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憤青」資中筠,80多歲回清華母校演講,不滿學校以出官員爲傲

大部分人在出生之後都有自己的個性,但是在成長過程中,卻慢慢被磨平,變得更加隨大眾,並不是這有什麼不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也有很多一直堅持自己想法的人,她們雖然出口的話不怎麼中聽,當時卻依舊敢於發聲。

“老憤青”資中筠,80多歲回清華母校演講,不滿學校以出官員為傲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資中筠女士,她一輩子都堅持獨立人格這件事,不論是她自己的事業,還是對社會上發生的事的看法,她都遵從自己的內心,只要她認為不對,就一定會指出來,尤其是教育問題,所以很多人將她稱為是“老憤青”。

她出生於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因為父親就曾經出國留學,所以對孩子們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視,所以不論是資中筠,還是其他的姐妹,都在自己的領域有一番成就。而資中筠則對外語這個方面非常精通,考大學的時候,就去的是清華大學的外文專業,教過她的有錢鍾書以及楊絳教授。當時她學習最主要的是英法兩國的語言,後來她被上級領導知道之後,被委派去做我國主席和總理的外文翻譯。

“老憤青”資中筠,80多歲回清華母校演講,不滿學校以出官員為傲

不過對於這一點,她從來沒有認為有什麼了不起值得一說的,對她而言,那僅僅是一份工作。當然除了翻譯,她也是一名非常有影響力的學者。家庭教育讓她對那些權貴沒什麼興趣,反而非常關心勞動人民的生活。上學期間,她身邊有很多同學家裡不是當官的就是有錢的,她從來不和他們在著裝打扮上攀比,她認為作為一名學生,成績是唯一評判的標準。

“老憤青”資中筠,80多歲回清華母校演講,不滿學校以出官員為傲

即便是退休之後,她也依然在翻譯的領域發光發熱,從事一些外文書籍的翻譯。而對於中國的教育,她希望能夠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為此還寫了不少書。除了這些學術性的事情,其餘活動她都不願意參加,不論是什麼商業活動還是公益活動。因為她比較優秀,所以有不少企業家找到她說是要給她的母校捐款。

要知道她的母校可是清華,對此資中筠認為,需要捐款的不是這些名牌大學,而是真正需要救助的那些學校。當時我國的大學大部分都是公立的,所以財政一定會支持,但是如果有些私人想通過捐款這個事情加大自己的名氣,那就是歪門邪道,根本就沒有意義。

“老憤青”資中筠,80多歲回清華母校演講,不滿學校以出官員為傲

後來,資中筠八十多歲的時候,清華邀請她回去做演講,她對現場氣氛也非常不滿意,直接指出,大學不應該是以出了官員為傲,這樣會毀掉很多優秀人才,也違背了教育的宗旨。雖然她說話不太好聽,但是像她這樣的人卻缺少很多,時代需要她這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