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奪荊州,本身是利大於弊,卻因做錯了一件事,變得弊大於利

東吳奪取荊州這回事,本身是利大於弊的事情,結果卻因為做錯了一件事,變得弊大於利了。

英雄末路,關羽大意失荊州,被東吳斬殺,雖然東吳奪回了荊州,但也失去了很多。那麼小編就來帶大家分析一下奪回荊州對東吳來說是得大於失還是失大於得。

東吳奪荊州,本身是利大於弊,卻因做錯了一件事,變得弊大於利

一、奪回荊州對東吳的利

荊州對東吳來說是戰略要地,大家都知道東吳的水軍獨冠天下,水路的戰略要地一直都是東吳的必爭之地,荊州是天然的上游屏障,掌握了荊州就等於扼住了峽口、和漢江,若荊州在別人手上,那麼別人就可以從荊州也就是上游順流而下直接深入到東吳內部的水路。東吳就危險了。以前東吳和蜀國一直屬於盟友,所以劉備並沒有派兵深入東吳內部,但荊州一直在劉備手上,就如同懸在頭上的一把利劍,東吳肯定很難受。東吳拿下荊州不僅便於防守,還便於進攻,襄陽和漢中都在荊州,東吳能直接從這兩地出兵去攻略中原地區,那麼東吳攻略中原就有兩種出兵方式,水陸或陸路,敵人也會疲於對付。所以荊州對於東吳是很重要的,奪回荊州對東吳有很大的益處。

東吳奪荊州,本身是利大於弊,卻因做錯了一件事,變得弊大於利

二、奪回荊州對東吳的弊

奪回荊州確實有很大的益處,但弊處同樣不少。東吳奪回了荊州,本就破壞了東吳與蜀國的盟友關係,而且東吳奪了荊州還殺了關羽,自從桃園三結義到現在幾十年的兄弟關係,劉備又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在劉備聽說關羽被殺了都快失控了,想要與東吳決一死戰的心都有了,可想而知,東吳與蜀國不光沒了盟友關係,以後也不可能結盟了。當時三國的霸主仍是魏國,只有東吳和蜀國結盟才能對抗魏國,當東吳和蜀國沒辦法結盟,就給了魏國各個擊破的機會。所以東吳終結與蜀國的聯盟,奪回荊州的弊處也不少。

東吳奪荊州,本身是利大於弊,卻因做錯了一件事,變得弊大於利

三、東吳奪回荊州得大於失

小編認為東吳奪回荊州對於吳蜀聯盟肯定是失大於得,因為奪回荊州直接破壞了聯盟,但只對東吳來說,那肯定是得大於失。因為畢竟奪回荊州東吳更強了,不光體現在領土變大,人口變多,更重要的是其戰略位置。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當劉備先撕毀條約,從荊州出兵奇襲東吳,東吳很可能會被滅國。但奪回了荊州,不光能杜絕此事發生,還對攻略中原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能攻能守。東吳的水軍在掌握了荊州之後才算是真正的無敵,水路一片通暢,不光有利於運輸的經濟,還能通過水軍打的敵人措手不及。

東吳奪荊州,本身是利大於弊,卻因做錯了一件事,變得弊大於利

可以說,到這裡東吳奪回荊州都是大賺的,但是他們卻走錯了一步,就是打掉了關羽。如果只是單純的奪荊州,或許孫劉聯盟還是可以繼續的,但是你殺了關羽,劉備不和你拼命?因此,就是這一步走錯了,導致奪荊州這件事並不算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