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國產更國產的諾基亞 想做更加本土化的國外品牌

網易科技訊 8月15日消息,對於消費者來說,不久前發佈的諾基亞X5似乎更像一臺國產手機。無論是中高端級別的聯發科Helio P60平臺還是1300萬+500萬像素的後置雙攝、2.5D玻璃機身,抑或是人臉識別解鎖和AI技術的加持,無一不對中國消費者的胃口。事實上,自從極具性價比的諾基亞6(2018)在今年初發布後,hmd旗下的新諾基亞品牌就逐漸擺脫了“賣情懷”的質疑。不同於一些國外品牌的不接地氣,更懂中國的諾基亞,正在用本土化的產品讓國內消費者重拾信任。

比國產更國產的諾基亞 想做更加本土化的國外品牌

“越級體驗”與性價比黨的追求

回顧諾基亞品牌的歷史,很多人會將它失敗的原因歸結為沒有及時轉型Android系統,固執地在智能機時代使用微軟的WP平臺。然而事實上,諾基亞並不是沒有推出過基於Android平臺的手機。2014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諾基亞推出了其第一款Android手機——Nokia X。這款手機後來被證明在國內是失敗的,究其原因,孱弱的硬件配置無疑是罪魁禍首。諾基亞X搭載高通驍龍200芯片,採用了512MB內存+4GB存儲空間的搭配,並且沒有前置攝像頭。而一個月後發佈的紅米note搭載了聯發科MT6592/高通驍龍400處理器,內存1GB起步,並且擁有前置攝像頭、更大的屏幕和電池容量。這場同期競品的爭鬥結果沒有任何懸念,而直到這個系列的最後一款手機X2發佈,諾基亞和微軟旗下的X系列手機也沒有取得現象級的成功。

比國產更國產的諾基亞 想做更加本土化的國外品牌

(諾基亞X系列手機)

當hmd攜新的諾基亞品牌歸來時,或許沒有人會將這個品牌與性價比聯繫到一起。這種印象是有道理的,諾基亞的旗艦機從來就沒有便宜過。而無論是索尼、HTC還是三星,這些國際品牌也幾乎從未將“性價比”作為自己產品的賣點。而當搭載驍龍430的初代諾基亞6發佈後,輿論便充斥著兩種聲音:一種是諾基亞6沒有性價比,不值得購買;另一種則稱只希望諾基亞推出旗艦機,低端機不會買。唱衰該機型甚至這個品牌的聲音也在各大論壇甚囂塵上。

幸運的是,hmd的諾基亞手機團隊是懂中國市場的。在經歷一年的沉寂後,諾基亞6(2018)面世了。不同於上一代的高價低配,新的諾基亞6激進地採用了驍龍630處理器,並將價格壓到了1499元起。在外觀上,該機沿用了多年前諾基亞“傾慕”系列手機的細金(紅)線設計,在同價位一眾公模機中顯得格外不同。而嚐到甜頭的hmd也投桃報李,將新的諾基亞X系列手機特供給中國市場。當花費不到1500元就能擁有驍龍636處理器、雙面玻璃、全面屏和雙攝配置時,沒有多少有需求的人會抵擋住這種誘惑。

比國產更國產的諾基亞 想做更加本土化的國外品牌

(2018款諾基亞6手機)

我們不一樣”的差異化策略

hmd攜諾基亞品牌進入中國時,中國的手機市場已經是一片紅海。無論是在線上線下,都早已形成比較穩定的市場格局。《周易》中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在這樣殘酷的競爭中,唯有拿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才有可能被市場認可。對此,諾基亞的答案是純淨、本地化的Android系統,以及智能機功能機並行的產品策略。

相較於國外的Android手機,國內的Android手機大多運行經過廠商高度定製化的Android系統。雖然這種定製使得國產手機無論是在UI、交互還是功能上都顯得百花齊放,但也帶來了廣告較多、系統更新不及時等問題。面對這種現狀,諾基亞既沒有像國內廠商一樣推出自己的一套深度定製UI,也沒有像大部分其他國外廠商那樣採用近乎原生的Android,而是根據中國市場的需求,在原生系統的基礎上添加了必要的本地化功能。在最新發布的諾基亞X5中,應用雙開、權限管理、“大爆炸”智能識屏和負一屏等國內UI標配的功能一個不少,原生的系統界面卻更加純淨。幾乎沒有廣告和極少的預裝軟件,也成為許多用戶購買這臺手機的一個理由。

比國產更國產的諾基亞 想做更加本土化的國外品牌

(搭載類原生Android系統的諾基亞X5)

雖然當前手機的主流需求早已轉向智能機市場,但不可否認的是,功能機仍然在一些特定場景下有自己的用武之地。而學生、低收入人群等功能機的主要受眾,在中國也不鮮見。早在幾年前諾基亞Lumia智能手機初顯頹勢時,其功能機就攻城略地,佔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而到了hmd時代,諾基亞功能機依然是整個功能機市場的佼佼者。根據調查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僅在2017年7月到9月,諾基亞就賣出了1350萬臺功能機。而根據hmd官方的數據,2017年諾基亞手機全球銷量超過7000萬臺,其中大部分是功能機。在京東,僅僅諾基亞105一款功能機就收穫了超過40萬的評價。比起其他廠商單獨發展智能機的策略,hmd在中國選擇了用功能機穩定基本盤、用智能機攻城略地的發展方式。兩條腿走路的諾基亞,在降低了自身發展風險的同時,也收穫了市場佔有率和一定的用戶粘性。畢竟,許多人功能機用慣了諾基亞,換成智能機自然也會將其作為考慮對象。

比國產更國產的諾基亞 想做更加本土化的國外品牌

(諾基亞105在京東收穫40萬以上的評價)

機遇、問題與挑戰

諾基亞在迴歸中國一年多以來,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不可否認的是,hmd依舊是一家初創企業,在產品定位、產品佈局和發展方向上,同樣面對著一些問題與挑戰。

首先是產品定位重疊的問題。眾所周知,新的諾基亞X系列是hmd面向中國市場的特供版,然而面對同樣在中國市場發售的諾基亞6/7系列,卻出現了定位上的衝突。1000-2000元的價位,充斥了諾基亞6/7/X5/X6/7Plus標準版等眾多機型,而hmd本身則並沒有對這些機器的特點做出很明確的區分宣傳。對於一般消費者,無疑會造成迷惑。

還有就是產品佈局。諾基亞在2000元檔位仍然只有7 Plus這一款機型。儘管受限於研發實力和研發投入,不能奢求作為一家創業公司的hmd立刻拿出一款高端機,但是已經在千元機市場站穩腳跟的諾基亞,上探2000元檔位的市場還是有能力的。畢竟在當今的手機市場,有了旗艦機的廠商未必成功,但沒有高端產品的廠商大部分都成了“the others”。

比國產更國產的諾基亞 想做更加本土化的國外品牌

(hmd目前唯一在售的2000元檔手機——諾基亞7 Plus)

除此之外,諾基亞手機使用的純淨Android系統在中國雖然是一大賣點,但同時也降低了hmd成為一家服務提供商的可能。在剛剛過去的財季裡,iPhone的銷量跌出了業界的前兩名,但淨利潤卻實現了32%的同比增長。除了iPhone X的高價策略帶來的收入增量,服務方面營收的增長也功不可沒。因此在手機銷量鋪開後,是否拋棄原有的“無預裝、無廣告”策略,從一家手機廠商轉型成為服務提供商,顯然是hmd不能迴避的話題。

總結

從手機逐漸走進中國人的生活起,諾基亞這個品牌無疑承載著許多人的情懷。而當hmd帶著這個品牌回到國內時,吸引消費者的除了昔日的情感,更多的是貼近中國市場的產品。在可預見的未來,諾基亞雖然很難複製當年的輝煌,但一個接地氣的諾基亞,顯然是中國消費者樂於看到的。

如果多一次選擇,你想變成誰? 這是昔日旗艦諾基亞N9的廣告詞。

我想,在今天的中國市場,輕裝上陣的hmd已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