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達官貴人都以擁有「崑崙奴」爲傲,「崑崙奴」是哪裡的人

眾所周知,唐朝的開放程度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在鼎盛時期的長安城裡,那簡直就是商賈雲集,人流如潮,各色人種齊聚一堂,共享太平盛世。

在這些不同膚色的人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達官貴人的身後,跟著膚色黝黑的奴僕。一眼就能辨認出這些奴僕非中原人士,他們就是史書中記載的“崑崙奴”。

唐朝達官貴人都以擁有“崑崙奴”為傲,“崑崙奴”是哪裡的人

(壁畫中的崑崙奴)

擁有崑崙奴成為了當時的時尚,如果權勢顯赫之人家中沒有幾個崑崙奴,那是很駁面子的事情。

當時的長安城裡流行著一句話:“崑崙奴,新羅婢。”意思就是說,奴僕要用崑崙的,婢女要用新羅的。新羅也就是指唐時朝鮮境內的一個小國家,“新羅婢”就是指來自朝鮮的婢女。新羅婢心靈手巧,勤快懂事,大方識禮,深受主人喜愛。

那麼,為什麼“崑崙奴”也那麼受唐朝人喜歡呢?他們究竟來自哪裡?

一、崑崙奴是哪裡人?

一提到崑崙奴,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來自崑崙山。其實不是,在唐朝,“崑崙”一詞除了指地名之外,還泛指黑色的物體。所以,崑崙奴泛指黑色的奴僕。

我國曆史上的崑崙奴,大都來自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屬於尼格里託人,俗稱“矮黑人”。其皮膚黝黑程度遠勝中原人。當然,還有一部分崑崙奴來自非洲。這些奴僕都是從當時活躍的奴隸市場買來的,也有一部分崑崙奴是被外國使團進貢而來,或者他們原本是外國人的奴僕,來到中原後就留下來了。

唐朝達官貴人都以擁有“崑崙奴”為傲,“崑崙奴”是哪裡的人

(壁畫上的矮黑人)

二、崑崙奴有什麼特點?

崑崙奴一般身材不高,“皆捲髮黑身”,身體強壯。上身赤裸,只在肩上斜耷拉著一條帛帶,下身穿短褲或橫扎圍布,赤腳。

崑崙奴大都擁有一副強健身板,力大如牛,吃苦耐勞,性情溫順,任勞任怨,髒活累活全然不懼,而且對主人忠心耿耿,死心塌地。

三、崑崙奴忠心護主的故事。

話說唐朝時期有一個兵部官員名叫崔玉,家裡養了一個崑崙奴磨勒,跟了崔玉有些年頭了,將崔玉視作再生父母,極為忠心。

有一天,汾陽王郭子儀請崔玉前去喝酒,席間,郭子儀為了顯擺,叫出了自己年輕美貌的妻子紅綃陪酒。但崔玉不勝酒力,兩杯下肚後就喝不下去了。郭子儀為了助興,專門請紅綃向崔玉敬酒,非得讓崔玉將酒喝下去不可。

可是這個崔玉在喝酒時居然和紅綃對上眼了,雙方一見傾心,互生愛慕。

唐朝達官貴人都以擁有“崑崙奴”為傲,“崑崙奴”是哪裡的人

(崔玉和紅綃)

在離開汾陽王府的時候,紅綃特地送大家出來,崔玉為了多看紅綃一眼,特意留在了最後離開。

當崔玉正欲離去時,紅綃叫住了他,伸出了三個手指,然後將五指攤開,衝著崔玉翻了三次手掌,指了指自己胸前的小圓鏡。

崔玉回到家後,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以致茶飯不思,日漸消瘦。崑崙奴磨勒心疼主人,關切的詢問崔玉心中有何焦慮。崔玉想,這磨勒也跟了我多年了,不妨給他說說。

於是崔玉就一五一十地將前往郭子儀府中喝酒,遇到紅綃的事告訴了磨勒。磨勒撫掌大笑,說:“主人,其實這是紅綃姑娘在約你呢。”崔玉問到:“何以見得?”磨勒說:“三個指頭,表示紅綃姑娘住在第三個院子,手掌翻三下並指向小圓鏡,是表示15日那天,在月圓之夜與你相會。”

崔玉大喜,原來如此。但隨即一籌莫展,說:“汾陽王府深宅大院,我如何進去呢?”磨勒回答說:“這個主人就不必擔心了,我自有辦法。”

到了約定時間,磨勒讓崔玉伏在他的背上,施展輕功,翻牆越屋,健步如飛,不一會兒就到了紅綃的院子,放下崔玉後說:“主人,你儘管和紅綃姑娘約會,我在院門口替你放哨。”

等到崔玉和紅綃約會完畢後,磨勒又將崔玉背在背上,原路返回。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段時間,崔玉和紅綃就更加離不開了。崔玉乾脆叫磨勒將紅綃揹回自己府中,既免去路途辛苦,又不用擔驚受怕,還可以一勞永逸。

唐朝達官貴人都以擁有“崑崙奴”為傲,“崑崙奴”是哪裡的人

(郭子儀)

第二天,郭子儀就發現紅綃不見了,著人滿城尋找無果。一段時間後,汾陽王府的人就忘了此事了。

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事最終還是被郭子儀知道了。不過,郭子儀不愧為將軍,心胸開闊,成全了崔玉和紅綃,但提出必須將本領高強的磨勒送他使用。

可是這個磨勒偏偏是個死心眼,死活不答應跟隨郭子儀。無奈之下,郭子儀只得下令抓捕。眾人將磨勒團團圍住,箭如雨下,磨勒掏出隨身攜帶的匕首,隔檔射過來的箭矢,“飛出高垣,瞥若翅翎,疾同鷹隼,攢矢如雨,莫能中之。頃刻之間,不知所向”。

崔玉後來和紅綃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但磨勒從此消失,再沒現身。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故事。不過,由此也足見崑崙奴的能幹,以及對主人的忠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