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的選擇與拒絕

畢業時找工作,大學生SK面臨著幾個選擇,阿朗貝爾實驗室,移動通訊,百度後端。

要是你,你選擇哪個,拒絕哪個?

最終,SK選擇了後者,在百度,他掌握了職業初期的技術基礎技能

百度即時通訊組解散(SK還挺悲劇的),工程師SK面臨著幾個選擇,轉崗去無線組做後端開發,還是轉崗去大搜組做策略?

要是你,你選擇哪個,拒絕哪個?

最終,SK選擇了後者,雖然不能再做即時通訊,既然來了百度,他就要學習百度最核心的技術。

轉崗還不到半年,同城要組建即時通訊團隊,高級工程師SK是要繼續留在百度大搜,還是換地兒接著做即時通訊?

要是你,你選擇哪個,拒絕哪個?

最終,SK選擇了後者,在新公司的即使通訊團隊,他提升了即時通訊架構的技術核心競爭力

兩年後即時通訊組發展相對成熟,系統相對穩定,架構師SK帶的隊伍趨於平穩,需求過來,按節奏響應即可,如果在線量不到千萬,或許架構不再需要大的升級,怎麼辦?困惑ing,困惑ing。繼續做即時通訊或許個人提升較慢,還是不再帶隊,歸零心態,換個業務試一試?

要是你,你選擇哪個,拒絕哪個?

最終,SK選擇了後者,做支付/做攤銷/做數據庫中間件/做推薦系統/做APP原生化,在各個大項目的洗禮中,他提升了的業務知識與架構技能的廣度

又過了兩年,集團組織架構調整,高級架構師SK有機會去向往已久但相對成熟的架構部,還是去新事業部負責一個剛成立的4人小組?

要是你,你選擇哪個,拒絕哪個?

最終,SK選擇了後者,做二手,做心寵,做優品,做轉轉架構,很短的時間,團隊成型並能夠轉起來,他提升了團隊的管理能力

2015年,二手/心寵/優品20人團隊雛形已備,轉轉架構設計已定,SK又有隻身一人到到家負責大後端的機會。

要是你,你選擇哪個,拒絕哪個?

最終,SK選擇了後者,從開始招大後端的第一個人開始,到今天。

節奏

這是一個看上去平淡的故事,互聯網的技術人,SK簡單的總結的節奏是:

  • 1-2年,打基本功非常重要
  • 3-4年,一定要有一技之長及核心競爭力
  • 5-6年,可以成為多面手,或者可以成為小組長
  • 7-8年,可以成為專家,或者可以成為有經驗的管理者


天賦異稟,或者有好的機會,可以走的更快。

走慢了,看是自己太浮躁,還是哪裡出了問題。

啟示

每一次選擇和拒絕,SK還領悟到:

  • 工作的開心比什麼都重要,不開心多和leader聊一聊
  • 技術的提升/業務知識的學習很重要,這些才是核心競爭力
  • 公平的環境很重要,要相信,做出了成績老大一定能看得見,一定會有相應的回報,如果不是這樣,早點換一家公司
  • 技術氛圍很重要
  • 如果團隊志同道合,堅持走下來,往往收穫是最大的

共勉!


文章轉載自58沈劍,若有問題請聯繫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