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至太尉卻要辭職,皇帝不許,爲保性命他起兵造反

南朝宋、齊年間,中國出了一位名將,名叫陳顯達。其出人的軍事統帥能力,善於權變的處世哲學和政治才華,歷來為人稱道,可他為什麼有著高官不做,卻要辭職,最後還起兵造反了呢?

陳顯達,南彭城人,驍勇善戰,屢立軍功。在南朝劉宋時期,他在軍事中的表現就可圈可點,甚至在戰鬥中丟掉一隻眼睛也毫無懼色。後來蕭道成篡位,以南齊代宋,他被封為中護軍,後因擊潰北魏等戰功,一路加官進爵,被升為太尉,冊封鄱陽王。太尉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可是當時國家最高的軍事領導人。

官至太尉卻要辭職,皇帝不許,為保性命他起兵造反

陳顯達像(網絡圖)

陳顯達經歷了南齊王朝四位皇帝,性格謙厚,有智慧有計謀,認為自己身世卑微而權高位重不是好事,每升職遷官都有愧懼之色。陳顯達告誡他的十餘個兒子說:“我本志不及此,汝等勿以富貴陵人。”意思是說,我的志向並不在於做到什麼職位,你們千萬不要因為富貴了就盛氣凌人。

但是南齊王朝的後半段,皇室多內亂,而每一次政權的更迭,都伴隨著皇族兄弟子侄以及大臣的大批殺戮。

陳顯達是齊高帝、武帝時的舊將,至明帝蕭鸞掌權後,蕭鸞就多次對蕭道成一支的皇族展開血腥屠殺。永泰元年,蕭鸞患病,認為近親寡弱,忌憚高帝、武帝的子孫,想把他們全部除掉,就以此事試探性地問陳顯達,陳顯達從容的說:“此等豈足介慮。”說他們不值得憂慮,此事沒必要掛在心上,但這句話終未能勸住蕭鸞的殺心。

官至太尉卻要辭職,皇帝不許,為保性命他起兵造反

蕭道成像(網絡圖)

蕭鸞屠殺皇族的行徑,讓陳顯達既氣憤,又恐懼,擔心遲早會遭到迫害,於是時時處處低調做人做事,一有機會就提出辭職。有一次,蕭鸞請他喝酒,他對蕭鸞說:“我年紀很大了,得到的富貴已經足夠了,只是缺個枕頭枕著死了,請陛下賞賜一個,讓我告老退休。”蕭鸞沒有答應。後來,陳顯達多次請求退休,蕭鸞始終不許。

蕭鸞死後,其子蕭寶卷即位,朝政開始混亂,陳顯達不願留在京師,但是請求辭職,仍然沒有批准,只好請求出任江州刺史,遠離朝廷避難。

499年,陳顯達聽說蕭寶卷大肆屠殺功臣,並準備派兵襲擊江州,他感覺自己終不能免於被屠殺,迫不得已,不甘坐以待斃的陳顯達於當年十一月在潯陽造反,傳發起兵檄文,列數蕭寶卷罪惡,聲言要擁立建安王蕭寶夤為帝。

蕭寶卷立即派兵鎮壓,經過近一個月的廝殺,剛開始很順利,在採石一戰擊敗了胡松,朝廷軍大敗,京師震動。陳顯達乘勢領兵數百進擊,戰於西州(今江蘇南京西),不料先勝後敗,當退走時,被騎官趙潭刺中,落馬被殺,時年七十二歲。

官至太尉卻要辭職,皇帝不許,為保性命他起兵造反

蕭寶卷像(網絡圖)

陳顯達的失敗很可惜,“廢昏立明”的行為是正確的,但是他在行動的策略有問題,問題是出在那封信上。這封信可以說是“檄文”,是他的政治主張,陳顯達打出的口號是“除盡京城諸害”,導致樹敵太多,沒有重點,而且促使這些人抱成一團,拼命抵抗,這是主要原因,再加上自身不能聯合諸強一起起兵,勢力孤弱,導致失敗。

但是不管怎樣,作為一名忠直的將領,陳顯達不顧年邁,敢對腐朽的朝廷和昏君說不,雖然失敗,但足以讓他揚威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