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王謝,六朝望族琅琊王氏與陳郡謝氏之合稱,後成為顯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詞。晉永嘉之亂後,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族人,從北方南遷至金陵,後因王謝兩家之王導、謝安及其後繼者們於江左五朝的權傾朝野、文采風流、功業顯著 而彪炳於史冊,成就了後世家族無法企及的榮耀。為後人所嫉羨,故有"王謝"之合稱。

陳郡謝氏是從古謝邑遷徙而至陳郡。謝氏家族真正有史可考的第一人是魏齊王曹芳時長安典農中郎將謝纘,其為謝氏家族的興起奠定了基礎。從此,謝纘子衡、衡子鯤、鯤弟褒等相繼在魏晉時期進入仕途,不同程度地為家族贏得了聲譽,並使自己的家族從—般的官宦之家演變為世代為官的世族之家。

東晉中期,謝氏家族傳到謝安、謝萬、謝石和謝尚、謝玄、謝琰等人,亦即謝纘的曾孫和玄孫輩。當時,謝安由於超人的聲譽和出色的政治才能被椎上了宰相的寶座,謝尚、謝萬、謝石、謝玄、謝琰等人也各領強兵遍佈方鎮。而謝安任宰相期間,從容調度,東晉軍隊8萬北府兵在肥水之戰中擊敗前秦入侵的80萬大軍,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則把謝氏家族最為輝煌和最為榮耀的時期。淝水之戰後,陳郡謝氏才一舉成為頂級士族。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王氏之崛起實始於永嘉之亂後,北方喪亂,晉氏之洛陽,長安相繼傾覆,王導於江左力擁皇室旁裔司馬睿稱帝於建鄴(今南京),是為晉元帝,實現了中興。王導是東晉初年的宰相,而其兄弟王敦於外掌兵,王氏權勢顯赫,威震朝野,當時有"王與馬(指晉帝司馬氏),共天下"的歌謠。

兩晉南朝是中國門閥士族制度最為鼎盛的時代,在九品中正制下士族出身的高門子弟成了歷史主角。政治的混亂繁複和精神藝術的蓬勃發展,既是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們各種行為的合力的結果,同時又塑造和影響了當時和以後很多代人。在魏晉南朝人當中,眾多世家貴族子弟無疑是那個時代的主角,他們的政治活動和精神活動始終代表著那個時期的主流。在這些世家貴族當中,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無疑是最為舉足輕重也最富戲劇性色彩的代表性大家族。

兩晉南北朝那個時期中國士族如林,可是,幾乎沒有哪個世家大族堪與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比肩。"王謝"的並稱便是那樣昌盛繁榮,在中國歷史上,有些家族的譜系可能續的比王家還長,卻沒有王氏家族權位那樣高。

有些家族可能曾經在權勢上勝過王家,卻沒有王氏蟬聯的那麼久。三百多年來,王、謝兩家族能人輩出,仕宦顯達,他們或引領一代之風尚,或執一朝之牛耳,從漢魏入兩晉歷南朝,一直繁盛、榮耀。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雖然家族內部族系龐大,各個分支升降不一,時而此支顯貴,時而彼支榮達,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卻能互相幫助,保證家族始終能夠站在時代前沿。

不過王謝家族的最後結局卻並非如意,以琅琊江左的王導、王羲之家族世系為主要,宋元以後到明清民國琅琊、太原兩望的後人的確開始少聞其音了,家族開始沒落。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

其實到隋唐時期,受政治動盪真正意義上的琅琊王氏家族已經不復存在,雖然琅琊王氏在唐朝有宰相四人,分別為王方慶、王睿、王璵、王摶。這幾個要是與兩晉南北朝的琅琊王氏家族相對比,真是滄海一粟了,南朝四大盛門中在唐朝能持續繁盛的實際上只剩下蘭陵蕭氏了,其中沒落得最徹底的當是陳郡謝氏,在唐朝,陳郡謝氏竟無一人出任過宰!

唐朝有王襲(漢王吉的父親)、王方冀、王維、王通、王勃,宋朝王應麟、王觀。謝家是謝安、謝玄叔侄二人,謝家子弟到了唐朝更甚,謝家仕途官場不順,幾經輾轉,在今理縣桃坪鄉的謝溪溝定居下來.嘉定十六年,謝方叔,參加科舉考試,被朝廷任命為監察御史。

元朝招聘隱居福建的謝枋得,謝再三不從而置強行押送大都,後終於被害.謝家和王家在南北朝時雖是名族大望之家,但謝家比王家更早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