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都鬥不過的人,劉備的荊州有他就不會丟,可惜早與他失之交臂

都說劉備禮賢下士,任人唯賢,對兄弟更是如同手足。因為這一行事標準也讓他成功從底層爬起,走到了三國鼎立的霸主地位上。

關羽都鬥不過的人,劉備的荊州有他就不會丟,可惜早與他失之交臂

那些誓死追隨的老牌名將就不用說了,畢竟這些能文能武的能人志士多數都是他一個個招來的。但是有一個名不經傳的大將,卻因為劉備的一時“手軟”錯過了,有他在也許三國鼎立的局面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結果。

他就是後來的曹魏名將,文聘。這裡為什麼說他是後來的曹魏名將的呢?因為起初文聘還是劉表手下,劉表生前也很器重他,北方諸侯也都靠他鎮守。

關羽都鬥不過的人,劉備的荊州有他就不會丟,可惜早與他失之交臂

劉備和劉表頂多算是漢室宗親,雙方算不上什麼親戚,但是也因為這層宗親的關係,劉備吃了敗仗後來投奔劉表,而劉表也樂於接納。後來劉表病危時,劉備駐紮在新野,劉表就想讓劉備執掌荊州。荊州的地理位置是很重要的,這樣的好機會劉備卻沒有好好把握住,殊不知如果當初就拿下了荊州,那對劉備來說是多麼大的幫助,更何況還有一員潛藏的猛將。

機會總是稍縱即逝,劉表死後奸臣當道,把次子劉琮推上了主位,而劉琮在曹操大軍南下的時候,竟然直接就投降了。劉備要是知道荊州送的這麼容易,估計後悔都來不及。

關羽都鬥不過的人,劉備的荊州有他就不會丟,可惜早與他失之交臂

曹操看人的眼觀還是獨到的,在降將中他很是看好文聘。赤壁之戰後,文聘就被曹操任命為關內侯,然後重新回到荊州要地駐守。說來也有趣,之前跟劉表防北方,現在跟曹操反過來防南方聯軍。

關羽都鬥不過的人,劉備的荊州有他就不會丟,可惜早與他失之交臂

想來文聘也是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本事,鎮守荊州幾十年,大大小小的仗打的不計其數,而自己更是用實力證明自己,就算是孫權和關羽來了也討不到好處。

關羽都鬥不過的人,劉備的荊州有他就不會丟,可惜早與他失之交臂

文聘和關羽的交手,雙方站於尋口。面對武聖,文聘絲毫不怯。關羽不曾在他手上佔到便宜,更是被人斷了輜重部隊還燒了站船,損失慘重。文聘屢戰屢勝,因功進爵當上了討逆將軍。

關羽都鬥不過的人,劉備的荊州有他就不會丟,可惜早與他失之交臂

後來,孫權親自帶兵來犯,文聘被孫權圍剿在石陽。文聘知道敵強己弱,閉門不出,死守近一個月。還好天降秋雨,孫權眼看進攻無果,只能先行退兵再做打算。結果文聘算準了孫權要撤退,領兵追殺其後,最後成功反敗為勝。

關羽都鬥不過的人,劉備的荊州有他就不會丟,可惜早與他失之交臂

說起來,文聘的武力可能不強,但是領兵打仗不止要靠武力,有時候更要講究謀略。對於一個既有武力又有謀略的大將來說,他要是跟了劉備,也許就不一定會有後來的“大意失荊州”了。

劉備也算是閱人無數,可惜還是拱手將荊州和文聘都“送”給了曹魏,而文聘不辱使命,為曹操安守江夏幾十年,死後還享受曹氏宗廟供奉,身份地位超然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