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新闻》开设《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专栏,全景展现四十年来武汉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其中,第三集《武汉・中国光谷:从“一束光”到“一座城”的凤凰涅槃》,全方位聚焦了光谷从城市远郊区蜕变为“中国光谷”的历程。
武汉·中国光谷
是国内最大的光电子产业基地
拥有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
最大的光电器件研发生产基地
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
最大的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基地
而三十年前,这里还被戏称为“武汉地图外两厘米的地方”,所有的改变,都起源于一束光。而给这束光带来能量的,是改革开放的春风。
赵梓森:
“厕所边上一个洗手间就是我的实验室”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烽火科技的前身是武汉邮科院,拍摄于此的一张老照片,记录了我国第一根石英光纤从“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院士手中流出的瞬间。抚今追昔,已年过八旬的赵梓森感慨万千。
我1973年提出要发展光纤的时候,大多数人是不相信的,玻璃丝怎么通信呢?还批评我,你赵梓森不要胡说八道。我没有钱、没有项目、没有人、没有实验室,厕所边上一个洗手间就是我的实验室。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就是在这个清洗间改造成的实验室里,一根长度为17米的玻璃细丝——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从赵梓森手中缓缓流过。
检测仪器检测:光纤短波长0.85毫米,按照光的衰耗单位计算,衰耗为每公里300分贝,达标。
赵梓森意识到时不我待,1974年8月写出《关于开展光导纤维研制工作的报告》,并先后向邮电部和国务院科技办公室作了详细汇报。现在习以为常的“玻璃丝”,在那个年代听起来似天方夜谭。玻璃丝怎么能通信?
赵梓森回忆说,当时就有领导在几十人的大会上对他说:“赵梓森你不要胡搞,要花几千万,你负得了责吗?”
立项一上来就遇到强烈的反对声,包括来自邮电部、武汉邮科院和北京邮科院这些有分量的部门。好在,还有懂科技的个别领导支持,光纤通信上马了。
1974年,国务院科技办公室同意将光纤项目列为国家项目。邮科院改为全院通力攻关光纤通信,任命赵梓森为副总工程师,主导全院的光纤通信技术研究。
我们不是做十几米,而是要做多少公里、多少千公里、多少万公里。当时的总工程师姓杨,年纪比较大,他过去跟我竞争,主张用铜做通信,后来他说小赵啊,我参加你,我投降。他把所有项目都“下马”了。
闫长鹍:
“自主创新、面对竞争、赢得市场。”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1982年,中国光纤通信的第一个实用化系统——“八二工程”按期全线开通,正式进入武汉市市话网,标志着中国进入光纤数字化通信时代。但让光纤走向全国,单靠武汉邮科院和全国为数不多的几家单位并不够。
1988年初春,对外开放的春风吹到武汉,中国光通信的第一个中外合资项目——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
自此,我国的光纤通信研究开始迈入“快车道”。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市场换技术”之路对我国众多产业来说是个必经之路,光纤制造行业也不例外。
刚刚组建的长飞,仅有员工百人、年销售额不足亿元。光纤制造设备和技术全部来自于国外,公司只能按照外方设计的标准和规格生产光纤。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闫长鹍
那时候,从核心设备到螺丝钉、配件都需要进口。而且配件价格是在采购基础上加上25%的利润。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装备制造水平的落后,让“谈判”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产品几乎没有成本和技术上的竞争力。2000年,长飞公司痛下决心,开始自主研发设备。办法只有八个字: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公司要求,每年销售额的5%全部用于研发,必须把它花掉。研发经费只有下限,没有上限!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停地进行工艺的提升、工艺的研发,然后扩大产能,让成本进一步降低。也是经过很多阶段,有了自主创新能力之后,才能主动面对竞争,赢得市场,就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
闫长鹍介绍,1998年之前,长飞主要做多模光纤。此后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国家需要大量单模光纤。当时,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以及后来全球光纤产能过剩带来的价格暴跌,都让长飞意识到必须突破技术瓶颈,依靠自主创新才能抓住市场机遇。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长飞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预制棒、光纤与光缆供应商。今年7月,长飞成功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光纤光缆产业链第一家A+H上市企业。同样是在今年,武汉邮科院与电信科研院联合重组,“通信产业国家队”中国信科集团在光谷挂牌成立。
目前,光谷的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50%,国际市场占有率25%;光电器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6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6%,光通信产业优势不断加强。
从四十年前的一根光纤出发,到2001年中国光电子产业基地落户武汉,“武汉·中国光谷”正式诞生,“一束光”照亮了“一座城”。
今天的光谷,汇聚了天马微电子、华星光电、国家存储器基地等一批国家战略新兴企业。2017年,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科工贸总收入超过5500亿元,工业产值达到1730亿元,拥有百亿级骨干企业7家,规模以上企业138家。
“
中国光谷,因光而生,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不仅是光通信,更集聚了激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门类齐全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发展以“芯屏端网智”为主的光电子万亿产业集群,为中国光谷高质量发展,为武汉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脊梁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负责人
”
閱讀更多 投資光谷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