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頭盔是什麼樣的?和西方的頭盔有什麼不同?

孫仁文


中國古代的頭盔樣式形制很多,可以說是一個朝代一個樣。中國古代的頭盔稱為“兜”或“胄”,主要材質有青銅,皮,鐵,鋼四種。

目前中國最早出土的頭盔都是商代的,多為皮製,也有青銅頭盔。商代的青銅頭盔形制美觀,有多種動物刻紋,其形狀與漢字“胄”相吻合。到了西周,青銅盔變得簡潔,估計是利於大規模生產,裝備軍中。這些時期也有鐵胄,不過都是直接利用隕鐵煅制的。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盔變得更加貼合頭型。戰國之後,冶鐵技術發展起來,各國相繼出現鐵胄,秦國因為生產技術落後,故而依然採用的是青銅胄。此時的胄,與甲一樣,都是採用札片編成,這種胄方便實戰,並且影響了中國往後斤1000年的戰爭史。


漢代以後,百鍊鋼技術誕生,西漢軍中開始廣泛裝備鐵胄,鐵胄由鐵片編織而成,在面部留下一個長方形的口,形狀像一個鐵桶,頂部用絲綢封頂。東漢之後,鐵胄有了新發展,頂部以鐵碗封口,鐵片鍛成弧形的長方體,以便於和頭部貼合。與此同時,東漢還出現了一種新式頭盔,它是整體鍛成,沒有甲片,可以護到枕部,臉頰側以甲片或者皮革相護。

南北朝之後,中國的頭盔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因為冶鐵技術的迅速發展,鑄造整體的頭盔不在是個難事,故而東漢末年出現的“衝角付胄”開始大行其道。缽型的頭盔左右後方有札片或者皮革垂下保護頸部,設計非常人性化。



隋朝時間短,盔沒有太大的發展,但是頭盔頂部的變成了類似於佛菩薩髮髻造型的凸起,這點影響了後來的大唐。另外就是隋代的頭盔又開始注重美觀,獸紋狀的頭盔開始迴歸。唐朝之後,頭盔百花齊放,一共有四種形制:一種是前面提到的隋代髮髻衝角盔演變來的,上部由多個弧形鐵片箍成,兩側和後面有卷布保護,額前的衝角消失。


第二種是“折返頓項盔”,頭盔由左右兩個圓片釘成,頓項由卷布做成,尾端向上翻起。
第三種是“狻猊盔”,這是一體盔,額前有狻猊的猛獸獸紋。第四種是“朱雀盔”,即在面頰側貼有鳳翅,略顯浮誇。

五代因為戰爭的需求,頭盔比較於唐代略顯低調,比如頓項的三層翻折這種浮誇的裝扮就直接取消了,改為折耳部翻起,這點設計影響了後來的日本武士兜。朱雀盔取消了完整的朱雀形象,只留下鳳翅,之後朱雀盔和折返頓項盔融合,發展成了宋明流行的鳳翅盔。

宋代以後,文化繁榮昌盛,科技領先世界,在頭盔上也呈現了多種樣式:第一種就是鳳翅盔,宋代的鳳翅盔與武士兜有些相似,基本上是精銳部隊和武將才會佩戴,比如岳飛訓練的背嵬軍,就是戴著鳳翅盔。



第二種是笠形盔,這個在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不過要記住,這東西宋朝才剛剛有,所以這也反映很多影視作品都是胡拍亂拍。

第三種是無名盔,就是鳳翅盔沒了鳳翅。

第四種是蓮葉笠盔,就是兩側帽簷翻起的笠盔。

元朝一統後,軍隊除了延續宋盔,還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比如缽盔,由四至五片皮革或鐵片拼成,直接影響了後世的明清盔制。盔頂頭飾是被後世戲稱為“避雷針”的纓槍。


明朝建立後,頭盔主要有三種,一種是繼承於宋盔的鳳翅盔,不過鳳翅變得更加狹小;

一種是改自蒙古的笠盔,特意留出了放髮髻的空間;


一種是改自蒙古的缽盔,盔有四瓣、六瓣、八瓣幾種形制,纓槍變得更長,並且有護喉。

清代為了統一制式,全部採用缽盔,樣式與明朝相似,就是纓槍有點小。


火器工坊


中國古代對頭盔的重視度弱於西方,更加重視的是盾牌;而西方,尤其是歐洲小兵兵,裝備再差,身上不披甲,也要儘可能普及頭盔。小編“子屠龍”將依次介紹中國古代頭盔、古希臘頭盔、歐洲中世紀頭盔。


西漢重甲騎兵

一、中國古代頭盔


殷商的青銅頭盔,出土文物哦。

周朝時候,一種頭盔樣式。

秦朝的頭盔樣式。

漢代的頭盔有延續秦朝的特點。

唐朝的鐵頭盔。

元朝的頭盔,頭盔上的花紋有典故哦。

明代的頭盔,這種頭盔日本還館藏了不少。藏品的來源,是豐臣秀吉敗退時,日本武士從朝鮮帶回的。

清朝的頭盔,大家在電視劇裡見的比較多,然而這款有點不同,這種頭盔是禮儀活動專用的頭盔。

二、古希臘頭盔

接下來,小編“子屠龍”給大家介紹一下,

西方著名的古希臘頭盔類型,它與中國古代頭盔還是有相當的不同。

古希臘是人類文明史上的明珠,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哲學思想和科學技術。

古希臘人不僅“文”是槓槓的,“武”也不弱人,比如希臘地區抵抗波斯入侵,雅典和斯巴達的對抗……這些都見於史冊。

頭盔是“武”的重要物證,戰鬥中頭部保護不好,你想不受傷害很難。

接下來,隨著小編瞧瞧古希臘的哪些頭盔們……

1、科林斯盔

史詩電影《300勇士:帝國崛起》裡面斯巴達戰士戴的頭盔原型,就是科林斯盔。

這種頭盔得名於城邦科林斯,盔體由青銅打造而成,後期的款式會包住頭和頸兩部分,僅僅露出眼睛和嘴巴。

2、哈爾基斯盔

哈爾基斯盔,在古希臘的公元前五世紀至四世紀流行,還被流傳到意大利南部。

它得名於埃維亞島的城市哈爾基斯,被認為是科林斯盔的演化版本,後來又被認為演化成阿提卡盔。

這種頭盔的優點是,戰士戴上它會擁有更好的視野和聽力,特別適合在重裝步兵中使用。

3、阿提卡盔

阿提卡盔,形狀類似於哈爾基斯盔,主要區別是鼻子這部分沒有保護。

這種頭盔在羅馬帝國很流行,當時的羅馬軍隊很多人戴這種頭盔的變種。

3、色雷斯盔/弗裡吉亞盔

色雷斯盔也叫弗裡吉亞盔,起源於古希臘。

它的外形特點是,有高聳前傾的尖頂形,就像當時弗裡吉亞和色雷斯人戴的帽子。

馬其頓騎兵,在菲利普國王時期一般都用色雷斯盔;但是到了亞力山大大帝時期,他更傾向讓騎兵戴上開放面部的維奧蒂亞盔。

4、維奧蒂亞盔

維奧蒂亞盔起源於希臘的維奧蒂亞地區。

它主要被使用於古典希臘時代(公元前5世紀——公元前4世紀),以及希臘化時代(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去世到公元前30年的托勒密王朝)。

維奧蒂亞盔為開放式,戰鬥的視野和聽力效果都很好,頭盔下沿邊緣通常為向外傾斜的寬邊,給予面部和頸部以保護。

5、皮羅斯盔

希臘語pilos(πίλος),本來是指代希臘古代的圓錐型帽子,皮羅斯盔因為外形像就此得名。

皮羅斯盔的最先使用的軍隊是斯巴達軍隊,他們在公元前5世紀末期廣泛使用這種頭盔。

三、中世紀歐洲頭盔

騎士需要一套好的盔甲,既能彰顯騎士的階級地位,又能防身護體。頭盔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有很多不同的造型:有露全臉的、有鎖甲頭罩的、有帶鼻甲的、有帽簷式的、有半掀面的等等。下面,小編“子屠龍”提供幾款歐洲君王戴過的精美頭盔。

16世紀,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國王的頭盔。

16世紀,法國查爾斯九世的頭盔。嘿,很有黑騎士的感覺……..

17世紀,法國路易十三的頭盔盔 。藝術感滿滿,頭盔上是各種修飾……

小小頭盔,滿滿的歷史感。小編“子屠龍”,歡迎大家一起討論頭盔問題,討論區不見不散。


子屠龍


看了下,發現雖然答案都挺好,但太主流,補充一些。

中國的頭盔材質多樣,發展時間也早於歐洲。除常見金屬皮革製作外,還有竹、柳、藤這些種材料。比如說太平天國時的號帽(又名得勝盔)在汪士鐸所著的《汪悔翁乙丙日記》中曾記載太平天國兵士的著裝是:“短衣窄袖,或紅或黑,赤足,紅綠長巾,又以花巾繞項,持刀矛或騎或步,亦間有戴竹盔者,以二十五人為一隊,隊伍甚肅。”如圖:

上藤下竹。同樣的,當時清朝的鳥銃兵、火器營,他們的頭盔是這樣的:

雖然不太能禁得住刀砍槍扎,但也仍然算是軍盔的一種。而同一時期,英國龍蝦兵的軍盔是這個樣子的:

由此可見,截至民國之前,中國的軍盔相比較而言更注重防護能力。所以提問者問的什麼樣子,那麼即便沒有實物,我也可以告訴你:無論古今,皆以厚重為主。

這段內容就沒圖了。

除了防護能力,也就是厚重外,亞洲區對於頭盔,也就是首鎧的重視還體現在恐嚇上。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狄青假面戰敵軍”或是蘭陵王的故事,都凸出體現了恐嚇的重要性,其次才是防護作用。

如《管子·地數》記載:“葛盧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送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矛戟。”就是說在蚩尤那個年代,葛盧山洪暴發,將品相較好的銅礦石衝出來了,被蚩尤發現,製作成了劍、鎧和矛戟等武器。而像這個鎧,就有人認為是首鎧、頭盔。

像南朝人任昉著的《述異記》中說:“秦漢間說,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鬥,以角抵人,人不能向。”這裡就是說蚩尤的頭盔有角,並且耳旁鬢角處有劍戟般的刺,和軒轅打鬥時,用角刺抵對方,於是軒轅不能借力。那頭部有角的,無非就只有家牛和犀牛了。而按照比重來看,犀牛的獨角無疑比黃牛或水牛的更合理,再考慮到當時冶煉技術的落後,那蚩尤頭盔的形狀就不難猜出了。關於這一點,可以參考東漢時孔融著《肉刑論》說的:“古聖作犀兕鎧,今有盆領鐵鎧絕聖人遠矣”。(盔甲常用犀牛水牛皮,那頭盔的設計,也就有可能照貓畫虎了。)

接著說其他朝代

孔融所言只是說鎧,而不言盔。這是因為早在戰國時期,中國就出現了鐵盔、鐵兜鍪。如圖,戰國鐵盔:

再如蚩尤,我之所以可以肯定銅盔是確實存在的,則是因為我們曾出土過西周時期的銅盔,相比較而言更加精美,嗯,比一些青銅器而言,如圖:

嗯……其實無論鐵或銅,都挺醜的。但關鍵在於製作工藝。因為皮製或竹製之類的已經相對工藝完善,形狀精美,在當時那個年代難以再有更多的發展了。如圖:

所以在中國軍備的發展中,實用理念更為突出,而這也是如今我們仍然一直堅持的。


毅而三思吳六奇


大家發現沒有!這都是假的,是用石頭,還有就是用筆畫的,




用戶62782938890


中國古代將軍所戴的頭盔稱為“兜鍪”,又叫“胄”,其實實際出現歷史已不可追究,主要材質有青銅,皮,鐵,鋼這幾種。前漢頭盔安陽殷墟出土青銅胄饕餮紋青銅高26.5,最大徑23.0公分西北岡1004 號大墓出土 西北岡1004號大墓出土。許多殷代武士之青銅頭盔,正面飾以不同的饕餮圖案,兩側耳部各有凸出之圓形,常以中為蟠龍的冏紋飾之,盔頂有一圓管,似有羽毛之類的裝飾。本件裝飾為雙卷角的饕餮紋,眼、鼻、耳及角都相當凸出。出土的中國頭盔實物最早是在商代。通過出土皮甲推斷,商代製革工藝並不高超,青銅器製作技術倒是已經非常成熟了,所以,整個商代的所有出土頭盔全都是由青銅澆築而成。西周青銅頭盔形制變得簡單統一,極少出現商代的複雜紋飾,簡化了工藝,以便於大規模裝備軍隊。

春秋時期青銅盔春秋戰國時期,青銅頭盔變得圓潤貼合頭型,兩邊護頰加長,以絲滌穿過頭頂的紐而後在下顎處打結固定。中國古代將軍所戴的頭盔稱為“兜鍪”,又叫“胄”,其實實際出現歷史已不可追究,主要材質有青銅,皮,鐵,鋼這幾種。前漢頭盔

安陽殷墟出土青銅胄
饕餮紋青銅高26.5,最大徑23.0公分西北岡1004 號大墓出土 西北岡1004號大墓出土。許多殷代武士之青銅頭盔,正面飾以不同的饕餮圖案,兩側耳部各有凸出之圓形,常以中為蟠龍的冏紋飾之,盔頂有一圓管,似有羽毛之類的裝飾。本件裝飾為雙卷角的饕餮紋,眼、鼻、耳及角都相當凸出。出土的中國頭盔實物最早是在商代。通過出土皮甲推斷,商代製革工藝並不高超,青銅器製作技術倒是已經非常成熟了,所以,整個商代的所有出土頭盔全都是由青銅澆築而成。西周青銅頭盔形制變得簡單統一,極少出現商代的複雜紋飾,簡化了工藝,以便於大規模裝備軍隊。
春秋時期青銅盔春秋戰國時期,青銅頭盔變得圓潤貼合頭型,兩邊護頰加長,以絲滌穿過頭頂的紐而後在下顎處打結固定。戰國後期出現鐵胄,並逐漸取代青銅胄。
楚王兜鍪
先秦時期,秦朝出現了石胄,因製作難度大,易損毀,不可修復而且太重所以很快被淘汰,在秦皇陵中作為陪葬品出現。
秦皇陵出土石胄 前漢時期,中國頭盔演變緩慢,形制穩定,鐵胄絕大多數都是由各種形狀的鐵片以札甲方式組裝,一體成型胄可能由於工藝難度高而出現的較晚,這一時期屬
南北朝至五代頭盔南北朝時期的頭盔承上啟下,繼承了東漢“衝角付胄”發展而來的新式兜鍪大行其道,此盔一般頂戴胄脊,前後附帶衝角。在缽形盔體的左右兩邊,連接有皮革和札甲複合形制的頓沿,下沿直垂護頸,防護人體的後腦與脖頸,幾乎所有南北朝武士在考古形象中都是佩戴這種外觀獨特的頭盔。
南北朝武士俑頭部隋朝時,由於和突厥接觸增多,開始出現了獸首狀兜鍪。大唐時,頭盔呈現出爆發式發展,各種獸首盔,鳳翅盔,髮髻盔工藝精美。唐承隋制,初唐兜鍪有著明顯的隋代遺風。主要分為四種形制,第一種由隋代髮髻衝角盔演化,第二種稱為“折返頓項盔”第三種稱為“狻猊盔”第四種是唐盔種最誇張的一種,稱之為“朱雀盔”
唐嶽州窯青瓷武士俑頭部
奈良博物館藏唐代多聞天王像,頭戴折返頓項盔五代沿襲唐盔形制,由於戰爭需要,配飾簡化,折返頓項盔不再三重摺疊,朱雀盔拋棄了前額誇張的整隻朱雀,在護頰兩邊留有鳳翅,這兩種兜鍪經過融合,演變為宋明兩代流行的鳳翅盔形象。頭戴鳳翅盔的五代武士
頭戴鳳翅盔武士繪南北朝時期佛教大興,盛於隋,唐,五代。在這段時期,中國頭盔不可避免的帶有些許佛文化色彩,比周秦漢精美,比宋元明清文藝,時代色彩鮮明。兩宋頭盔這一時期的兜鍪共分四種形制。第一 鳳翅盔,上述提到過為折返頓項盔和朱雀盔的融合產物。第二 笠形盔,形似倒扣海碗,盔體繪有祥雲紋飾,盔下綴頓項。流行於南宋和元代。第三 沿笠形盔蓮,與笠形盔大體相同,邊沿翹起形同蓮瓣,相當誇張。第四 無具體名字。類似於唐步兵兜鍪,護頰兩側沒有鳳翅裝飾,形制收錄在《武經總要》。兩宋時期周邊國家漢化程度較高,兜鍪的形制並未受到外來因素影響,反而在同化著周邊國家的盔制,是 兜鍪形制發展史的一個重要時期。
元明清時期頭盔影視劇照(頭戴笠形盔的成吉思汗)受到中亞,西亞元素影響,元朝時期的甲冑對中國後世甲冑形制產生了重大影響。主要以宋代笠形盔為主,加以改良,還有一種稱之為“缽胄”以皮質連接而成,鐵片加以固定,裝飾的尖頂深缽狀。頭戴笠形盔的元水帝
元代笠形盔
明代以笠形盔和缽胄為主笠形盔加以改良稱之為明鐵盔。笠形盔與元代時區盔體加高為留出髮髻空間,盔簷變平。明代紫花罩甲
明代 朱漆勇字盔 明定陵出土明鐵盔
明鐵盔屬於明軍主要的頭部備,明代傳統鳳翅盔主要裝備少數將領和擔任儀式任務的官員。清朝時鳳翅盔完全消失。
到了清代,為了形制統一,清軍全部佩戴缽胄,和明代一樣,主要分為纓槍,盔頂,盔體,眉庇,頓項五部分,其 纓槍加高,頓項再次變為帶護喉的蒙古式樣。法軍事博物館藏大清裝備 清鍍金頭盔
清八旗士兵鐵盔清入關以來,缽胄纓槍越來越高,裝飾也趨於華麗,皇帝乃至將領的盔體都大量 裝飾以珍珠,珊瑚珠,寶石等等,還不厭其煩的使用鏤空掐絲工藝加以墊底,甚至有些以掐絲工藝製作盔體上的花紋和滿文經文,盔纓綴貂尾,精緻華麗令人咋舌。

紐約博物館藏清撫遠將軍頭盔細


歐洲向來比較注重士兵的防護,工匠根據他們的人種來設計改良頭盔。除了最常見的露臉式頭盔,工匠改進後考慮到鼻樑外露問題當然就有帶鼻甲的頭盔。歐洲人鼻樑相對亞洲人來說凸出來的確實多,也許亞洲國家並不在意弄一塊鐵板來保護鼻子覺得沒必要,但是歐洲工匠就在意了。

歐洲鎧甲的頭盔有很多種,有常見露全臉的,有鎖甲頭罩的,有帶鼻甲的,有帽簷式的,鐵桶的,全掀面的,半掀面的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