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AB面

国际学校AB面

又到一年招生季,小a媽媽決定把孩子從上了不到一年的所謂私立國際學校轉回原有的公立學校。

近期,微信公眾號“51上私立”發佈的一篇標題為《北京私立學校學費有多高?誰最貴?》的文章在家長圈廣泛傳播。該文通過大量一手數據揭示了北京地區目前主要的私立學校不同年級的學費,從而讓自帶神秘感的私立學校領域展現在公眾面前。

從學費的角度來看,北京私立學校學費從5萬到30多萬元的都有,但是學費僅僅是國際學校冰山一角,《中國經營報》記者對北京國際學校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和採訪,試圖揭開國際學校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何為國際學校?

京城學校校董何佳霖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國內的學校按體制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公辦學校;一類是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也就是通常意義上講的國際學校,僅面對外籍學生;還有一類就是民辦學校,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私立學校,民辦學校有民間資本,也有國有資本。

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後,公辦學校又出現了國際部這種形態,到目前為止,公辦學校的國際部一直都存在存和廢的爭論。由於佔用了部分公共資源、高收費、且只能服務少數人而普遍存在爭議。北京市政府就曾出臺政策要求將其剝離出公辦教育體系。據相關人士透露,目前情況是不再審批新的公辦學校國際部。

作為連接家長和學校的中間平臺,創始人辛欣在做“51上私立”時根據家長的需求,對民辦、私立學校進行了分類。據稱,民辦學校指的是走中高考體系的、收費相對低廉的學校;而私立學校指收費較高,學生不參加中高考,採用國外的一些課本和課程的學校。

這類學校和只招收外籍學生的國際學校存在概念上的模糊。廣義上看,私立國際學校採用的是國際上通用的課程,但是招生範圍不限國籍,以國內學生為主;而狹義的國際學校則是隻能招收外籍學生的學校,北京有19所類似國際學校。

課程選擇有違規之嫌

既然國際學校和私立學校的學生不需要參加高考,學習的是國際接軌的課程,那麼,其課程體系就與國內學校存在很大的差別。私立學校引進的課程都不同,一般有三大課程體系。

第一大類比較知名的叫IB,即國際文憑組織IBO(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為全球學生開設從幼兒園到大學預科的課程;第二類是A-Level(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 ),即英國高中課程,英國全民課程體系,是英國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高級水平課程,也是英國學生的大學入學考試課程;第三類是AP(Advanced Placement,美國大學預修課程),其適用於全球計劃前往美國讀本科的高中生。

“這三類比較主流。此外,還有一些學校會引進加拿大或者澳洲的課程,或將國外一些課程(比如美國的普通課程)與中國國內課程相結合,從而形成自己學校的獨特課程。”辛欣告訴記者。

晟泰教育集團總督學、君華國際學校總校長賈大明告訴記者,開設國際課程要在教育部備案,且教育部規定義務教育階段不能開設外方課程。但有的學校涉嫌違規,例如青苗學校從小學開始就採用IB國際課程,一開始沒人管,逐漸有影響力後就受到關注,從上海開始就嚴格要求不能開設國際課程。

“對於教材,備案不難,畢竟不是審批,無非是告訴主管部門你在用什麼材料。實際情況是大多數辦學方缺乏合規意識,教育主管部門的執法又相對寬鬆,大多數學校就覺得沒必要去做這麼繁瑣的合規程序。”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姜雯律師表示。

課程的安排當然也看家長的心態。“當時選擇國際學校主要是想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包括青少年時期。選擇青苗是因為我當時讀了小巫老師的書,她兩個孩子在青苗讀書,基於這個我們選擇孩子去青苗。”小h爸爸告訴記者。

“私立學校與公立學校最大的區別就是低年級孩子的課堂更像遊樂園,國際學校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課本,沒有特別詳細的成績。老師對每個學期的教學會有大致的框架。對於孩子的評價沒有具體的分數,分數會有四個檔,每個檔可能是某方面的考核,包括孩子的組織協調能力、創新能力等。”

小h爸爸也坦承,這樣的安排孩子們學得很開心,但對家長的考驗也很大,因為沒有課本,不知道孩子們在學什麼。其次沒有成績,家長不知道孩子們學得如何。“這個也是很多學生離開國際學校又重新選擇公立學校的最主要原因。”但是小h堅持了下來,“我覺得國際學校實際上是在做真正的素質教育。”

小a媽媽並不這樣想,“所謂的國際學校其實也分三六九等,作為亞洲人,上國際學校要付出更多努力,包括知識、綜合素質和運動方面。所以,要在國際學校真正學好可能更累。”因此,在綜合考慮各方因素之後,小a媽媽還是把孩子轉回了原有的西城小學。

在課程體系方面,一些學校用的是自己研發的教材,北京市鼎石學校就以全日制沉浸式雙語學校課程體系為特色,其小學部採用國際小學課程(IPC);中學部則採用國際文憑IBMYP和IBDP,鼎石中國主線課程。

記者發現很多學校也是雙軌制運行,即國家人教版教材和國際課程教材同時並用,比如哈羅北京學校,採用的就是國家課程、IGCSE、A-Level課程。海嘉學校實行平衡國際教育和國家義務教育的雙文化課程,小學採用的是中美標準為本課程;初中用的是IMYC國際初中課程和國家標準課程;高中9~10年級採用的是IGCSE(劍橋國際證書課程);高中11~12年級採用IB DP(國際文憑課程)。

第三類就是像北京青苗國際雙語學校這樣的,採用的是國際文憑小學項目(IB PYP)認證,美國西部院校聯盟WASC認證和中國國家教育部認證的課程體系。

學校水平無法評估

眾所周知,私立學校一個顯著標籤就是高學費。家長普遍關心的還是學費問題,記者採訪中發現,各個國際學校的學費有高有低,同一所學校不同階段,同一年級不同班,學費都不同。

以小學及學前階段為例,按照學費劃分,第一梯隊應該是以六力國際學校、海淀國際學校、哈羅北京、鼎石學校等為代表,學費在一年20萬~30萬元左右;以海德京華、北京艾迪學校、力邁中美、新府學等為代表的第二梯隊學費在15萬~20萬元左右;以海淀外國語、新英才學校為代表的第三梯隊,學費在10萬~15萬元左右。

但是高學費就代表高教學質量嗎?實際上,私立學校前期投入非常大,後期需要很多年才能夠把最初的投資收回來,然後才進入到所謂的盈利階段。

目前沒有特別合適的針對私立學校的評價體系,因為私立學校與公辦學校不同,公辦學校會根據中考、高考成績進行評估,決定哪個學校可能屬於好學校。但是私立學校不參加中考、高考,沒有統一的考試,沒辦法通過考試成績來認定哪個學校更好。“再加上由於中國的國情,學校的各項數據不完全透明,所以沒有辦法進行評估和分析。”辛欣表示。

賈大明告訴記者,有些私立學校的管理乃至教學都會讓外方管理,這裡就存在水土不服、教師不穩定等問題。國際學校發展快,好外教非常少,目前找合格的校長都特別難。有的教師入職沒多久就跳槽,挑戰最大的還是師資。

“很多校長或管理者經驗很難評述,一個老師升到校長最快要兩年時間,而且成為好老師與當一名好校長之間存在很大差距。”賈大明表示。

小h爸爸後來就遇到了問題。“為方便接送孩子,我們從六年級以後轉到樂成國際學校,上了兩年後,孩子開始沉迷於遊戲,變得沉默寡言、不自信,最終決定提前把他送出國讀書。”小h爸爸告訴記者:“國際學校有點兒‘照貓畫虎’,看起來很好,但管理非常混亂。學生不學習,去打遊戲,最大的問題應該是學校老師或學校管理出現了很大問題。更何況這個國際學校名聲在外,學費並不低。”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有一部分管理嚴格的國際學校,比如鼎石是不允許學生帶手機的,但有些國際學校由於一些課件和作業要在手機和iPad等電子設備上完成,所以管理就相對鬆散。

目前,外教的問題比較嚴重,國際學校和私立學校一般和外教簽約兩年,兩年以後多數外教都會跳槽。有的很少長期待在中國,有的則會換一所學校執教。所以,外教的流動性大就成為這些學校師資和教學不穩定的重要因素。有些家長告訴記者,很多國際學校的外教不太穩定。“教師的離職率非常高,包括校長,我們待了兩年,校長換了一遍。”小h爸爸後來也分析認為,可能是教師的待遇和食宿存在問題。

小h爸爸提到,“到了樂成,原以為教師會相對穩定,但沒想到也是這樣。當然,樂成也想了些辦法,比如讓這些教師的孩子就讀在這所國際學校,不交學費。這樣老師能穩定下來,但是這類員工佔比太少。”

“雙語學校,如果外教不好,那麼上國際學校就失去了一半的意義。其次是中文老師,之前的數學老師是清華大學畢業,但在課堂上,他未必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很好地詮釋出來。如果一個老師只有文憑,沒有教學理念,那這種老師是好還是壞呢?”小a媽媽問記者。

對於未來的挑戰,何佳霖認為,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確實在不斷增加,但是也得動態來看,“公辦體系的變化已經顯現,這個體系一旦變動,勢能非常大,所以大量的公辦學校的教學質量未來會有很大提升。通常所說的國際化教育、因材施教、素質教育這類模式,在公辦體系裡已經有做得比較好的例子,像北京十一學校就已經開始向外輸出課程和成熟的管理團隊了。”

民辦學校如果想有好的發展,除了向國外學習先進的理念,還要向公辦體系學習成熟的管理方式。無論公辦還是民辦,只有尊重教育本質,踏實做好教學才能辦好學校。

·END·

(來源:中國經營報)版權聲明:“新消費”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聯繫方式:010-88890472

国际学校AB面

新消費

由《中國經營報》快消連鎖版組打造

挖掘消費行業新趨勢、新機會與新模式

打造快消業與連鎖業上下游良性聯動的新型生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