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江有一村從「空殼村」變富裕村,作爲環江人你必須了解!

村裡成立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修建村文化娛樂廣場、籃球場以及安裝太陽能路燈等,全村8個自然屯全部修通水泥路,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6萬元,村民人均年純收入近4000元……

一條4.5米寬的水泥路猶如玉帶盤繞在大山上,一直延伸進內典村。走進村子裡,耳邊傳來鳥鳴聲聲,道路乾淨整潔,每隔50米左右安裝一盞太陽能路燈,房前屋後的桑樹長勢喜人。

环江有一村从“空壳村”变富裕村,作为环江人你必须了解!

內典村風光一角

看著如今的內典村,人們怎麼都想不到,就在3年前,這裡還是一個道路坑窪泥濘、村集體無收入,全村327戶中206戶是貧困戶,村民人均年純收入不足1000元,基礎設施落後,集體經濟發展後勁不足的貧困村。是什麼讓這個邊遠貧困的“空殼村”,幾年時間就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日,記者來到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長美鄉內典村進行採訪。

“村莊面貌鉅變的主要功臣之一是蒙書記。”內典村村民韋永流說。2015年10月,全國扶貧攻堅戰役打響,內典村作為環江縣委組織部的幫扶聯繫點,選派了駐村第一書記蒙東林。上任後,蒙東林將村莊發展重點放在了抓黨建、改村貌、強經濟上。

重組基層黨組織讓戰鬥力強起來

內典村的貧困現狀,與其多年來一直處於“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不無關係。“貧困村”要摘帽,“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更應當先摘帽。

駐村第一書記蒙東林痛下決心,對原任班子成員進行了集體誡勉談話和個別約談提醒,針對村“兩委”班子成員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發展意識加壓訓誡。利用2017年村“兩委”換屆選舉的有利時機,嚴格把關新一屆村“兩委”班子人選,把不符合要求的人排除在候選人名單之外,動員有能力、敢擔當、願奉獻的年輕人加入新班子,有效提升了新班子的戰鬥力。

同時,進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項為民服務制度和工作監督機制。組織村裡黨員開展黨員教育學習活動,創新開展“田埂邊上話致富”等系列黨建工作,使幹群關係變得融洽起來。“以前我們到村委辦事都要跑好幾趟,現在把材料交給村幹部,不出幾天就辦妥了,辦不了也有反饋。”村民覃雙戰滿意地說。

建強基礎讓群眾生產生活便利起來

“2016年前的內典村,可以用窮、爛、癱來形容。”蒙東林回憶說,當時該村沒有一條像樣的進村道路。記得第一次進村,僅8公里的路程,越野車開了近1個小時,一路上底盤被多次刮碰,拐彎處需多次倒車再加大油門才能通過。村委地處荒郊野嶺,辦公用房也已破敗不堪。且村委常年無人值守,多年來被縣委定性為“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

另外,全村有40%的群眾存在飲水困難,人均耕地不足0.6畝,近一半的群眾還居住在風雨飄搖的泥瓦房中。全村不通網絡,一半以上群眾生活在信號盲區中,是典型的深度貧困村。

“扶貧工作開展以後,得到後援單位、縣直相關部門和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全村面貌煥然一新。”蒙東林說,2016年以來,內典村修通了進村水泥路,全村8個自然屯道路全部硬化,人畜飲水工程也得到了升級改造,寬帶網絡和通訊基站建成使用。重新選址建成了村委公共服務中心,在兩個屯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同時,積極做好改善村裡的環境衛生狀況。村委組織村民開會,將全村村道劃定衛生責任區,安排村幹部、保潔員分段包乾,做到每天有人管護。

傍晚的內典村變得熱鬧起來,村民們在太陽能路燈照亮下,老人帶著小孩,男人領著媳婦,手牽手在乾淨平坦的水泥路上散起步來。村裡的公共活動中心人也多了起來,勞作了一天的人們聚集到一起,有的在球場上打籃球、乒乓球,有的在聊天唱山歌,有的在追打嬉鬧……村民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有滋味了。

“真是沒想到!當初蒙書記說我們村會通水泥路,也會有籃球場、戲臺和太陽能路燈,晚上大家可以像城裡人一樣唱歌跳舞,我還覺得他是在吹牛。誰知道兩年以後就真的實現了。”村民韋永流感慨萬千。

狠抓村集體經濟讓群眾腰桿硬起來

內典村開門見山,土地資源少,但森林覆蓋率高,蒙東林認為可發展林下經濟,通過生態養殖黑山豬、山羊和土雞等助農增收。於是,他與村委幹部商議,動員村裡幾個年輕人建立林下養殖場,成立合作社帶動貧困群眾一起通過養殖致富。

2016年7月,內典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環江鴻潤達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採取“村委會+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模式,引導貧困戶抱團發展生態養殖業,投入近100萬元建成2000多平方米的養殖場,貧困戶不僅領取了分紅,還學到了養殖技術。

隨後,該村又相繼建成了2個家庭農場、4個養殖場和一箇中草藥基地,帶動全村70多戶農戶入社經營,每戶社員年增收1500元以上。為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除了利用第一書記幫扶資金5萬元入股農民專業合作社外,還發展光伏發電項目。截至2018年9月底,全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6萬元,村民人均年純收入近4000元。目前,全村120戶貧困戶已全部脫貧。

如今,進村的小車越來越多,磚混結構樓房建得越來越漂亮,村裡光棍漢少了,從外地遠嫁過來的媳婦逐漸多了。內典村已經徹底擺脫了“沒錢辦事”的窘境,實現了從“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向“準五星級村黨組織”的轉變,村民們的生活也實現從“生存”到“發展”的蛻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