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源:集体经济破空壳 脱贫攻坚走新路

今年以来,门源县东川镇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强基础、服务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党建活力转变成攻坚动力,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出成果见实效。


门源:集体经济破空壳 脱贫攻坚走新路


发挥政治优势 目标任务落地见实效

东川镇党委、政府把村集体经济“破零”“复壮”作为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明晰责任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靠实工作责任。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年度党建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倒逼”村党支部充分发挥作用,让群众动员起来、资源利用起来、效益发挥出来、利益链接起来,实现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有组织保障、有运行机制、有营收模式、有稳定收入来源。二是理清发展思路。建立参观考察、县外培训、干部轮训和远教培训“四位一体”的培训机制,使村“两委”干部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村集体经济享受的相关政策”、“如何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等问题有更为直观的理解与思路,并积极组织举办全镇“党建+脱贫攻坚”观摩会,通过树典型、找差距、立标杆、补短板,做到党建与脱贫“两手抓,两手硬”。

三是突出规划先行。在镇级层面制定印发了《门源县东川镇村集体经济“破零”“复壮”工程实施规划》和《东川镇2018年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计划》,立足于三年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为全镇村集体经济绘制了发展蓝图。相应地,在村级层面要求各村按照“一村一台帐”的要求,制定了包含《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2018年—2020年)》、《2018年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村集体经济投资收益统计表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台帐,进一步明确了各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基本路径和预期目标。

发挥组织优势 党员力量凝聚齐发力

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组织优势和引领作用,找准基层党建与集体经济的结合点,确保党的力量在基层一线发挥作用。一是抓关键,培育“领头雁”。激励党员队伍中的致富能手回乡创业,发展乡村经济,建立有知识、有技术、有远见的人才库,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二是抓核心,壮大“主力军”。通过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打好“建强班子带动、实施帮扶助动、依托产业促动、争取政策驱动”四套组合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积极引领,全镇党员牵头注册成立的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达16家。

三是抓重点,建立“联络站”。积极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着眼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能力提升,积极开展能力培训,使他们做好村级事务的监督员和干群之间的联络员,让村集体经济发展在阳光下运行,充分保证农牧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为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村级事业。

发挥资源优势 集体经济因地谋发展

坚持“三变”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党群互助创业活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强化脱贫攻坚的物质基础。一是盘活资产资源。根据各村特点确定适合该村的发展之路,立足本地优势,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业”的发展模式和实现形式,找准和培育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拓展合作渠道,充分利用上级扶持资金,积极学习借鉴省内外各地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成功经验,拓宽发展思路,盘活整合资源,激活农牧区各种资源要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截至目前,全镇共有一类村4个,二类村2个,三类村6个,村集体经济发展总投资2866.88万元,总收益达145.9万元,涉及集中光伏、蔬菜种植、投资分红等多个产业领域。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实施产业扶贫,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扩大蔬菜、中药材及牛羊育肥等特色种养业规模,重点培育和扶持种养殖大户。截至目前,全镇共有农业种养殖合作社89个,主要种植当归、羌活等藏药药材和燕麦、高原甜脆豆等。合作社现运行良好,收益稳定,基本实现了农业转型升级,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三是打造全域旅游。依托地域优势,精心打造了麻当村“鱼儿山”景区,填补了多年来乡村旅游的空缺,推动了全县全域旅游向深向好发展,也助推了麻当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门源:集体经济破空壳 脱贫攻坚走新路

下一步我镇将按照省委“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及省州县委关于村集体经济“破零”“复壮”工作要求,结合基层党建,不断强化统筹规划,细化实施方法,严格执行落实,加强督促检查,抓住时代机遇,立足生态之本,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取得良好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