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這麼多年,高不成低不就?快樂沃克教你如何化解職場迷茫期

有人說人生像是一場修行,職場也是。

剛開始工作,遇到短板和困難,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這條路,過來人告訴你,努努力,熟練了就好了;

工作三五年,重複的工作讓人煩躁和疲憊,在跳槽和轉行之間徘徊不定,有人會勸你,穩定不是件壞事情;

工作了十年,同事朋友升遷有車有房,你還高不成低不就,生活的壓力越來越重,總想能不能趁著風口趕上些什麼。

原以為“職場迷茫”是一個定點,一座山丘。以為越過山丘就不再迷茫,可以一往無前。後來卻只發現“一山更比一山高”。

大學畢業後,每年都會有一小部分人陷入“畢業即失業”的狀態中。

一部分人是沒有真才實學,也沒有任何背景,就像一條“沒有夢想的鹹魚”;

另一部分人則是陷入了一個誤區,我必須先找到自己喜歡的,滿意的工作才能為之奮鬥,否則寧可不做。

快樂沃克君很遺憾地發現,第二種人其實還挺多的。

我曾經也為此苦惱過。

臨近畢業那年,快樂沃克君清楚地記著,當時自己對未來有多麼恐懼。那種茫然無措的感覺至今回想起來仍然如鯁在喉。

不僅是對未來的一無所知,還有面對社會的猶豫和徘徊。

“嘿,出去之後打算做什麼?還做新聞不?”

“我,也許吧……”

身邊的同學,有提前一年出去闖蕩小有成就的,也有在父母安排下畢業即就業的鐵飯碗兒。彷彿只有我,樂呵呵吃喝玩樂混了四年,突然間心裡的擔憂開始重重滋生。

快樂沃克君關於未來的規劃,雖然沒有肩並肩馬雲、劉彥宏的氣勢,但內心裡對工作還是充滿美好想象的。

繼續做新聞,意味著你失去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制度,一有新聞不管是白天黑夜還是週末假期,迅速趕到第一現場就是你的任務。

但是對於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說,都有一顆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心思,尤其還是你為之熱愛著的職業。

於是畢業後快樂沃克君就進了一家電視臺,聽起來很不錯,至少是親朋好友嘴裡引以為豪的單位。

然而現在這個時代,傳統媒體的沒落讓這個往日光環四射的單位變得腐朽不堪。

工作這麼多年,高不成低不就?快樂沃克教你如何化解職場迷茫期

一撥撥新人活力滿滿地來,很快,半年或一年又滿懷怨憤地離開。

新媒體的衝擊和廣告資金的匱乏讓電視臺整體的運營變得極其艱難,加上腐朽的制度,“我有鐵飯碗,但是我不幹活”。新人承包了所有工作,卻還只是一個沒有身份的“打雜工”,老人們帶著天生的優越感,無所事事。

心高氣傲的畢業生自然無法忍受,紛紛失望地去奔向待遇更高,更能實現夢想的地方。

滿懷的清高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讓剛畢業的職場新人處處碰壁。

他們在想,是不是選擇錯了,會不會將來變成大人口中的一事無成,我到底應該做什麼職業?深深的迷茫開始刺痛著這些新人。

從大學到真正的一份工作,許多人都要經歷人生第一次迷茫期。

繼續深造還是工作?

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還是適合自己的工作?

快樂沃克君認為,畢業後最好的職業規劃選擇應該是:

先找一份自己能做的工作,培養自己適應社會的心態。

我們不得不承認,大部分人都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也不可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更多人一輩子都從事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不信你可以問問自己身邊的人,有多少人真正做著自己理想的工作,錢多事少離家近?

所以我們應該放棄那種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的想法,先找一份自己能做下去,也能學到東西的工作,讓自己努力度過職業生涯的生存期。尤其是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需要完成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需要先讓自己慢慢適應社會的節奏。

當年,17歲的周杰倫因為成績差而沒有考上大學,他選擇了去一家餐廳打工。

在餐廳裡,他獲得了彈鋼琴的機會,也開始慢慢有了公開演奏的經驗。對於當時既沒有履歷,沒有經濟來源,也沒有明確目標和方向的周杰倫而言,這不失為一個最好的選擇。

因為在你一無所有的時候,選擇更高的臺階去爬,極有可能因為挫敗而放棄。

當我們能夠度過生存期之後,可以開始考慮如何讓自己迅速增值。

這表示你會有更多的話語權,更多的資源和更多被委以重任的機會。

你要明確地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需要付出什麼才能更好地發展下去。

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不要因為看到別人做了什麼光鮮亮麗的事兒就羨慕不已,別人做的你未必能做,別人做的不一定是最適合你的。

學會去挖掘自己的天賦,先選擇一個賽道小步快跑,先做下去試試。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就像我們經常聽到的“一萬小時理論”那樣,高手的絕招之一就是花大量的時間進行刻意練習。

你必須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於是這個過程中,很多人累了中途放棄,因為他看不到即時反饋,看不到自己的成績。

但是你應該知道,耐得住寂寞,才能看到此後沿路盛開的鮮花。

如果你是一個正在迷茫期的職場老人:

請抖落掉滿身的標籤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早上起來第一個念頭就是:唉,不想上班。”

我在做什麼?是在實現自己的理想嗎?

我的公司能提供實現自己理想的機會嗎?

我是否需要找新機會?……

我們每個人從事一份工作前,開始時目標特別的堅定,覺得這輩子就從事這一個行業了,其他不會去做了。但是很多人會發現,工作一段時間後突然陷入了迷茫,或因為三點一線的生活已厭倦,抑或是工作沒有了期待,突然變得誠惶誠恐。

工作這麼多年,高不成低不就?快樂沃克教你如何化解職場迷茫期

你覺得對自己的工作其實並沒有那麼熱愛了,就是突然有那麼一瞬間想不明白,什麼都不想做了,覺得自己像具屍體。

事實上這些都很正常,用專業術語來說叫“職位厭倦症”。

這裡有些關於“職業倦怠期”的調查數據:

1. 70%的中國職場人士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

2. 女性的工作倦怠程度要明顯高於男性;

3. 本科生最容易滋生工作倦怠;

4. 工作不到4年的人工作倦怠的比例最高;

5. 民企工作倦怠情況最為輕微;

6. 人力資源從業者工作倦怠程度最低;

7. 政府、公共事業為工作倦怠出現比例最高的行業;

8. 職位越高,工作越不倦怠。

這種倦怠和迷茫,有企業的原因也有個人的原因。

許多人為了擺脫工作倦怠感和迷茫感,徘徊要不要換個工作來擺脫這種低迷的狀態。

職業倦怠是一種“本領恐慌”,是潛意識裡感到自己掌握的知識越來越不夠用,帶來的壓力大、失去工作熱情。

當你開始產生倦怠時,如果你確定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企業理念與你不合拍、同事間相處的不順意,無論怎麼調適都無法感到順心,可以考慮換個工作環境。

或者當焦慮情緒出現時,讓自己專注到一件具體、有益的事情中,緩解自己的不良情緒。

迷茫並不可怕,利用好了會轉化為上升期。迷茫的時候也恰恰是你應該反思的時候,這需要時間和過程,但不要荒廢了這段時光。

我們該如何度過工作的迷茫期?快樂沃克君在這裡總結了幾點:

1.不要怕被人忽視,提高自己是關鍵

薛之謙說過一句話:“在這個時代,根本沒有什麼懷才不遇,因為這不是八十年代,不會有一個偉大的詩人,在馬路上修輪胎,一修就是一輩子根本沒有人發現他。你只需要在修輪胎的時候,發一個朋友圈,你的朋友就會知道你是一個有才華的詩人,然後把你介紹給世人。這個時代的自媒體已經足夠承載任何一種形式的才華,但關鍵是你必須具備才華,請你一定要強大自己!”在這個時代,只要你有才,真的完全不需要擔心自己會不會被人發現,無論你具備什麼才能,總有一處可以施展的地方。

2.態度決定高度

工作這麼多年,高不成低不就?快樂沃克教你如何化解職場迷茫期

假設你是一家公司的員工,如果你一直以一名員工的思維,每天只把自己該做的工作做好,其他的不去管,那你一輩子只能當員工,靠拿著一點薪水過活;反過來,你作為一名員工,腦子裡有一個當主管的想法,每天按著如何主管的思維走下去,只要努力,不管結果如何,你一定比普通員工成功。所以如果是已經有了一定成就的人,也不要因此而安於現狀,不要停歇,不忘初心,端正自己態度你會走的更高更遠。

3.少抱怨,多反思

在職場中,少不了刁鑽的老闆和心機深的同事。一些人受不了這些,敲敲桌子,我不幹了!然後到其他地方發現也是這樣。但是你有沒有自我反思過,是不是自己做的哪裡不夠好。我們大可以把老闆故意的刁難看成是磨練自己的過程;和同事的相處也可以更好地鍛鍊自己人際交往的能力。不要把責任老是推在別人身上,“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老話一點有沒有錯,老是反省自己的人,往往和每個人都會相處的很好,慢慢地找到工作的樂趣,對工作的煩躁和厭倦也慢慢消散了。

高曉松曾在一次採訪中談及“四十不惑”:“原本我老覺得,四十不惑的意思是四十歲了什麼都明白了,什麼都懂了,所以四十‘不惑’了嘛。等到四十歲才發現,不惑的意思是,你不明白的事都不想明白了。”

快樂沃克君認為把人生看得清楚透徹,毫無困頓迷茫的人真心很少,人生這個課題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參透的。

或許迷茫感本身並不需要被解決,它只是人類一個自然的思考狀態。它並不是你的錯,有的事情也不是非得一探究竟。

所以在面對職場迷茫期時,不用去懊惱自己過去是否做了錯的選擇,不要沉浸到對未來的壓力中,你只需要專注於當下,把每一件小事做好。讓自己可以不斷突破一個個難關,收穫更多的進步和更高的成就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