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油香 神木傳統榨油技藝的堅守者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陝西省非遺傳承人王不芳向記者介紹神木傳統手工榨油的工序

“火炒、石碾、火蒸、包餅、排榨、槌撞”,改革開放四十年,食用油早已實現工業化生產,傳統手工榨油工藝已漸行漸遠,但在神木市欄杆堡鎮卻至今還保留著一座最原始最古樸的手工榨油坊。油坊的主人——傳統榨油師傅王不芳26年來一直堅持採用最原始手工榨油工藝榨油。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咱們日常生活中,油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品。”說起榨油,王不芳從榨油的工具開始,細細地向記者介紹了一遍——油梁、炒鍋、蒸鍋、料池、油缸……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王不芳榨油坊內部環境和榨油工具

據王不芳介紹,傳統榨油首先要把收穫的胡麻籽、黃芥籽等油料作物曬乾後,倒入土灶上的斜鍋內翻炒、炒成茶黃色,舀出來倒在乾淨的地方攤涼,然後上磨碾碎成粉末狀;接下來上鍋蒸熟,把碾槽裡的油籽粉裝入蒸籠,一直蒸到鍋內大冒熱氣,榨油坊內霧氣騰騰,芳香撲鼻。蒸到一定火候,就打坯分包,將蒸熟的油籽粉趁熱分裝在一格一格的鐵環裡,做成餅。接下來,將油籽餅一塊塊整齊地碼放在主榨的油壕內,用木楔擠緊,裝好後就開撞榨油,被擠榨出的油便會順著槽眼流到一旁的油桶內。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以前是人工撞槌,費時費力,現在改用槓桿滑輪技術,就好很多了。”王不芳指著油槓一端的滑輪說。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神木當地用作榨油的油料作物-胡麻籽

在王不芳的油坊內,主要壓榨黃芥油或者胡麻油,當地人俗稱為“黃油”。

“黃芥適合在咱陝北的黃土地生長,一直以來就是神木地區最主要的食用油原料。”王不芳介紹道。

其實,黃芥不僅影響了陝北人的生活,也在陝北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就像陝北民歌中的唱詞一樣:“黃芥開花金點點,哥哥就愛你的花眼眼。大河畔上栽柳樹,花衫衫耀的哥哥好眼霧……山曲兒好像沒樑子鬥,甚時候想唱甚時候有。芝麻黃芥能出油,信天游裡甚都有……”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王不芳正在用傳統方法篩選榨油的胡麻籽

王不芳告訴記者,26年來他一直遵循傳統的規則進行榨油,雖然產量少,但是油的品質好。“用這種方法榨出來的油純度很高,香味也濃,可以長久儲藏不變質。但這種方法榨油工藝複雜,費時費力。跟機器榨油相比,機器一天的榨油量頂得上我連續1個月的榨油量。現在完成整個榨油工序需要兩天,兩天可榨500斤油籽,可出130—140斤黃油。”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王不芳原始古樸的手工榨油坊

改革開放以來,傳統手工榨油的人越來越少,但是王不芳的傳統榨油技藝卻越來越受到重視:2012年他被評為榆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17年他又被評為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王不芳表示,不管時代如何變化,他只想將傳統手工榨油的技藝傳承下去。“我現在除了教大家手工榨油的技藝,還在蒐集涉及關於油的一切工具、物件,想以後在自己家做一個文化展覽館,通過實物展示的方式,讓更多人知道油是怎麼來的,讓更多人瞭解關於油的文化。”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來源/西部網

“小神”和“小木”歡迎廣大市民踴躍投稿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投稿要求:充分反映神木經濟發展、城市建設、民生工程、風俗民情、美景美食等方面的原創圖片、文字或視頻,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宣傳效果。

延续油香 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的坚守者

神木新聞

“神木新聞”系中共神木市委宣傳部主管、神木市新聞中心主辦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關注“神木新聞”第一時間瞭解最新最快最全的新聞資訊。

關注神木就趕緊加入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