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今日通車,實力回應國外質疑,但萬事俱備只欠這個東風

港珠澳大橋可以說是中國在21世紀早期建設的世紀工程,將會在世界建築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千億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的竣工也展現了當代中國的經濟實力與發展前景。一起來看看港珠澳大橋通車背後的故事吧。

港珠澳大橋今日通車,實力回應國外質疑,但萬事俱備只欠這個東風

港珠澳大橋連接著香港、珠海、澳門,全長55公里,設計使用壽命120年。實際稱呼是港珠澳跨海大通道,不僅僅是一座橋,而是由橋樑、海底隧道、人工島組成,工程耗資超過一千億,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的通車實現了三地車輛的自由通行,在旅遊、商務、商貿、探親各個方面都起到了促進作用,將來產生或間接產生的經濟效益將是數十萬億級的。

港珠澳大橋今日通車,實力回應國外質疑,但萬事俱備只欠這個東風

所以在國外難免會有別有用心的人眼紅,想方設法抹黑港珠澳大橋,提出了各種不恰當的猜想、質疑,降低港珠澳大橋的影響力。例如會指出港珠澳大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工程質量、是否過度創新等。

港珠澳大橋今日通車,實力回應國外質疑,但萬事俱備只欠這個東風

但是今天(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港珠澳大橋如期正式向社會開放,設計時速100km/h。大橋頂住了強颱風的輪番轟炸,白海豚安然無恙,都證明了中國在超大型工程建設、生態保護、經濟發展上取得的成就,實力打臉國外這些質疑。

港珠澳大橋今日通車,實力回應國外質疑,但萬事俱備只欠這個東風

大橋已經正式通車,各方面表現正常,但是港珠澳大橋萬事俱備還欠一個東風。這個東風在珠三角地區各個跨境口岸都沒有刮起來。

這個問題就是由於港珠澳大橋和國內其他地區的跨海大橋不同,連接的是港珠澳三地,目前並不是所有的社會車輛都能任意上橋通行。目前的規定是,單籍牌照且沒有備案的私家車,連大橋的連接線路段都無法進入,所以想要去口岸接送親友的朋友就不用多此一舉了。

港珠澳大橋今日通車,實力回應國外質疑,但萬事俱備只欠這個東風

目前能夠駛入港珠澳大橋的車輛有粵港(有澳門配額)、粵澳、港澳的私家車,以及穿梭大巴、跨境大巴、少量跨境出租車、跨境貨車、港珠澳三地政府允許的其他的車輛。

港珠澳大橋今日通車,實力回應國外質疑,但萬事俱備只欠這個東風

這些車輛基本都是擁有兩地牌照的車輛,屈指可數,例如體量最大的兩地牌照私家車,據統計僅有一萬餘輛。對於大部分市民而言只能乘坐公共交通穿梭於港珠澳大橋上,這對於一座耗資超千億元,其中商業貸款270億元的超級工程,實在難以收回成本,也不利於開發港珠澳大橋的潛在經濟效益。

港珠澳大橋今日通車,實力回應國外質疑,但萬事俱備只欠這個東風

為此,三地政府正在逐年擴大兩地牌照的配額,對於私家車而言,今年新增有11000個粵港兩地車牌配額,當然已經發放完畢,此外還有部分一次性配額供臨時車輛使用,也是有準入條件的,並且在未來還將開放港車直接北上等,都在極力滿足社會各界的交通需求。

港珠澳大橋今日通車,實力回應國外質疑,但萬事俱備只欠這個東風

所以目前的情況是港珠澳大橋的硬件條件已經十分完善,就期待三地政府能加速放低配額車輛的准入門檻,提高配額數量,讓更多的普通民眾能夠享受港珠澳大橋帶來的便利,畢竟如今港澳旅遊十分火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