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養生小提示


立秋養生小提示



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在農曆七月初一前後,今年的8月7日就是立秋。諺語有“立秋到,把扇丟”。立秋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的節氣,立秋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的現象,因此立秋時節要尤為注意養生。

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立秋節氣的到來就意味著暑氣漸漸消散,但是由於中國地域遼闊,雖然立秋但是各地氣候也不一樣,並且立秋之後還有一伏,天氣依舊炎熱,因此仍要注意防暑。但是,氣候也是出現了一些變化的,雖說中午氣溫高但是早晚天氣漸涼,而且俗話說的“一場秋雨一場涼”秋季養生做好保養十分重要。

立秋養生小提示

1、立秋氣候特點

立秋節氣之後,天氣又熱轉涼。立秋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但總體來講天氣市逐漸變涼的,同時早晚溫差變大,往往白天熱夜晚卻很涼爽。由於立秋之後還有一伏,所以立秋之後還會出現高溫天氣。立秋時節,天氣暑熱未消,很多地方氣候仍然炎熱,這種天氣往往要持續到九月中旬才能真正的涼爽起來。

2、立秋養生原則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這是古人對於四時養生的宗旨,告訴我們養生要遵循自然的規律,要順應規律。立秋是天氣由熱轉涼的一個節氣,立秋時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的代謝也處於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秋天容易讓人產生悲秋的情緒,繼而傷肺,由於肺氣虛,就會影響人體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更加容易產生悲傷的情緒,因此立秋時節養生要注意遵循自然規律,以養收為原則。

>>>> 節氣養生 <<<<

精神調養:立秋時節,陽氣漸漸收降,人的情緒會產生波動變得不穩定,情緒往往十分敏感,尤其是平時肺氣偏虛的人,更容易產生情緒的莫名低落,這就是通常說的悲秋現象。因此,立秋過後精神的調養十分的重要。情緒的調養靠自己是很難做到的,因此,家人之間要注意溝通交流,朋友之間要多談心放鬆,工作中也要注意相互交換意見避免個人情緒影響工作。運動也可以改善人的情緒,同時立秋時節各種傳染病頻發,運動可以加強鍛鍊增強體魄。但要注意的是,運動出汗後可以適當減少衣物,但切忌穿衣過於單薄以及運動後在冷風中逗留,防止身體著涼。另外,立秋時節早起有利於宣發肺氣,讓人精神飽滿,精力充沛,同時可以在早起後進行一些室外活動,進行有規律的呼吸調整氣息,以達到改變肺部功能,增強體質的效果。

秋氣肅殺,在精神上,我們要保持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過度悲憂傷感,即使遇到煩心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要收斂精、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立秋養生小提示

起居調養:立秋之季雖然暑氣剛過,但在節氣上看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飲食調養:《素問·髒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如烏梅、蘋果、山楂、柚子等。

由於夏季暑熱潮溼,很多人脾胃功能減弱,這時候要注意飲食要避免冷食,不宜過飽,少食油膩的食物,注意保護脾胃。可以多吃粳米、小米、糯米等健脾胃、益氣的食物。

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總之,立秋時節,天氣開始乾燥,應減少辛辣之品攝入,多食用蘋果、梨、銀耳、芝麻、石榴等食物水果以滋陰潤肺。

運動調養:進入秋季,天氣轉涼,是開展各種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鍊項目。立秋後是鍛鍊的好季節,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故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如散步、慢跑還有傳統健身方法八段錦、太極拳等。在運動時,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來增減衣服。鍛鍊後切忌穿汗溼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感冒著涼。

立秋養生小提示

>>>> 食譜推薦 <<<<

蓮藕薏米排骨湯

【材料】排骨500克,蓮藕250克,薏米30克,蜜棗2枚,生薑3片。

【製法】以上材料洗淨後,排骨切塊,蓮藕切厚片,將材料全部放入煲中,加水適量,大火煮開後改慢火煲2小時,然後加鹽調味即可。

【食譜點評】健脾益胃,消暑利溼。適合暑溼傷脾,或素體脾胃偏虛之人。

雪梨銀耳糖水

【材料】雪梨1個,銀耳30克,蓮子20克,冰糖適量。

【製法】蓮子洗淨去芯浸泡1小時;銀耳洗淨,泡軟撕成小片;雪梨洗淨後削皮去心,切成小塊備用。將以上材料放入燉盅內,加水適量,開火燉1小時即可。

【食譜點評】養陰潤肺寧神。適合陰虛肺燥,心煩多夢之人。

三參潤肺湯

【材料】太子參30g,玄參15g,沙參30g,水鴨半隻,陳皮、生薑適量。

【製法】把材料洗淨,水鴨斬件焯水後,生薑起鍋爆炒一下。向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煮沸,納入上述材料,慢火煮60一70分鐘,調味即可。

【食譜點評】本湯品清潤平補、營養豐富、補中益氣、消食和胃。但陽虛體質、大便易爛的人要去玄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