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廳 教師不得要求家長批改孩子作業

渭南日報 記者 左超君

結束了一天的忙碌,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裡,然後還要給孩子批改作業。相信這種經歷,不少家長都有。近日,省教育廳發佈《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要求教師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教師佈置的作業或糾正孩子的作業錯誤,不得佈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這意味著,以後家長不用批改作業了。

新規:

積極推行“無作業日”不得要求家長批改作業

記者瞭解到,省教育廳此次發佈《通知》,是為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教育部《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和教育部等八部門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的要求,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管理水平,引導義務教育學校規範辦學行為、發展素質教育,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通知》要求,義務教育學校要嚴格依據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組織安排教學活動,嚴格按照“零起點”正常教學,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教師佈置作業要緊扣課程標準和教學進度,以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和掌握教學內容為目的,以課本所附作業題、課後練習為主要依據佈置作業。不得超越課程標準、超越教學進度、超越學生能力佈置集體性學生作業。在小學正常上學期間,鼓勵學校每週除雙休日外,有一天不佈置作業(或者語數外學科中有一科不佈置作業)。在初中正常上學期間,鼓勵學校每月除雙休日外,有一天不佈置作業(或者語數外等學科中有一科不佈置作業)。利用“無作業日”,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休息調整、發展特長、參與社會實踐的時間和機會。

此外,進一步明確家長教育責任。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地中小學要重視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要通過社會宣傳、家長學校等形式,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作業觀,避免“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要正確發揮家長在學生作業過程中的督促、支持與鼓勵作用。教師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教師佈置的作業或糾正孩子的作業錯誤,不得佈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

家長:知識有限批改不夠權威

市民袁女士在一家企業上班,原本每天下班後自由自在。可自從孩子豆豆上小學後,她覺得自己的壓力越來越大。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陪孩子寫作業,批改數學試題、聽寫生字、造句、檢查背誦,完成後還要給孩子檢查並簽字。“按理說,批改作業是老師的工作,為什麼會把這一任務交給家長呢?再說,家長知識有限,批改不夠權威,萬一我給孩子講的思路是錯的,這對孩子以後的學習也會造成影響。”袁女士苦惱地說。

對於這種情況,陳女士也深有同感。她是一名出租車司機,孩子也是剛上小學,爺爺奶奶負責接送,她晚上回到家後則批改孩子的作業。“現在孩子小,一些簡單的作業我還能看懂,可等孩子上高年級了,就不一定懂。”陳女士說。

呂女士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大學本科學歷,所以輔導孩子作業基本沒什麼問題,但不可避免地要付出她更多的精力。她說:“孩子上小學後,當媽的練就‘全能’,比上班還累,下班後要輔導老大的作業,八九點寫完作業,一邊哄老二,一邊催老大趕緊睡覺,等兩個孩子都睡著了,再給老大批改作業,發現錯誤也只能等第二天早上給孩子指正。”

專家:學習習慣很重要

這一新規的實行,可以說“解放”了許多被孩子家庭作業所累的家長。那麼,不批改作業了,家長如何監管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如何配合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為此,記者採訪了渭南師範學院人文學院新聞傳播信息主任張濤。他認為,這個問題從根本上說是如何合理處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關係,但歸根結底,還是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實,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請家長幫助孩子完成作業,其目的在於讓家長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在工作之餘多陪伴孩子。因為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老師在課堂上面對那麼多孩子,在一些細節上難以一一地對孩子進行把控,但是家長在家大多面對的只有一個孩子,就可以關注這些細節,而這些規範的細節,將成為孩子受益一生的好習慣。對學習自主能力弱一點的孩子,家長應該付出更多的努力,密切關注嚴格監管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和老師配合改善孩子的學習習慣,共同促進孩子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