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人——以精緻利己主義視角分析人類個體及其組成的社會01

一、導論

理查德.道金斯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中從基因的“精緻利己主義”的角度詮釋了為何生物具有一系列的傾向性,看似無私的個體行為,在其背後是基因“精緻的利己主義”的選擇,而在“弱肉強食”的自然選擇的規律下,基因的這種“精緻的利己主義”最終勝出,使得今天的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呈現出一切我們所能觀察到的選擇和行為,不得不令人深思。

自私的人——以精緻利己主義視角分析人類個體及其組成的社會01

人類的發展歷經了不同的社會階段,即便在現代社會當中,如果觀察具體的社會形態仍然存在著千差萬別,那麼人類的社會形態是否本身就如一個生物體,而每個個體就是其中的基因,社會的基因——人類個體的利己選擇最終導向社會形態的變化,也就是人及其組成的社會也並沒有擺脫“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自然選擇的桎梏,或者說人及人類社會,歸根結底還是自然的一部分,仍然受著自然選擇的影響。

《自私的基因》中認為基因的最終目標便是複製自己並且使得自己種類的基因儘可能得到複製並且存活,為此生物在一系列選擇上具有傾向性,比如相當數目的物種會有撫養下一代的本能,這使得他們更容易在自然選擇的過程中勝出,從而使得這些物種所具有的特定種類的基因得到大量的複製和存在。

自私的人——以精緻利己主義視角分析人類個體及其組成的社會01

那麼人類作為一個特定物種的最終目標又是什麼?從最實際的角度來講,筆者認為是利益,及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如何界定利益?筆者認為凡是能使得個體感到舒適的事物或行為便都是符合其利益的,經濟學上一般稱之為效用,一般的經濟利益在其中佔很大比重,但肯定不是全部。簡單總結,單個的人作為有自我意識的生物個體其追求的最終目標應當是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不是其他。

這既是由有意識的生物個體的最終目標的邏輯上分析出來的,也是從社會生活中人類選擇的具體傾向性當中推演出來的,更多更全面更具體的分析將會在下面的分類中進行進一步的更具體的呈現。

自私的人——以精緻利己主義視角分析人類個體及其組成的社會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