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小伙子在美國求學餓了三天三夜,悟出一個理……

2018-10-21 04:5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肖梁

只要足夠渴望,登天乃小菜一碟

週末,去了一趟外灘。與這個上海地標一別已有數載,可此次前去什麼新鮮的東西也沒看著,倒是觸景生情,想起了自己初次坐車路過、首次駕車越過這裡的情景,應了那句老話:人一上年紀就喜歡回憶。

駕車過外灘,曾是一個夢想,一種渴望。在上海人看來,生活在家鄉這種小城市裡的人,均是鄉下人。實際上,也沒錯。想當年,市政府小車班的師傅,一聽說要駕車去上海,心裡先怵了三分。第一要務,就是兜裡多揣點現金,等著開錯車認罰。否則,就將車遠遠地停在郊區,讓坐車的人打的進城。十里洋場,百年外灘,那更是可望不可即的“禁區”。應該在16年前吧,我首次坐著從小城開來的小轎車經過外灘,心情激動得猶如農家軍攻進了大都市,特意讓師傅來回多開了一趟。嗨,那時,多麼渴望奪過方向盤親自操作,美美地享受一番在外灘駕車兜風的快感。此後,這種渴望持續了10年。6年前,我初居上海,一有機會操作方向盤,所做的第一件要事,便是滿足渴望……然而,車過外灘,卻心如止水,一點漣漪都沒有。哎呀,原來,這太容易做到了!沒事,什麼事也沒有,這裡的行車秩序特別好,比在小城裡開車簡單舒坦多了。

江山小伙子在美国求学饿了三天三夜,悟出一个理……

| 如今,徐晟皓任浙江千紅蜂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圖片由徐晟皓提供

的確,這是一件最平常不過的事。如今,徜徉在黃浦江濱,回想起初那種難如登天的駕車心理,直覺好笑。然而,這個過程又是怎麼走過來的呢?靠的是渴望,是的,渴望。試想,假如沒有渴望,連車都不會開;沒有渴望,足不出小城,怎麼可能“征服”外灘呢?渴望真是個好東西!這讓我想起一位青年朋友,他跟我講完自己的留美經歷,然後由衷地感嘆:只要足夠渴望,就能實現願望。他這話穿越了兩代人的時空,與我心有靈犀……

小夥子今年25歲,姓徐名晟皓。晟,有光明、興盛之意,皓的本意也是指太陽出來時天地光明的樣子。或許,父母為他起這名,是期望他在人生的路上一片光明,前途坦坦。然而,自背上書包,他便一臉渺茫,從不知路在何方。每每上課,老師的話就是催眠曲。老師一開口,他就打起盹來。老師講課漸入佳境,他趴在課桌上漸入夢境。起初,老師、同學不免唬他笑他,可日子一久,便習以為常,聽之任之,皆說反正沒得救了,管他也是岸上撈月——白費功夫。上課養精蓄銳,放學正好在遊戲場上玩個天昏地暗。中考不第,盼其“晟皓”的父母,花三萬重金助他步入高中。高考張榜,晟皓又毫無懸念地名落孫山。今後的路怎麼走?這回,開明而不失威嚴的父親開口說話了:“你可以做任何選擇,但你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一個人,就像一棵小樹,一半在本土安詳,另一半還要在風中飛揚。晃盪了一陣子,晟皓覺得自已窩在家中已有二十個春秋,也該到國外去飛揚飛揚了。因而,他毅然選擇赴美求學。在即將登上奔向佛羅里達州坦帕市的飛機時,望著父親漸漸模糊的背影——父親的背影,永遠是一道讓兒子浮想聯翩的風景,晟皓有生以來第一次為父親灑下了熱淚。他的心中升騰起求學的渴望:這次一定要學有所成,決不讓父親一再失望!

江山小伙子在美国求学饿了三天三夜,悟出一个理……

| 2015年7月5號,是徐晟皓去參加義工時拍的照片,圖中正在為孤兒院的小朋友發東西吃。 圖片由徐晟皓提供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飛機要在紐約中轉,可因語言不通,入關就遇到了麻煩。他求學之地坦帕市是一個人口不到50萬的小城,去那兒的中國人特別少。因而,從上海浦東飛美時,大半架飛機坐著中國人,可當他拿到去坦帕的轉機票時,那些中國人卻不翼而飛,想請個同胞帶個路,一個人影也沒有。最後,他在航站樓,靠反覆打手語,讓一位長得華人模樣卻不會華語的大姐,懂得他的意思,帶他到了登機口。下機後,有學長來接,可人家與他溝通對話,他一句也答不上。學長幫他領到了房間的鑰匙和被子後走了,位居6樓的兩人房裡,孤零零地唯他一人。離開學還有三天,他躺在床上,睡了醒,醒了睡,醒醒睡睡,睡睡醒醒……口渴得冒煙,肚子軲轆軲轆地餓極了,甚至感覺已到了生命的極限,沒準就要被渴死餓死,可他就是不敢越雷池半步,怕一跨出房間的門就出了岔子。3天后,學校開學了,他強打精神支撐著虛弱的身子走出房間,遇到了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同學,才喝上水、吃上飯……

江山小伙子在美国求学饿了三天三夜,悟出一个理……

| 2017年11月17號,圖中徐晟皓正在演講 圖片由徐晟皓提供

這飢渴交加的三天,把徐晟皓求學的渴望推向了頂點。坐在學英語的課堂裡,每個單詞每句話都像久旱後的滴滴雨水流入他的心田。何謂如飢似渴地學習?這一回,他真真切切地體驗到了。不再貪睡,不再貪玩;上課前預習,下課後複習,不做完作業不休息,哪怕生病也從不曠課。此時讀英語十天,勝過早先讀十年。兩個月後,他竟敢獨自出門辦事了,接著還常給人家當起英語翻譯。一年過了語言關,第二年他便開始攻讀市場營銷的專業課了。此時的他,整個身心像乾燥的柴火,被知識點一點就燃。學校建議每個學期修12個學分,他有3個學期修了18分,這樣他就提前9個月從校長手上接過標誌完成學業的榮譽證書(正式畢業證書隨後寄到)。令人矚目的背景是:同批進入學校的300多名中國學生中,最終只有30%的人畢業,而入學摸底考試時,徐晟皓的成績是最差的,被分到了最差的班級,英語從學26個字母開始……

江山小伙子在美国求学饿了三天三夜,悟出一个理……

| 2018年5月5號,徐晟皓參加畢業典禮 圖片由徐晟皓提供

今年夏,晟皓凱旋。如今,“天降大任於斯人”,他挑起了浙江千紅蜂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的重擔,揹負著傳承公司“不做假貨”的信條、以更先進理念打響千紅品牌的重任。尚不知,他對此後的事業,是否有足夠的渴望?但願有。

渴望是一股神奇的力量。沒有渴望,做一件尋常事,也可能難如登天;有了足夠的渴望,登天也似小菜一碟。嗯嗯,上海的外灘,真是個生髮“渴望”的地方。或許,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曾留下“足夠渴望”的人的腳印。如今,閒走一趟,讓我內心的“渴望”與一位後生的“渴望”進行了一次串聯,雖未看到新鮮的,卻也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