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姓、趙氏、名任好,應該稱贏任好還是趙任好?

賞心樂事12


先秦男子稱氏不稱姓,所以當時可以以【氏+名】的方式稱之。

作為現在對於先秦古人的稱呼,由於氏不明等原因,有時也以【姓+名】的方式,最常見的就是始皇帝嬴政,約定俗成,也不為錯。

按此方法,對於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任好,就應稱嬴任好。

但是秦穆公的的氏是否為趙要打一個問號。


秦國和趙國的王族可以追溯到共同的祖先大禹時代的伯益,他是一支東夷部落的首領,傳說曾輔助大禹治水,甚至一度被大禹指定為繼承人。

女修→ 大業 →伯益→ 大廉→?→中衍→?→胥軒→ 中潏→飛廉→惡來(遷邾)→女防→旁皋→太幾→大駱(居犬丘)→秦非子(封秦邑)→ 秦侯→ 秦公伯→ 秦仲→ 秦莊公→ 秦襄公(遷雍城)→ 文公→ 寧公→ 出公→ 武公→ 德公→ 宣公→ 成公→秦穆公


飛廉惡來父子都曾輔佐商紂王,後被周武王誅殺。

惡來的後代連同夥同飛廉反抗的奄國(即後來的魯國)人被遷往周朝西垂之地,即甘肅天水市甘谷一帶。

飛廉另有一子季勝降周,其曾孫造父因功被周王封於趙地(山西洪洞),這一支嬴姓從此以趙為氏。後代在晉國為卿,致春秋後期三家分晉建立趙國。

飛廉之後本顯然不屬季勝一支,但此後為隱瞞令家族蒙羞的反革命出身,也謊稱嬴姓趙氏。

飛廉後人世代以牧馬為業,傳到至非子時,因為周王養馬有功被封在秦地(甘肅清水、張家川),獲得新的政治身份,已經不需要託稱趙氏。

所以此後的秦侯、秦公就很少稱趙氏了。同樣原因,稱秦穆公為趙任好是很罕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