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堅守基層爲民解憂 與大山結下不解緣

距離昆明4個小時車程,湯丹法庭是東川區人民法院唯一派出法庭,也是距離昆明主城區最遠、海拔最高的法庭。2008年湯丹法庭成立,鄭波就申請到這裡工作,在法庭設立最初,只有他一個人,直到半年後,才陸陸續續增加了法官和書記員。鄭波來到這裡,一待就是十年,錯過了陪伴妻子、孩子的時光,鄭波卻沒後悔過。“我願意在基層,與群眾在一起,解民之憂、辦民之事。”從2008年至今,湯丹法庭共審結2000餘件各類民商事案件,法庭結案率達95%,案件調撤率達69%以上。

那時的辦案條件十分艱苦,用鄭波的話說就是“無房、無車、缺人手”。

2016年以前,不通車的村子要徒步通過高山峽谷和森林才能到達,有時送個傳票來回要5天。法庭背靠一座山,幾年前山上滾下大石砸穿了牆壁,一年之中水管凍裂、路面塌方等事故常見。“會沮喪、會困惑,那時最大的心願就是離開這裡,脫離苦海,調回城裡。”鄭波說,每當這樣想的時候,他又會冒出一個念頭“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

十年堅守基層為民解憂 與大山結下不解緣

為了方便偏遠山區當事人參加訴訟,他經常帶領法庭幹警在鄉村院落、山坡、田間地裡開展巡迴審理,頂烈日冒雨雪,走村入戶送法下鄉。在2014年的一個下雪天,為了儘快解決一個贍養案,給老人一個暖冬,他冒雪驅車前往海拔3000多米的鄉村送傳票,行至半山腰時車輛上不去,他就徒步到被告家裡。看到鄭波全身都溼了,被告眼裡噙著淚水對他說:“就衝著鄭法官這股為民請願的勁,我願意贍養老人。”

十年間,他錯過陪伴妻子、孩子的時光,有時候要幾個星期才能回家團聚一次。每提到家人的時候,他滿臉遺憾地說:“這些年最對不起的就是家人孩子了。”但談到案子時,他留在基層的決心更加堅定。

談到鄭波,他的同事們總是這樣評價他:“在辦案過程中,為使案件能儘早審結,只要案件到手上,他都提前閱卷,熟悉案情,做到心中有數,最大限度地縮短辦案週期。對於涉礦的大部分案件,他都要去到企業及相關單位調查,瞭解案件情況以及接觸群眾。由他擔任審判長和主審的案件不僅效率高,而且質量好。”

幾年前,一名當事人從昭通來到東川打工,受工傷腰椎斷裂,經鑑定為一級傷殘。事故發生後,包工頭下落不明。在開庭時,受害人躺在擔架上參加庭審,看到這一幕,鄭波下定決心,必須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當事人。他多次下礦區取證,調查礦區實際負責人,與相關負責人反覆溝通,從情、理、法上盡力說服。經過不懈努力,最終由公司賠償受害人120餘萬元。當這筆錢拿到受害人手裡,看到受害人感激涕零時,鄭波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2008年至2017年,鄭波審理的案件數量一直都佔全庭案件總數的40%以上,結案率保持在90%以上。“民事案件無小事”,鄭波深知這個道理。在辦案中他總是想方設法、耐心細緻地做好思想疏導工作,儘量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以消除矛盾實現“案結事了”。昆明日報 記者張星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