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都知道剛柔並濟,但何時用剛,何時用柔?恨自己太晚知道

若有人問我:五行缺什麼。我一定說:五行缺曾、國、藩!人生的每一行都缺——曾國藩!

有人說:近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的,只有明朝的王陽明與清朝的曾國藩。毛主席說:餘於近人,獨服曾文正,並認為他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曾國藩對人性有深刻地把握,在官場之中常常能精準地識人用人,做到了量才施用,合理指派,同時在防人、制人方面也極具手腕。後世譽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

以下是曾國藩寫給其弟的信,對家族兄弟的前程寄予殷切的期望,而又不僅僅是期望,一方面情深意切的希望有人脫穎而出,助己一臂之力。一方面細細品評各弟狀況,尤其對溫弟,直指要害,勸其上進,其言也善,其理也直,其情切切。而對於家族一些日常事情看法,隨手拈來,每每直擊關鍵,於平淡家常中蘊涵真知良言,讀之受益匪淺。

曾國藩:都知道剛柔並濟,但何時用剛,何時用柔?恨自己太晚知道

【原文】

沅季弟左右:

沅於人概天概之說,不甚措意,而言及勢利之天下,強凌弱之天下,此豈自今日始哉?蓋從古已然矣。從古帝王將相,無人不由自強自立做出;即為聖賢者,亦各有自立自強之道,故能獨立不俱,確乎不拔。餘往年在京,好與有大名大位者為仇,亦未始無挺然特立,不畏強禦之意。

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用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非暴戾之謂也,強矯而已。柔非卑弱之謂也,謙退而已。趨事赴公,則當強矯,爭名逐利,則當謙退,開創家業,則當強矯,守成安樂,則當謙退。出與人物應接,則當強矯,入與妻即享受,則當謙退。

若一面建功立業,外享大名,一面求田問舍,內圖厚實。二者皆有盈滿之象,全無謙退之意,則斷不能久,此餘所深信,而弟宜默默體驗者也。

(同治元年五月廿八日)

曾國藩:都知道剛柔並濟,但何時用剛,何時用柔?恨自己太晚知道

【譯文】

沅、季弟左右:

沅弟對於鬥滿人刮平、人滿天刮平的說法,不以為然,而說勢利的天下,強凌弱的天下,這難道是從今天才開始嗎?那是自古以來就如此的。從古的帝王將相,沒有一個不是從自強自立做出來的。就算聖人、賢者,也各有各的自強自立之道。所以能獨立而不懼怕,確定而堅韌不拔。我往年在京城,喜歡與有大名聲、大地位的人作對,也並不是沒有挺然自立、不畏強暴的意蘊。

近來悟出天地間的道理,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就會頹靡,太剛就會折斷。剛不是暴戾的意思,強力執行與矯正罷了。柔不是卑微軟弱的意思,謙虛退讓罷了。

辦事情、赴公差,要強矯。爭名奪利,要謙退。開創家業,要強矯。守成安樂,要謙退。出外與別人應酬對接,要強驕。在家與妻是享受,要謙退。

如果一邊建功立業,外享盛名。一邊又要買田建屋,追求厚實舒愜的生活。則兩方面都有滿盈的徵兆,全無謙退的念頭,那決不能長久,這是我深信不疑的,而弟弟們默默地去體會吧!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八日)

曾國藩:都知道剛柔並濟,但何時用剛,何時用柔?恨自己太晚知道

曾國藩希望弟弟們樹立自強自立的觀念,而要做到真正的自強自立,必須懂得什麼時候用剛,什麼時候用柔的道理,比如:辦事、赴公差,開創家業、出外應酬對接,要用強,爭名奪利、收成安樂、與妻相守,用柔與謙退。許多人一生都在追尋一些簡單的真理,而到真正能明白這些道理的時候,卻往往為時已晚。但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也!或許在某個地點某個時候,他剛好解開你人生的某個穴道。那實在是善莫大焉!

您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