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贏了票房、輸了口碑,《爲你寫詩》將會怎樣?


《後來的我們》贏了票房、輸了口碑,《為你寫詩》將會怎樣?


當下,歌曲彷彿又成為IP電影的另一座金礦,但國產歌改電影除了愛情裡的那點破事和陳詞濫調的情懷,還有什麼值得銘記?


茶色不語


當小說、漫畫、遊戲等IP被不斷挖掘改編,甚至幾近枯竭時,音樂IP成為了另一塊亟待開墾的寶礦,成為市場青睞的又一座金山。

單從今年來看,前腳《後來的我們》帶著“創造國產愛情片最好預售成績”和“退票門”的雙標籤尷尬退場,後腳《為你寫詩》便風塵僕僕趕來提檔,最終定為10月26日上映。


《後來的我們》贏了票房、輸了口碑,《為你寫詩》將會怎樣?



《後來的我們》贏了票房、輸了口碑,《為你寫詩》將會怎樣?


作為歌手出道已經18年的吳克群,為了完成自己的導演夢,在歷經投資人撤資、突發性失聰、母親去世等變故與坎坷後,堅持不懈用了五年時間,終於將這部由首膾炙人口的代表作《為你寫詩》改編成的同名電影搬上了大銀幕。

《後來的我們》贏了票房、輸了口碑,《為你寫詩》將會怎樣?


其後,水木年華的《一生有你》已完成拍攝,等待上映。

擁有眾多經典歌曲的周杰倫更是致力於打造自己的音樂影視宇宙,《告白氣球》已備案要拍成電影,《三年二班》和《蒲公英的約定》則預計拍成網劇。

未來,原著粉紛紛出來手撕編劇的場面或許會越來越少,相反,歌迷的主場即將來臨。至於最終的場景是歌迷在影院拍手稱快,還是被迫在情懷和爛片中飽受煎熬,現在還不好過早下定論,畢竟已經出現的歌改電影,並不能說是全面成功,只是期望中,我們希望可以是前者。

高票房和低口碑誰能碾壓誰?

高曉松曾經說過,“所有撫慰過千百萬心靈的東西,都有可能在大銀幕上跟大家見面”,所以他在《大武生》失利後,選擇將自己的民謠代表作《同桌的你》影視化。2000萬的製作成本卻獲得了4.56億元的超高票房,這對創作者和製作方來說,都是巨大的誘惑。


《後來的我們》贏了票房、輸了口碑,《為你寫詩》將會怎樣?


《同桌的你》一時之間成了音樂IP改編電影的領頭羊,給了後來者嘗試的勇氣。盧庚戌在決定開拍《一生有你》時就曾表示:“《同桌的你》給我很大的信心,高曉松成功了,《一生有你》也瞬間被高度關注起來,不少投資人主動上門邀約。”

《一生有你》還沒上映,但《梔子花開》卻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拍攝時間,業內人士爆料的所謂不到2000萬的拍攝成本,拿下了3.8億元票房,堪稱《同桌的你》的“完美接班人”。

這些被改編的音樂作品,大多是上世紀90年代到新世紀初的流行歌曲,主打情懷牌,比起網絡小說,擁有更為強大的群眾基礎。對於很多80後、90後來說,在不考慮劇情的情況下,單純為了懷舊也會願意出一張電影票錢,就像高曉松所說:“眾多的歌迷在積累20年之後,就全部轉化為電影票房動力了。”

《後來的我們》贏了票房、輸了口碑,《為你寫詩》將會怎樣?


但尷尬的是,《同桌的你》也好,《梔子花開》也罷,包括《後來的我們》,都贏了票房失了人心,三部電影的豆瓣評分無一及格。一部分先行觀眾會因為感情牌去看電影,但對於電影來說,最終取得觀眾認可的根,還在於故事本身,這方面做得不到位,在觀眾“反水心態”爆炸之下,口碑撲街就是它將要面對的最終結果。


拍不好是誰之過?

有人認為,音樂IP改編電影之所以屢屢低分,鍋還得導演來背。歌曲本身是經典的,但電影卻無法像歌曲被歌迷接受一樣得到觀眾認可,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高曉松們”拍電影時,已經失去了當年寫歌和演唱時的那份純粹了嗎?

這種主觀因素姑且算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還是音樂IP本身存在短板。

《後來的我們》贏了票房、輸了口碑,《為你寫詩》將會怎樣?


音樂作品的優勢顯而易見,可塑性很強,相比已經有了鮮明人物和具體故事的小說IP,音樂IP的改編少了框架和限制,創作者能夠基於自身的理解和情感訴求,在歌曲的基礎上創作出各種不同類型的故事與情節。

但這種可塑性因為不確定性高,往往也會從好變成不好,因為每一個聽眾對於同一首歌曲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創作者要如何在架構一個故事時,既符合歌曲的原本風格,又滿足大眾的不同期待呢?

讓原本三分鐘的歌曲成為90分鐘的電影,重點在於重新創作,而不是單純地將劇情變為歌詞續寫,使之淪為一部加長版的MV。


《後來的我們》贏了票房、輸了口碑,《為你寫詩》將會怎樣?


舉個例子,行話說,劇本是一劇之本,可電影《梔子花開》的創作過程卻敷衍至極。彭宇作為當年MV的演員之一,成為了電影的總策劃,他先是找來了幾組編劇朋友,給他們佈置“命題作文”。在保證《梔子花開》歌曲總基調和少年朦朧情感不變的前提下,以“淡淡的青春,純純的愛”為主題進行故事創作。

之後從上交的4個初稿劇本中,刪選掉他認為“懷舊套路”版,留下了符合李易峰、張慧雯等主演“青春活力”風格的版本,因為只有這樣一個充滿激情的、鮮活明亮的青春故事,才能吸引觀眾。而最終選擇讓何炅來當導演,除了他是演唱者,也是因為他對年輕市場具有號召力。

這樣一切以市場為導向,取悅觀眾的改編創作方式,或許也就只配得上豆瓣4.1的觀眾評分了吧。

《後來的我們》贏了票房、輸了口碑,《為你寫詩》將會怎樣?


另外,音樂IP改編不討好的原因也在於觀眾本身。小說和漫畫在漫長的連載時間裡,已經通過人物、故事和作者的社交言論與讀者產生了互動,使得粉絲更具粘性。這是音樂IP這種故事全靠觀眾“腦補”、與歌手與歌曲本身的參與互動感又甚少的產品所不具備的特性,最終,共鳴感就更難達到統一。

既然音樂IP本身難具備先天的改編條件,在改編過程中也沒有辦法做到百分百討好觀眾,那麼不如不破不立,只單純將音樂IP當作自己票房的利器,在創作過程中開創一個全新的故事,全心將這個故事講好。

《後來的我們》贏了票房、輸了口碑,《為你寫詩》將會怎樣?


看上去《同桌的你》、《梔子花開》都是沿著歌曲風格來創作的故事,但實際上它們都是基於創作者主觀意識下全新的故事,和歌曲的聯繫似乎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緊密。而它們的口碑崩盤足夠證明,對觀眾來說,影片質量要遠遠大於IP的情懷本身。

這樣一來,創作似乎就變得簡單了許多,就是生產一部優質的電影。

深耕故事,細磨劇本是第一步;

忘記流量誘惑,挑選合適的演員來詮釋不同的故事是第二步;

非急功近利的速成、吸金,將它當成是一部真正的電影來創作,或許會是最正確的做法。

同樣是對觀眾不友好,改得面目全非,獲得一片罵名,不如坦誠自己就是藉著IP的營銷手段,用一個全新原創的好故事挽回觀眾。最終影片的成功與否,不要歸咎於IP好不好改編,而是你有沒有將電影本身的故事講好。


《後來的我們》贏了票房、輸了口碑,《為你寫詩》將會怎樣?


放過愛情,歌改電影還有救

縱觀國產歌曲IP改編電影,除了製作方對“小鮮肉”等流量明星的過度依賴、劇本改編制作水平低下等因素外,最被普通觀眾詬病的便是題材同質化,除了青春和愛情再也沒有新花樣,就好像我們國家只有愛情歌似的。

有的時候,放過愛情看一下生命中其他的東西,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奇蹟》是日本小眾樂隊GReeeeN的成名曲,被吉尼斯認定為“日本最火的下載單曲”。

GReeeeN的出道已經十年了,在這個幾乎沒有隱私可言的網絡信息時代,他們卻幾乎未曾公開露面,也不曾公佈自己的真實信息,不可思議地營造出了,二次元與三次元分割的狀況。

《後來的我們》贏了票房、輸了口碑,《為你寫詩》將會怎樣?

《奇蹟,那天如此重要》劇照


之所以不公開不是為了營造神秘感,而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另一個夢想。GReeeeN 4位成員均為牙醫專業出身,畢業以後也從事了牙醫工作,所以不願自己的工作被歌手身份所幹擾。

《後來的我們》贏了票房、輸了口碑,《為你寫詩》將會怎樣?

《奇蹟,那天如此重要》海報


電影《奇蹟,那天如此重要》便是以GReeeeN的真實經歷為藍本,以“誰說不能同時有兩個夢想?”為主題,講述了一群年輕人的成長、友情和夢想,熱血又不乏溫情。

《I can only imagine》是一首當代基督教音樂,美國“憐憫我樂隊”主唱巴特·米拉德在父親癌症去世後寫下了這首歌,它的歌詞激勵了很多正在處於黑暗中的人們,鼓勵了那些追夢者。

《後來的我們》贏了票房、輸了口碑,《為你寫詩》將會怎樣?

《超乎想象》劇照


2018年導演安德魯·歐文和喬恩·歐文將它改編成了電影,中文名是《超乎想象》。影片中巴特在父親亞瑟的魔鬼教育下痛苦成長,不管他怎樣想方設法地討好父親,卻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他開始逃避家庭,避免交流,直到遇見音樂,使得他打開心結,勇敢說出了對父親的愛。

《超乎想象》在基督音樂的背景下,擺脫了宗教電影的桎梏,拍出了“家庭元素”的動人之處。

《後來的我們》贏了票房、輸了口碑,《為你寫詩》將會怎樣?

《超乎想象》海報


有一天,當國產歌改電影放棄陳詞濫調的愛情戲,別出心裁的題材,或許也能帶來不一樣的火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