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員對於多鏈技術的思考?

專員之前跟大家聊過關於區塊鏈的分類,大致來說可以分為三類:以比特幣,以太坊和EOS為代表的公有鏈,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抗審查、加密數字貨幣經濟、開放的智能合約生態等主要特點。

專員對於多鏈技術的思考?

簡單來說說公鏈,聯盟鏈,私鏈。

專員對於多鏈技術的思考?

公鏈:

簡單的來說,對於公鏈,它沒有任何的准入機制,所有人都可以加入這個區塊鏈網絡中,其次一般的來說都是有激勵機制存在的,一般以Pow,Pos作為他們的共識協議,但是隨著網絡規模的增大,一般來說他們的TPS都不高;

聯盟鏈:

是以Hyperledger,R3等為代表的聯盟鏈,專員之前對於鏈圈的分析,普遍來說都是對於聯盟鏈的分析,聯盟鏈一般強調的是機構之間的價值與協同的強關聯性以及聯盟內部的弱中心化。

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為主要目標。以強身份許可、安全隱私、高性能、海量數據等為主要技術特點。簡單的來說,聯盟鏈普遍來說都是具有準入門檻的,一般都是基於PKI的體系進行准入控制,並且他們的共識協議一般以BFT類型為代表,最著名的便是PBFT的算法,普遍來說現在的聯盟鏈也都是利用此類公式算法;

私鏈:

一般來說區塊鏈都是強中心話的,被個人或機構所擁有,並擁有任意權力,無法被公眾參與或第三方參與的區塊鏈。

專員對於多鏈技術的思考?

一般來說,不同的區塊鏈類型也是有不同的應用場景,但是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區塊鏈,都逃不開,分佈式網絡,密碼學算法以及一致性共識協議等特點。

但是,今天專員想跟大家來聊一個特性,一般來說這個特性會在聯盟鏈中會體現的比較明顯,

多鏈的機制。

專員對於多鏈技術的思考?

首先專員先跟大家來說一下,多鏈為什麼會出現?

大家可以想象,在一個聯盟鏈中,可能會出現一個現象,不同的機構對於他的業務需要進行一些切分,並且很有可能在這個聯盟中,會存在不止一種的業務場景,但是一般來說區塊鏈的每個節點都要求有全量的數據,但是也會出現在某種特定業務下,聯盟鏈中的節點並不屬於改業務,這時就需要我們做到相對的業務隔離以及隱私保護,

這個時候,多鏈的意義就已經體現出來了,比如說銀行的票據做為一個鏈存在於整個聯盟鏈中,另外又有跨境轉賬的業務存在,很明顯國內的票據業務數據不應該被同步到國外的跨境轉賬機構中去,這時候針對不同的業務就需要進行多鏈的隔離,同時也不影響整個聯盟鏈的其他業務處理,可以達到優秀的可擴展性、隔離性、高性能、互操作。

專員舉一個典型的具有多鏈特性的聯盟鏈產品,Hyperledger下的Fabric,

專員對於多鏈技術的思考?

專員對於多鏈技術的思考?

之前專員也跟大家有講過關於Fabric的特性介紹,大家如果有興趣也完全可以回過頭去熟悉一些,可以說現在Fabric可能也是最後的聯盟鏈產品之一了。

在Fabric中,有兩個不同的節點角色,Peer和Order,Order服務其實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共識服務,主要進行交易的定序等服務,現在的Fabric還未採用BFT類型的共識算法,主要採用了Kafka幫助進行定序。還有一個叫做Peer的節點,但是在Peer中有多個邏輯賬本,這個就是相當於我們所說的多鏈賬本了。

在Fabric中叫做Channel,通道是將Peer連接共識服務的虛擬通信方式。Fabric的擴展性上主要得益於Peer可以參與多個賬本。Fabric強調Peer的隔離性,如Peer之間的事務隔離、賬本隔離,但是Fabric現在還不支持跨境事務,明確也只支持跨鏈只讀。如下圖所示,也就是說Fabric的共識服務會通過channel將指定的交易發送到擁有改channel的Peer中去,達到了多鏈的效果。

專員對於多鏈技術的思考?

文末

綜上,其實專員覺得在聯盟中,對於多鏈技術也是有一定的存在的意義的,根據不同的業務需求的確需要做到一定的業務隔離,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在達到弱中心化的效果下實現業務數據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