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的紅色學校

永定的紅色學校

賴守銘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閩粵贛邊區山高林密,交通阻塞,經濟文化落後。隨著土地革命鬥爭的不斷髮展,蘇維埃政府迫切需要開辦各種各樣的學校,以提高婦女、農民、農會幹部、軍事指揮人員的文化水平。永定紅色政權創辦了三類學校:第一類是掃盲學校,招收成年人入學,掃除文盲;第二類是勞動小學,培養共產主義的新後代;第三類是專門學校如培養軍事幹部的軍事學校;培養教師和農會幹部的師範學校。這些學校有全日制的,半日制的,也有業餘的。到1930年,全永定有婦女夜校100所,工人夜校4所,學員5400多人,主要教識字,同時宣傳革命思想。

平民學校———湖雷毓秀學堂

永定的紅色學校

毓秀學堂位於永定湖雷上南村流坑拱橋頭自然村,始建於1905年,佔地面積280平方米,坐東南朝西北,原建築遭國民黨毀壞,建國後在原址重建毓秀小學。主體建築為一字形騎樓式建築,二層,前面是坪及圍牆、大門。

1912年,阮山從福州法政大學畢業後,懷著“教育救國”的願望,回到家鄉湖雷上南村,創辦“毓秀學堂”,自任校長。毓秀學堂當時規模不大,學生只有七八十人,大多為貧困農民子弟。毓秀學堂用不同於私塾的教學方法教育培養學生,向學生宣傳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1926年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阮山回到家鄉組建黨支部,他以“毓秀學堂”為基地,舉辦平民夜校,他親自授課,宣傳革命道理。學校的老師教學生唱阮山創作的《救窮歌》等革命山歌。並且經常組織學生到鄰近村莊去教貧苦農民唱革命山歌,開展宣傳活動,被群眾譽為革命學校。1926年秋,中共永定支部成立,毓秀學堂早期的學生成為農民運動的基本力量隊伍,阮振鵬、阮邁、熊振聲、熊永清、阮維周、阮德周、熊炳華等人為中共黨員。他們都為革命事業作出很大貢獻。

永定師範———湯湖天后宮

永定的紅色學校

被譽為紅色師範學校的永定師範舊址位於永定合溪湯湖村長蛟裡天后宮,天后宮建於明嘉靖年間,為兩層土木建築,佔地1000餘平方米,坐西朝東。原建築已被毀,2009年,在原址上建有一紀念牆。

永定師範1925年創辦,阮山、吳仰文等籌建,校長賴少逸,原設在縣城,因遭到反動勢力迫害、破壞,1925年秋被迫遷往湯湖長蛟裡。共產黨員阮山、吳仰文、盧肇西、賴少逸等在此任教,他們在這裡傳播馬列主義,開展革命宣傳活動,組織進步學生閱讀《中國青年》《嚮導》等革命刊物,培養青年學生積極分子,是當時最負盛名、影響最大的學校之一。

1926年夏,隨著中共永定支部、金豐支部的建立,永定共青團組織也開始建立和發展。在阮山的指導下,永定師範秘密發展了賴際發,邱弼琴、李立民等十多位學生為共青團員,他們是永定第一批發展的共青團員。隨即成立了共青團湯湖支部,選舉賴際發為書記。這是閩西第一個共青團支部,也是福建最早成立的農村團支部。該校1929年停辦。

閩西列寧師範學校———虎崗世德樓


永定的紅色學校

世德樓位於永定虎崗虎西村,建於民國初,抬梁式土木結構,佔地900多平方米,大門開在前樓的東面,坐西朝東,佈局由三座坐北朝南的一字型土樓按三字型排列。前樓為平房,中樓二層,後樓四層。各樓之間有天井相隔,天井左右兩側為廂房,將三座樓連成一體。

1930年7月,由閩西蘇維埃政府創辦的“閩西列寧師範學校”在龍巖松濤小學開學。這是一所初級師範學校,其主要任務是培養能運用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從事實際工作的農會幹部和教師。以短期培訓為主,修業時間為六個月。

1930年12月,龍巖失守,閩西列寧師範學校隨同閩西蘇維埃政府遷到永定虎崗,進駐世德樓。1931年8月虎崗失守,閩西列寧師範學校搬到上杭白沙,9月遷往長汀縣城。

彭楊軍校———永定虎崗漢皆樓

永定的紅色學校

漢皆樓位於虎崗虎西村,民居,佔地面積350餘平方米,土木結構,分前後樓,前樓為平房,後樓有三層,中間是天井,兩旁為廂房。

1929年7月,中共閩西“一大”決定“建立和擴大閩西紅軍,開辦紅軍學校,訓練人才”。1930年1月,紅軍學校成立,校址設在原龍巖第九中學,校長譚震林,政委鄧子恢。3月,紅軍學校改稱為福建紅軍學校,同年7月由中央接管,改稱中國紅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校長蔡開熙,政委鄧子恢。同年12月15日,龍巖失守,軍校遷到虎崗漢皆樓,改稱為彭楊軍事政治學校第三分校,校長肖勁光,政委張鼎丞。1931年8月,敵軍圍攻虎崗,軍校又遷至上杭白沙,9月遷往長汀縣城。□

(摘自《紅色文化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