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黃仁偉:從中巴經濟走廊看一帶一路光明前景


「聚焦」黃仁偉:從中巴經濟走廊看一帶一路光明前景


本文大概3500字,讀完約10分鐘


「聚焦」黃仁偉:從中巴經濟走廊看一帶一路光明前景



「聚焦」黃仁偉:從中巴經濟走廊看一帶一路光明前景



「聚焦」黃仁偉:從中巴經濟走廊看一帶一路光明前景


9月10日,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稱“巴基斯坦新政府對中巴經濟走廊產生疑慮”,該報道隨後遭巴基斯坦政府闢謠駁斥。正好那段時間內,黃仁偉在巴基斯坦進行了為期二十餘天的實地考察。其於9月20日在“一帶一路”國際智庫論壇上分享了對巴基斯坦的最新觀察,在談論如何推動中巴“民心相通”建設的同時,指出西方炒作的“債務陷阱”是混淆概念。

本文由盤古智庫顧問委員會高級顧問,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仁偉參會期間的演講和採訪整合,來源於觀察者網。


「聚焦」黃仁偉:從中巴經濟走廊看一帶一路光明前景


最近《金融時報》連續發表了幾篇報道,講一帶一路的問題。其中一篇報道講,巴基斯坦正考慮停止同中國在中巴經濟走廊的項目合作。這誤解非常之大,引起了國際社會較大關注,巴基斯坦政府出面闢謠說這是假的。但是已造成了很大影響。

正好上兩週我就在巴基斯坦,沿著中巴經濟走廊從南到北走了一遍。這一遍給我帶來的印象特別深——中國的智庫不能留在大學辦公室裡研究一帶一路,我們只在北京、上海研究一帶一路,那是永遠也研究不好的,沒辦法瞭解實際情況。

中巴經濟走廊英文為“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簡寫為CPEC)。現在CPEC這概念在巴基斯坦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老人小孩都知道CPEC,所有的政府部門都在研究CPEC,所有的大學都在講CPEC。為什麼CPEC對巴基斯坦這麼重要?因為CPEC已發生了很大的作用,還會發生更大的作用。

「聚焦」黃仁偉:從中巴經濟走廊看一帶一路光明前景

我下面舉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就是瓜達爾港。瓜達爾港正成為巴基斯坦最重要的港口。它不僅是港口,而且是經濟特區,“瓜達爾經濟特區”。這經濟特區的模板就是深圳,將來要建成巴基斯坦的“深圳”。

瓜達爾港現已開闢若干平方公里的園區,電、水、煤、道路、物流,幾通一平正在解決。想要進入園區的企業現在是“一席難求”。現在他們忙著要建園區第二期、第三期。還有中國“海爾”家電為核心,形成了“海爾”產業園區。在這些樣板園區的帶動下,巴基斯坦計劃開闢9個經濟產業園區,吸引國際資金流入巴基斯坦。不僅是中國企業,世界各國企業都可以進去。

第二個例子就是中巴公路,又稱喀喇崑崙公路。這條公路是六七十年代中國建的,有幾百名中國工人在那裡犧牲。最近五年,中國對這條公路啟動二期工程,路面全部鋪上瀝青,時速可以達到80公里以上。大家要知道,在高原上修一條瀝青公路是非常艱難的,但我們修好了。巴基斯坦人民走在這路上,就像我們中國人走在平原的道路上一樣,毫無障礙。

「聚焦」黃仁偉:從中巴經濟走廊看一帶一路光明前景

喀喇崑崙公路(圖/東方IC)

第三個例子,中國企業在那裡承擔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據不完全統計,現已有大概190億美元的投資金額和20多個重大項目,如中國的三峽集團、葛洲壩集團在那裡建設電站,幫助巴基斯坦解決缺電的問題。華為幫助把巴基斯坦的通訊系統全部現代化。僅三峽集團在巴基斯坦僱傭的工人就有4萬多,華為僱傭的工人有2萬多,兩公司合計僱傭了近7萬巴基斯坦工人。

第四個例子,推進巴基斯坦的城市現代化。巴基斯坦的城市面貌還比較傳統,一般都是兩三層樓,五層以上的房子都很少。卡拉奇這城市已有2200萬人口,中國一家民營企業承包了卡拉奇的城市環境衛生,在3年時間內初步解決卡拉奇的垃圾處理問題。中國的房地產企業正在伊斯蘭堡投資建商業中心,建成以後,伊斯蘭堡城市面貌將發生很大變化。

除了這些硬件,中國也正幫巴基斯坦完善“軟件”,即配套的社會公益設施。除了教育、文化、衛生等項目,還有比如在一些高電壓到不了的邊遠地區,幫他們建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幫助解決通電問題。

除了“硬聯通”,我們還需要“軟聯通”

實際上所有的“硬聯通”如果沒有“軟聯通”,恐怕都難以成功。

第一,所有項目在落地的時候就和當地居民產生了關係。當地居民同意不同意這項目,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項目能否持久推進。

第二,項目落地以後,需要吸引大量當地勞動力進入這一項目,否則都是中國工人也不行。沒有當地的管理人員和工人,這項目將來容易半途而廢。注重僱傭當地的經理、工人,這一點也是“軟聯通”。

第三,培養更多的當地人才。比如像巴基斯坦有很好的喜馬拉雅、帕米爾高原的景色,但沒有旅遊業,一年只有兩三千個遊客。中國任何一個景區一天就是兩三萬人,所以要培養更多的旅遊從業人才。

所以,軟聯通是硬聯通能否持續的保證,沒有軟聯通,硬聯通基本都是失敗的。像文化的、價值觀的、制度的聯通,那就更 高了,需要更長時間。

把一帶一路看成一個純粹的基礎設施項目,這是非常片面的。我相信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不管是中國政府、中國企業還是中國的一些大學機構、研究所,都要花很多的力氣進行“軟聯通”。“軟聯通”的時間要比“硬聯通”的時間長得多,“硬聯通”可能最多不過5年就完成一個項目,“軟聯通”可能要幾十年。

「聚焦」黃仁偉:從中巴經濟走廊看一帶一路光明前景

如何做到與巴鐵“民心相通”

中巴經濟走廊也好,中亞國家也好,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因為它們是一帶一路往西走的第一步。

這地方有利的一面,就是中亞國家都是上合組織成員,某種程度上,他們在政治上跟中國比較靠攏,在官方關係上沒有太大問題。特別是巴基斯坦,我們稱之為“巴鐵”。但中巴兩國老百姓過去接觸很少,隨著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推進,兩國老百姓相互瞭解不多的問題就會凸顯出來。

如修大工程,兩萬中國工人到巴基斯坦一個小的縣級單位,就可能引發諸多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宗教不一致,這需要彼此瞭解對方的宗教情況,尊重對方的宗教習慣。飲食上也是如此。此外中國工人過去,雖然也做了些教育,但絕大部分不瞭解外文,尤其是巴基斯坦的烏爾都語、旁遮普語等民族語言更不會了,到了那邊什麼都說不上。不懂對方的文化,再不懂對方的語言,容易闖事。所以說中國在外面做大工程是有一定風險的。

第二個就是安全問題,這問題也比較複雜。

其實巴基斯坦是比較安全的。我在那邊二十幾天,但一個危險情況都沒出現。在村莊、鎮上,社會環境相當穩定和安全。當地的巴基斯坦人因為中巴走廊,要把這地方保持安全,爭取有一帶一路項目落地。一帶一路產生了這種效應,當地人民看到有中巴走廊項目的地方就能更快發展。改善安全形勢以謀發展越來越成為當地人民的一種共識。

實際上,隨著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恐怖主義是變少了。總的一條就是又有發展經濟,才能消除恐怖主義的經濟基礎。中巴經濟走廊的這一點其實可以推而廣之。將來一帶一路修到阿富汗、伊朗、海灣地區以及中東,修到高加索地區,都有類似情況。

第三個問題是民心相通,我認為這不是靠一兩個人的智慧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要靠教育、培訓、交流活動等。

我們要去那裡和當地合作辦學校,或把那裡的老師邀請到中國來進行職業培訓,如旅遊培訓、海關培訓、醫療培訓,讓這些巴基斯坦人得到提高,再回到巴基斯坦,由他們來解釋中國的一些事情,這比中國人自己說效果還要好。

我們經常是重視硬件,忽視軟件。就是要重點建設大工程以外的配套工程,而配套工程裡主要的是人心的工程,做教育、醫療、衛生、職業培訓。

我們現在和巴基斯坦講好,已有近200億美元的二十餘個項目要做完,等這些項目變成現實的經濟、社會效益,此外也把配套的60億項目加上去,等這些都做完了再上新項目。這是中巴之間達成的新共識。這麼一條新聞,到英國《金融時報》裡頭,就變成“中巴項目都要停掉了”。

民心相通和硬件的社會經濟效益是結合在一起的。項目出效益了,民心也相通了;民心相通了,項目也容易做好,也安全了。這兩點是相輔相成的。

不要把投資和援助混淆

現在有些西方媒體為詆譭一帶一路,開始炒作“債務陷阱”。事實證明,中巴經濟走廊不是巴基斯坦的“債務陷阱”,而是為巴基斯坦未來的現代化提供了基礎,也是中巴關係發展到更高階段的一個動力。

所謂的“債務陷阱”,其實是西方媒體故意混淆概念。中國給巴基斯坦的200億美元不是援助,裡頭有180億以上是投資,不要把投資和援助混淆。而且援助又分兩種,無償援助和貸款,貸款是要收回來的,而貸款下也再有細分。所以,200億中真正無償的援助很少很少,貸款佔了一部分,更多的是企業投資。

投資建成後,不僅要盈利,而且會帶動當地的發展。比如電力要翻了一倍,巴基斯坦的工業能力就翻一倍,生產能力上來了,就意味著就業能力增加、稅收增加,整個國家的財力增加。項目帶動經濟發展以後,經濟發展帶來的錢不能用投資來計算,因為會遠遠超過投資。這種綜合效益就無法準確計算了。

「聚焦」黃仁偉:從中巴經濟走廊看一帶一路光明前景

巴基斯坦卡拉奇(資料圖/視覺中國)

總之,“債務陷阱”的提法,首先混淆了概念,第二它不計算投資的效益,第三它根本不計算帶來的宏觀效益。所以,“債務陷阱”是沒道理的。

巴基斯坦人一點兒也不擔心“債務陷阱”,他們現在著急的是一帶一路的項目“不均衡”,有的地方偏多,有的地方偏少。巴基斯坦的一家智庫做的民調,表明支持CPEC的比例已達85%,剩下的不是反對,而是說中國的CPEC做得還不夠,我這裡還沒感受到CPEC,希望趕快過來。

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的旗艦,中巴經濟走廊的成功也預示著一帶一路未來的成功。這就是西方媒體為什麼要拼命詆譭中巴經濟走廊。實際上這種媒體報道無濟於事,根本不會改變中巴經濟走廊未來光輝的前景。


「聚焦」黃仁偉:從中巴經濟走廊看一帶一路光明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