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生:教育的最高境界「別爲難孩子,也別不管不顧」

孩子在家長心裡就是一個矛盾體的存在,既認為自己的孩子哪裡都好,又總是挑孩子的毛病,有時還會將孩子的毛病放大了說。世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做家長的又何必非得苛求自己的孩子樣樣都是最棒的呢?魏書生跟我們說到: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別為難孩子,也別不管不顧”。

一句簡短的話折射出了我們對於孩子應該持有的教育觀。現在的孩子已經被家長保護過度,如果用以前的“溫室的花朵”來形容,顯然已經不足夠。孩子需要的是歷練,而不是一味的躲在父母的身後,遇事從不擔心,因為父母會替他們弄好一切。

魏書生:教育的最高境界“別為難孩子,也別不管不顧”

讓我想到了教育觀的不同,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可能大家有著同樣的疑問,為什麼芬蘭的教育在全球的排名是第一,作為家長又為何爭先恐後的想將自己的孩子送到芬蘭。需要我們搞清楚的一個定義是:人生究竟是一場馬拉松長跑,還是一場只在乎贏在起跑點的百米衝刺?芬蘭教育一心想的,是不讓一個孩子落後,盡力幫助每個孩子找到自己最適當的位置,擁有完整豐富的人生。

培養一個孩子的成長本就不只是某一個家庭的責任或是學校的責任,需要的是老師要知道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而家長也應該積極的配合學校一起來完成如此巨大的任務。

魏書生:教育的最高境界“別為難孩子,也別不管不顧”

第一點:善於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優點,並將孩子擁有的優點堅守住。其實在學校,每個班級都會有所謂的學習不好的學生,但是就會讓人覺得學習不好的學生是不是就沒有優點可言呢?當然不是,每個孩子都有很多優點和長處,只是被我們忽略了。

第二點:不斷的創新下,勿忘了讓教育落到實處,迴歸草根。其實在教育模式不斷的改變下,都是想要學生能夠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學習上,培養學生更好的進行自我教育,提升他們的自學能力,讓他們懂得學習不是為了別人而學,而是為了自己受教育,那他們就能更好的從學習中享受快樂,獲得成就感。

魏書生:教育的最高境界“別為難孩子,也別不管不顧”

第三點: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往往能事半功倍。這是在入小學時老師就會提到的學習要求之一,做好課前預習,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始終如一的堅持做好這個預習。做好預習工作就是在把厚書讀薄,在上課的時候好好聽,把自己在預習時遇見不懂的問題著重聽一下,也許你就會豁然開朗。

第四點:培養孩子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就像芬蘭,教育孩子們重視讀書,因為閱讀才是人們的終身財產。

魏書生:教育的最高境界“別為難孩子,也別不管不顧”

熱愛閱讀,是芬蘭和西方文明十分鼓勵孩子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它讓一代一代的芬蘭學生,透過文字世界,為自己搭起通往廣博知識的橋樑。芬蘭孩子的家庭作業之一,就是每天“至少半小時的自我閱讀”。在這半個小時裡,孩子們自由選擇閱讀的書籍,不一定跟課本相關,可以讀任何一本,他們喜歡的故事書,童話,繪本,等等。

圖書館是芬蘭最著名的人文地標。芬蘭全國各地遍佈著大大小小的圖書館,不管在繁華的大城市,還是在偏遠的邊陲小鎮,都不難找到圖書館。一切書籍、報刊雜誌、期刊等等,都已經在全國網絡信息化。如果你在A地借了書,可以在B地歸還。

魏書生:教育的最高境界“別為難孩子,也別不管不顧”

​除了固定圖書館,芬蘭全國還有200座流動圖書館。這些大型的巴士帶著豐富的圖書資源,行徑路線是偏遠的社區和學校;不管天氣是不是在零下幾十度的閆涵,它們滿載著溫暖人心的圖書和數字資源,定時定點來到各個社區,為大家帶來豐盛的精神食糧。

第五點:孩子自己的事情讓他們自己動手做。家長總會莫名的擔心,孩子這個做不了,那個會受傷,想要一切都幫著孩子做了,但家長一味的這樣做,還怎樣讓他們學會承擔責任,怎樣培養他們的興趣,這麼做只能讓孩子養成對家長依賴的習慣。

別總說孩子的短處,說多了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多誇讚孩子的優點,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