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稅到底是一年還是五年出?

昨天新聞說房地產稅五年內提請審議,吃瓜群眾說:納尼?不是前兩天剛剛傳的年內提交審議麼?於是群眾們很分裂,各群都凌亂了。

其實都沒錯哈。第一,房地產稅五年內提請審議,是正式納入人大的動作。第二,加速的話,年內可能會公佈一審的草案。草案和提請審議的動作是兩碼事。

不過,從最新的新聞依然是可以清晰的得出兩個結論:

1、 房地產稅一定要是通過立法的,也就是說最快也要2020年才能開始徵收。

2、 措辭上還是給自己留下了時間的餘地,儘管之前不停的說加速加速加速。

鑑於問房地產稅的人實在太多太多,而又沒幾個人認真的去看公眾號上之前發的那篇應對市場傳言的“房地產稅今年內不可能開徵”,所以這次連近期無數人在問的關於經濟形勢不好該怎麼辦的問題,一併回答了。講清楚經濟形勢,房地產稅你就完全懂了。

政府就像是個家長,家裡有幾個娃,一個叫土地,花名房地產,一個叫基建,一個叫消費,一個叫外貿。

中國好大的,1000萬平方公里,56個民族,14億人口,當這個家長非常不容易,和平年代最最最重要的就是兩個事情:1、讓大家吃飽肚子 2、讓大家覺得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凡是做不到這兩點的家長,都變成了歷史的塵埃。所以18億畝紅線是碰不得的,所以雞滴屁一直要增長,不然幸福感就沒啦。

雞滴屁要增長,就要幾個娃一起出力。大娃土地賣肉賺錢速度非常快,而且輕鬆愉悅,許多名為開發商的奇怪生物排著隊上。二娃基建是要砸錢的,但是對雞滴屁和就業很有幫助,儘管由於家長在地方上神經反映有限導致時不時砸出幾個坑,但沒關係,可勁兒砸對了幾個就有用。


房地產稅到底是一年還是五年出?


三娃消費就是在大娃和二娃的基礎上,不斷的推陳出新,解放思路,給你來一些不怕貴就怕買不到的稀罕玩意兒。四娃外貿一樣是在大娃和二娃的基礎上,去賺隔壁鄰居的錢。

四個娃外圍有個錢箱子,這個錢箱子放出來的錢,和四個娃共同形成了一個逐步壯大的循環圈,其實隔壁鄰居家也基本都是這樣,什麼老美啊,老日啊,老英啊,根本不是大家說的鄰居家沒有大娃,而且鄰居家大娃也是絕對的主力。

四個娃賺的錢,一部分給了老百姓,必須給,不然三娃就掛了。另外一部分給了家長,給家長的這部分錢有個名義,叫稅收。

1998年家長覺得大娃太貴,老百姓很難靠三娃去消費大娃,於是讓老百姓可以找家裡的錢箱子借錢。而同一個階段,恰好家長加入了村霸組織的wto,四娃也開始長大。四個娃齊步走,剛開始走的挺美的。

可是過了幾年,老百姓分裂了,有些先富起來的老百姓,早下手消費大娃的,越發富裕。而沒錢消費大娃的,或者之前猶豫沒下手的,對此非常不爽。那個時候家長已經意識到了大娃應該可以買也可以租,或者家長自己把大娃拿出一部分來便宜點賣,這個叫保障房。不過家長還是很在乎老百姓的想法的,於是2005年第一次抽了大娃一頓,史稱中國第一次房地產宏觀調控。

大娃那是相當的委屈,說好的齊步走然後循環圈一起壯大,老百姓才會滿足條件2:日子一天比一天過的好啊。雞蛋蔬菜也在漲價,為什麼不抽二三四娃偏偏抽我。家長抽完以後也很心疼,因為錢少了,房價是穩住了,可是循環圈卻停下來了,又有開始大叫經濟困難的了。家長一看也急了,順手就把大娃多賣了三五斗出去,循環圈又開始壯大。這回家長聰明瞭,時不時的就抽兩下大娃,安撫上面不斷分裂的老百姓。恩,一邊賣一邊抽。

結果到了2008年,村霸家的正向循環圈,因為村霸家老大把家裡的錢箱子給幹翻了,甚至掛掉了雷曼這樣的百年老店,而企業才是四個娃循環的根基啊。搞的家長也很緊張,畢竟村霸出事意味著四娃薅不到村霸家的錢了,這還了得。於是家長大手筆推動大娃二娃使勁兒往前跑,錢箱子不夠用?沒事,找老百姓發債,國家信用背書以後還就是了。

然後家長髮現賣大娃確實是又輕鬆又愉悅,來錢還是最快的,就是老百姓不太喜歡。家長對大娃也是又愛又恨,但無論如何關鍵時刻是大娃救了家長一命。而且最最關鍵的,村霸家竟然也是去扶持大娃,然後發過來救了自己一命。而曾經的另外一個村霸老日,因為沒好好對待大娃,最後退出了村霸序列。


房地產稅到底是一年還是五年出?


等家長緩過勁兒來,發現不對啊,老這麼搞下去,全靠大娃的話,大娃越來越貴總有一天要賣不掉的啊。於是2010年家長一邊狠狠的用鞭子抽大娃,一邊在思考怎麼才能擺脫對大娃的重度依賴。家長想,只要把二娃三娃四娃搞好了,大娃就沒那麼重要了,還我一個朗朗乾坤。

想把二娃三娃四娃搞好,真心不易,尤其是二娃三娃,根基都是企業。家長手裡有央企國企效率低但是壟斷,尤其是央字頭的還是很賺錢的。可是純靠央企那就回到了幾十年前,也就失去了家長鼓起勇氣加入村霸黑組織的本意了,回到1978年連豬肉都要吃不起的年代?家長想想就不寒而慄。要知道老百姓的兩大原則,可是擺在那呢。

所以得靠民營企業大發展才行,民營企業要大發展,那要怎麼樣才好發展呢?減稅?家長做思考狀。借錢給他們?家長說好呀,錢箱子,你去幹。另外錢箱子你注意點的,別把錢借給不靠譜的人。錢箱子自我壯大也挺有意思的,錢箱子是家長的錢箱子,家長擺在第一位的要求永遠是安全,為了安全,錢箱子寧可借錢給頭部企業,包括壟斷型的央企國企,借給中小型民企?嗯,他們看起來不就是家長說的不靠譜的人麼。好,不借~

2010年到2013年,家長一直在思考,怎麼辦呢?然後大娃二娃三娃都過不下去了,尤其是二娃,什麼草叢上的妃子,什麼兵哥哥在海邊,等等,幾乎全掛。家長忽然驚醒了,不對啊,在我想出答案之前,飯得吃學得上,大船得往前開啊。

家長非常果斷的,非常習慣的,把大娃拉出來,勉勵大娃好好幹。而由於家長一直在思考,所以之前曾經想過的從大娃身上割點肉下來做保障房這件事情,又被選擇性的排到後面去了。

終於到了2016年,飛速漲價的大娃,讓家長覺得再不收拾搞不好會演變成村霸家的情況,這次家長不但用藤條狠狠的抽了大娃的頭,還把大娃的頭用籠子給套上了。恩,這個可恨的大娃並沒有停下搞小動作,頭是摁住了,可是腳還在動,於是二三四線城市的大娃分身活蹦亂跳。


房地產稅到底是一年還是五年出?


因為正向循環圈的結果都是滯後一年才能體現到數據上,尤其是錢上面。因為沒有捆住大娃的腳,所以雖然一線城市的大娃賣不出去,但是2018年上半年在而三四線城市大娃分身的推動下,大娃整體竟然賣出了2.69萬億的歷史新高。而我們上下游產業的雞滴屁30%以上都與此相關,或者說老百姓的收入都與此相關。納尼?你說你不是房地產上下游行業所以與此無關?我呸,回家去好好學習一下小學經濟常識課本。

就在家長猶豫要不要把大娃的腳也給捆了的時候,村霸忽然來鬧事了。這個村霸真是不省心啊,當初他出問題的時候,家長還支援了他,這會兒來找事兒。剛開始家長以為村霸只是見不得人好,加上家長這幾年在四個娃尤其是大娃的共同推動下正向循環圈增長的不錯,也是有底氣的。誰知道村霸這次是認真的,糾纏不清。被村霸這麼一攪合,捆住大娃後的二三四娃一下子暴露出虛弱的本質。

於是6月份開始錢箱子在二娃上下了不少力氣,可是企業並沒有那麼有信心了。而三娃也聲嘶力竭的喊:都是大娃不好,大娃太貴了,所以老百姓沒錢來買我了,我都降級了,我好可憐啊。四娃表示不服,你還能比我更可憐?我都被幹的不要不要的了,後面還幾千億等著我呢。大娃從頭到尾都不說話,家長給他嘴巴上貼了膠布不讓他說話,而且還不讓錢箱子跟大娃接觸。

這就是中國經濟的真實現狀,飯總替家長總結一下困境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1、 老百姓關於大娃的分裂並不是大娃有多少問題,而是老百姓貧富分化不均,窮的老百姓缺乏向上流動積累財富的方式方法,導致越是財富靠前的人越是賺錢快。

2、 老百姓手裡的錢只有房地產股市兩個大圈子,新增的p2p和幣圈都不靠譜,而股市和p2p本質上就是經濟的具現化,他們不好,意味著企業普遍不好,尤其是民營企業。而民營企業正是靠後的老百姓向上唯一的通道,這個通道出什麼問題了?2015年萬眾創業有錯嗎?沒有?國家支持到位了嗎?也沒有呵。

3、 問題在於減稅,恩,家長正在深思這個問題。問題在於錢箱子不肯借錢給中小民企,所以才有了p2p,家長對錢箱子在這方面的考核激勵,一直是非常不透明,在安全和效率中選擇哪一個?家長在沉思。從2010年到2018年,八年過去了,家長依然沒想清楚這件事情。

4、 關於三娃消費的事情,消費不是靜態的,敢消費是因為對未來有信心,對未來有信心是因為自己的福利有保障,正向循環圈一直向好,未來能賺到錢,老百姓才敢消費甚至借錢消費。

所以房地產稅是什麼?本質上是大娃能貢獻出來的稅收啊,這是個加稅的動作啊,怎麼那麼多人渴盼呢?家長一定是非常希望這個稅能儘快落實的,所以年內公佈一審草案大有希望的,不用急。開始徵收一定會試點,先從一線城市或者東南沿海發達城市開始試起來,三四線城市那是萬萬不敢現在就開徵的,產業與人口都流出的地方,再一收稅,大娃土地財政那塊就直接掛了。而且,只要草案公佈,就會對後面的土地財政產生影響,所以為什麼新聞又用了五年內提請審議這樣模糊的字眼,在四娃出問題的情況下,這是給自己留下的緩衝。

只要是加稅,財產稅,就不要以為徵收不到你頭上。你有一套房子,當前可能不收,那遲早也是要收的,當全國範圍的稅收開徵,稅率不能輕易動的時候如何提高稅源?從古至今只有兩個方法,要麼擴大徵稅對象,要麼提高稅基。啥你不知道什麼是稅基?就是房價,懂了伐?

所以房地產稅從來都不是房地產長效機制的核心,長效機制的主力是共有產權,是租賃用房等保障房體系。

整個大背景現在是二娃在啟動但是有待觀察,三娃掛了,四娃掛了,大娃關小黑屋。關大娃的理由已經從當初的老百姓分裂意見到增加了一條不允許錢箱子出問題。而這些都不是家長最不能抵抗的因素,家長最要緊的還是老百姓最大的那兩條意見,所以當意見2火燒眉毛的時候,錢箱子和大娃仍得重出江湖,只不過這一次家長的佈局會謹慎的多,控制會嚴格的多,步子會小的多。

並且家長心裡也很清楚,錢箱子和大娃始終不是長久之計,現在的問題並不是大娃有天大的問題,而是二娃三娃四娃如何強大起來,能和大娃齊步走,他們背後的執行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如何強大起來。

家長一直在思考!


房地產稅到底是一年還是五年出?


老百姓怎麼辦?手裡有富餘的錢,如果家長選擇讓錢箱子上的話,這錢放錢箱子裡可就毀了。錢箱子,房子,吃光用光,股市,p2p,幣圈,開公司做實業,你選一個嘛!手裡幾十萬的就不要問這問題,隨波逐流就好。

房地產稅到底是一年還是五年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