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故事:知青井 生产井 友谊井

10月23日,笔者一行来到七级镇北王村,见到了原七级公社南王大队青年队负责人田万成,他向大家讲述了当时知青打井的故事。

原七级公社南王大队知青队建队之前,是知青农场,场内员工没有多少人,吃水用的是一口旱井,有五六丈深,打水仍然是老办法,用井轱辘绳索吊取,很费力,也很危险。知青队建队后,人多厂多,用水量大增,成了当时知青队一大课题和难题。要满足知青队的用水,必须打一眼机井,知青李连杰就找到当时的王理明副县长,王理明副县长十分支持,立刻批示当时的水利局局长王长孝安排井队打井, 当县打井队长张长法带领打井队的队员们来到南王知青队时,一进大门,就看见醒目的大标语写着热烈欢迎县打井队师傅们光临援助指导,向师傅们学习,向师傅们致敬。听说打井队师傅们来了,知青们都涌向大门口,热烈鼓掌,帮打井师傅推车卸行李,异常热闹。井机开钻后,大量用水,怎么办?知青们到一里外水库上提水,有的用盆端,有的用桶抬,反正是能盛水的器具,都用遍了,每天从早到晚,浩浩荡荡,运水的知青们,挽着裤腿,穿着湿鞋,唱着歌,不停地奔走在井台和水库之间,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打井的关键时刻,供电不正常,知青李连杰又跑到原七级公社机耕队找董站长和石油公司,通过发电的形式解决了打井用电问题。井还没有打好,运城盐化局领导王富书记和知青家长王刚的父亲王学艳,亲自拉了一台深水泵送到知青队。井打成了,井出水了,这是知青队一大喜,鞭炮声,欢笑声,一阵又一阵,知青都是些年轻娃娃,狂热性,浪漫性,无可阻挡,人人端着脸盆,你一盆,他一盆,你泼他,他泼你,人人泼的像个落水鸡。

临猗故事:知青井 生产井 友谊井

南王大队知青在绞水

临猗故事:知青井 生产井 友谊井

南王知青在提水喂猪

知青队有了机井,不久建了水塔,有了充足的水源,知青队的生产生活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后来,大家一致同意把这口井命名为友谊井,生产井。(文/张新征)

策划:贾海洁

临猗新媒体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