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三通,如意牽手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省珠海市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儀式並宣佈大橋正式開通。今後,往來粵港澳將如走街串巷般方便,“大灣區時代”加速到來。

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不是一座普通的大橋,“這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它的開通意義非凡。

一地三通,如意牽手

首先,港珠澳大橋的開通體現了“中國製造”的實力。港珠澳大橋工程量巨大,施工條件極為複雜、建設標準要求高,沒有經驗可以借鑑,參與大橋設計、建設的工作人員,積極進取,刻苦攻關,發揮聰明才智,克服了許多世界級難題,集成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經驗,保質保量完成了任務。無論是“中國裝備”“中國技術”還是“中國標準”在港珠澳大橋建設中都發揮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重要作用,在建設管理、工程技術、施工安全和環境保護等領域填補諸多“中國空白”乃至“世界空白”,彰顯了“中國製造”的巨大威力。

一地三通,如意牽手

其次,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展現了大國實力。港珠澳大橋是超級跨海工程,中國第一例集橋、雙人工島、隧道為一體的跨海通道,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總長約55公里,120年設計使用壽命,是中國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樑項目。這張閃亮名片的背後,是以國家的實力做後盾。籌備6年,建設9年,成功打造這樣一座超級工程項目,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離不開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離不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

一地三通,如意牽手

最後,港珠澳大橋的開通不僅提升了交通效率,更為三地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最直觀的改變是,以前從珠海、澳門到香港,陸路車程需要3個小時,如今只需不到1個小時,大橋的開通讓粵港澳三地之間的往來更加方便了,港珠澳將形成“一小時生活圈”。交通便利之後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港珠澳大橋開通之後,將有效擴大香港機場和貨櫃碼頭的腹地,刺激珠江西岸地區物流服務的快速增長,進一步鞏固香港的貿易中心和物流樞紐地位;同時能夠帶動香港、珠海旅遊的發展,同時不斷充實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功能;將加快香港的金融資本、人才和先進經驗向珠江西岸集聚,讓珠江東、西兩岸的經濟發展更加平衡;為港澳拓展了發展空間,為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重要契機。

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一地三通,如意牽手。這座大橋意義非凡,發展前景廣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