臺灣金鐘獎首位最佳女歌星。

緊接著,鄧麗君在紐約林肯中心演出,創下了華人歌星在當地演唱的首例,並獲得紐約市長授予的“金蘋果”胸針。

自此,鄧麗君完成了從臺灣的小歌廳到香港的大舞臺,從日本的養樂多到美國的凱撤宮,真正成為了一個名譽世界的華人巨星。

詩風古韻意

在那個文化貧瘠的年代,鄧麗君的歌聲是治癒心靈的良藥,更是追求自由的號角。甲丁說:“鄧麗君是中國流行音樂界的里程碑。”

詩詞是中國獨有的情愫,更是每個人心中最濃烈的歸屬。

1980年,她發行了個人第一張粵語專輯《勢不兩立》,留下了兩首永世流傳的歌:《浪子心聲》和《忘記他》,這兩首歌抒的是女性之情,解的是男性之悶,展現了新女性勇敢的一面。很快就傳唱於香港的大街小巷,更成為了鄧麗君首版的粵語名作。

1983年正值巔峰時期的鄧麗君“勇敢”的發行了個人經典之作《淡淡幽情》,12首歌全部選自唐詩宋詞名作。

致敬:一代佳人 天籟歌后——鄧麗君

《淡淡幽情》詩詞概念專輯

鄧麗君則充分發揮了她嗓音中古典、莊重、多情而婉轉的氣質,將中國文化中的唐宋風範發揮得淋漓盡致。

《但願人長久》最為著名,鋼琴的現代與聲音的古典相互點綴,宛若匯成了一條長河,形成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景象,也唱出了蘇軾筆下陰晴圓缺的浪漫寄月的情懷。

《獨上西樓》則充滿了悲秋愁思的凝重氣息,歌曲的前奏部分運用清唱,更顯李煜詞中的孤寂,給了聽眾無限遐想。《淡淡幽情》不僅成為一張流行的傑作,更成為一張充滿古風氣息的跨界和實驗性概念傑作。

她代表著一種自由創作的聲音。—— 崔健

同年,推出第二張粵語專輯《漫步人生路》,其同名主打曲在鄧麗君醇厚的歌聲中,更多了一種剛硬。

致敬:一代佳人 天籟歌后——鄧麗君

《漫步人生路》專輯

鄧麗君是華語流行歌壇第一位具國際影響力的歌手,她的外形也暗合了傳統中國女性婉約溫柔的特質輕吟淺嘆,唱盡春風秋雨,歌遍夏蟬冬雪,將宋詞唐詩唱得沾衣欲溼。

《愛的箴言》這首歌收錄在1984年《島國情歌》系列第八集《愛的使者》裡面,歌中鄧麗君開始一種漫無目的的表白,她婉約的嗓音在感情裡分出了付出和保留,只道是“情到深處人孤獨”。“島國情歌”也是華語流行音樂史上最早的系列策劃經典之一。中文歌詞與日本流行音樂相結合,從而找到一條亦東亦西,亦柔雅亦現代的路,無疑間接成就了鄧麗君的事業輝煌,奠定和樹立了自己現代且又不失傳統古韻的演唱風格。

何日“君”再來

1985年,鄧麗君發表日文單曲《愛人》。再度打破日本有線點播榜的紀錄,蟬聯日本有線大賞及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雙料冠軍,成為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中第一位連續兩年奪得冠軍的歌手。

1986年推出的日語單曲《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任時光從身邊流逝》),並奪得上半年“日本有線大賞”冠軍,位居日本有線榜第1名長達半年之久,第三度刷新日本有線榜歷史紀錄。

同年鄧麗君當選美國《時代週刊》“世界七大女歌星”和“世界十大最受歡迎女歌星”之一,成為唯一同時獲得兩項榮譽的亞洲歌手。

1987年,鄧麗君推出了國語專輯《我只在乎你》,這也是她在中國市場的最後一張專輯。這是幸福之中的思考,大氣的唱腔也將這種感情從愛情擴展到友情與親情,醉人的柔情深深地溫暖和打動人心。

致敬:一代佳人 天籟歌后——鄧麗君

同時,鄧麗君於日本發表日文單曲《別れの予感》(《別離的預感》),第四度蟬聯“日本有線大賞有線音樂賞”,此時的她在日本的發展達到了頂峰。

1989年發表日文單曲《香港~Hong Kong~》(《香港》),同年,鄧麗君往巴黎等地發展,錄製日文單曲《涙の條件》(《淚的條件》)。

1991年發表日文單曲《悲しみと踴らせて》(《與悲傷共舞》)。

1992年,鄧麗君發表日文單曲《愛の陽差》(《愛的陽光》)。

1993年5月,發表日文單曲《あなたと共に生きてゆく》(《與你共度今生》)。1994年,灌錄日語版本《夜來香》,成為了她生前最後一張音樂單曲。《夜來香》用留聲機般的夜上海作為背景,像醉酒後的人,曖昧中又空留寂寞。1995年5月8日因哮喘病在泰國清邁去世。5月11日,遺體運回臺北,5月28日,安葬於今新北市金寶山筠園。大陸搖滾圈發行告別的搖滾——紀念鄧麗君專輯;歌星王菲發行《菲靡靡之音》向其致敬。

致敬:一代佳人 天籟歌后——鄧麗君

鄧麗君墓葬

同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追認授予鄧麗君“金針獎”;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日本有線大賞、日本唱片大賞分別追認授予鄧麗君“特別功勞賞”。

1996年,臺灣金曲獎追認授予鄧麗君“特別貢獻獎”。

1999年 世界最權威的美國《時代》雜誌評選20世紀百大最具影響力藝人,華人僅有兩人入選——李小龍和鄧麗君。

2007年,鄧麗君成為日本古賀政男音樂博物館“大眾音樂殿堂”表彰者。

2011年,鄧麗君在臺灣“辛亥百年最受尊敬女性”評選活動中榮獲第7名,文藝界第1名。

同年,由大陸和臺灣地區多家媒體合作的,“百年好合兩岸百年金曲網絡票選活動”中,鄧麗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以90498票勇奪第一,成為百年來最受兩岸華人喜愛的情歌。

致敬:一代佳人 天籟歌后——鄧麗君

她不僅影響了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更在文化領域裡影響了華人社會。她是一位歌者,也是一個文化符號。

歲月狂沙掩不住美麗與光華,鄧麗君的一生花開燦爛,風采迷人,對她的綿綿追憶之情,在王菲天籟的聲音中,在成龍隔世的嘆息中,也在無數熱愛音樂和生活的人們的心中。

鄧麗君是最後的古典。伊人已逝,在水一方;歌聲悠悠,光影瞬殤,總是難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