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貸款都要上徵信了 快查查自己信用是否有「汙點」

互聯網金融日益便捷,讓提前消費變得觸手可及。如果一旦使用過度,欠款逾期,有的人會嘗試其他途徑,借更多的錢來填補“窟窿”,滾動背上更多的債務。今後這種“以貸養貸”的做法會行不通了。

央行消息透露,首家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百行徵信預計今年年底向市場提供個人徵信服務。記者瞭解到,我市部分小貸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作為首批信息共享企業,已納入百行徵信系統中,這意味著, 若出現逾期等失信行為,在將來寸步難行,無法獲取互聯網金融帶來的便利。

首批惡意逃廢債“老賴”已納入系統

百行徵信俗稱“信聯”,是由央行指導組建並審批的首家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與芝麻信用、騰訊徵信、前海徵信等8家市場機構共同發起並持股。作為央行徵信中心的補充、我國徵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百行徵信的進展備受外界關注。

記者登錄官網看到,百行徵信的徵信系統已初具雛形。目前已經與241家機構簽署了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協議,涵蓋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網絡小額貸款公司、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融資租賃公司、民營銀行、金融科技公司等,並於近日與部分機構正式開始系統接入測試工作。

據瞭解,首批網貸機構借款人惡意逃廢債名單已經納入徵信系統。在此基礎上,央行還將推動小貸公司、網貸機構等全面接入徵信系統,實現彼此間信息共享和風險聯動預警,快速識別和有效化解潛在金融風險。

“以貸養貸”的做法行不通了

記者注意到,首批接入百行徵信信用信息共享企業,包括重慶百度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重慶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重慶西岸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重慶蘇寧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等小額貸款公司,以及一家馬上消費金融有限公司。

蘇寧小貸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個人網絡金融借貸增長迅速,但由於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導致個人多頭借貸、過度借貸等行為不斷出現。由於信息共享通道的閉塞,目前互金行業信息“孤島”現場普遍,加劇了由此帶來的壞賬處理難、運營風險高等問題,制約了行業的發展。

記者瞭解到,在行業信息沒有打通的情況下,一名借貸者在A平臺借了錢,貸款到期如果還不上,還可以轉向B平臺去借錢,因為B平臺完全不知道該借貸者的逾期情況。由此,借貸者可以通過尋找新的借貸平臺,不斷借更多錢,支付更高的利息,導致債務不斷滾動增長,最終導致財務危機。

“今後個人信用社會更加完善,這有利於各金融機構為用戶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務,提高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風險防控水平。”該負責人也建議,有借貸記錄的用戶,要多留意是否出現逾期,以免留下信用“汙點”。

■新聞鏈接

重慶1901萬人有了“信用身份證”

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簡稱徵信系統)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重慶營管部稱,徵信系統已累計收錄重慶市24.4萬戶企業及其他組織、1901萬自然人的信息。

重慶營管部介紹,近年來,徵信系統在重慶陸續收錄企業環保、個人住房公積金等相關信息。數據顯示,截止上半年,已累計採集3.1萬餘條重慶企業環保信息,以及413萬重慶人的住房公積金繳存信息。

重慶營管部稱,徵信系統提供的信用報告,全面記錄了信息主體信用活動,銀行、租賃、小貸、擔保等機構為系統提供相關客戶的基本信息、信貸交易信息等。

徵信系統在重慶的應用範圍、場景不斷擴展。重慶營管部透露,目前,金融機構已將其作為融資授信和風險定價的重要參考。今年上半年,重慶市通過徵信系統查詢查詢企業和個人信用報告2588.7萬次,同比增長80.8%。

信用報告的用途增多的同時,徵信系統的覆蓋面也在擴大。據介紹,該部組織了轄區村鎮銀行、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商業保理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機構接入徵信系統,接入類型基本覆蓋各類放貸機構。2018年6月末,全市接入徵信系統的機構達236家,其中各類地方法人機構接入193家,小貸、擔保等類金融機構接入數量居全國前列,接入徵信系統的互聯網小貸機構數量佔其批准數量的56.6%。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郭欣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