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出來了!軍人的一生,能陪父母和孩子多少天?

鏗鏘陶辭:吶喊老兵;美編:紫妖;


算出來了!軍人的一生,能陪父母和孩子多少天?


前半生,你一躍沖天,志在四方皆無敵。

後半生,你落葉歸根,大夢初醒終無悔。

你我最大的心願莫過如此!

沒有之一!!!

近日,朋友圈、群聊裡討論“轉文職”的風頭正盛,熱度、烈度和強度早已經輕鬆秒殺上屆熱門人物:“張公子”。

“你轉不轉?”

“轉好還是不轉好?”

“能幫我分析一下幹文職的利弊嗎?”

這三大經典問題,像魔鬼的天使一樣,縈繞在大家的心中,久久不能釋懷。

面對著家國情懷,承受著家人別離,憧憬著家鄉愿景:有這麼一群漢子,很想回家;有這麼一群遊子,有家難回。

他們也是人,他們也有情。為了能彌補常年在外、無法顧家的遺憾,他們甘願棄武從文。

可是,相見時難別亦難,離開時只需要一腔熱血,歸去時卻需要堅定決絕。

只怕半生已過,歸去不復少年!

更怕還未飛起,就已折翼墜地……

最近,來自海南三亞一景區工作人員的辭職信火遍了網絡。


算出來了!軍人的一生,能陪父母和孩子多少天?


她叫馬戎,從2013年入職景區到如今,已經升任為副經理。就在這“春風得意馬蹄疾”的美好當下,她選擇了放下,選擇了用一封辭職信開啟“戎馬生涯”。

雙槳浪花平,

夾岸青山鎖。

我自歸家你自在,

對錯皆不說。

我斷不思量,

你復思量我。

將我從前與你心,

付與他人可。

她在三亞已經讀書工作了13年,目前上級領導已經批准她離職。

我不由得想起這麼一個故事。


算出來了!軍人的一生,能陪父母和孩子多少天?


一個山裡娃打算走出深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在出發的前一天,決意請示宗族長老,想聽聽他的意見,並請求允許。

宗族長老聽完了他的豪言壯語,啥也沒說,就送給他兩個錦囊,並囑咐他出村口開一個,遇到不順再開另外一個。

山裡娃非常尊重長老,告別親人、背上行囊,在剛出村口的時候,打開了標有“一”的錦囊:

要無敵。

多年以後,闖蕩江湖的山裡娃功成名就,準備回鄉省親,並看望長老,沒想到在半路上被匪徒搶走了一切財物。他絕望的抱頭痛哭,準備自殺。這時突然記得長老的囑託,於是打開了另外一個錦囊:不後悔!

看完了,他索性打開了裝錦囊的空袋子,翻過來竟然在裡面看到了這麼一行小字:我知道你會回來,前半生無敵,後半生無悔!

前半生無敵,後半生無悔。也許軍娃一生健康,就是軍嫂對軍娃一生最美的詩和遠方吧!

最近,《奇葩說》中顏如晶的一句話,讓一向“矮大緊”的高曉松飆淚當場。


算出來了!軍人的一生,能陪父母和孩子多少天?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而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顏如晶如是說到。


算出來了!軍人的一生,能陪父母和孩子多少天?


父母含辛茹苦養育我們十八年,然後在那一天忍痛割愛,把我們送進了軍營大熔爐,窮盡半生,只為了我們走得更遠、飛得更高、過得更好。

當我們駕駛戰車、馳騁疆場的時候,卻漸漸地發現,步履蹣跚的父母已經掉隊。

當我們榮立功勳、意氣風發的時候,所有人都在關心你獎金多少、職務多高,只有父母才在乎我們到底累不累。


算出來了!軍人的一生,能陪父母和孩子多少天?


正因為如此,很多軍人寧可捨棄一切,也要回到原點,回到父母身邊。

也許他們真正期待的不是回家轉文,而是做回常人。

也許他們真正期待的不是朝九晚五,而是陪伴父母。

也許他們真正期待的不是待遇多好,而是妻兒老小。

為什麼他們會這樣焦慮?還得從這張紅極一時的A4紙說起。

設想有一張A4紙,30X30的格子,就能把我們的餘生演繹得清清楚楚。

如果你的父母今年50歲,並且你還能每天陪伴他們,那麼你們將能相伴的時間佔比如下:


算出來了!軍人的一生,能陪父母和孩子多少天?


如果你和父母一個月只能見一次,那麼你們能相伴的時間佔比如下:


算出來了!軍人的一生,能陪父母和孩子多少天?


如果你和父母一年見一次(比如軍人、出國人員),那麼你們能相伴的時間佔比如下:


算出來了!軍人的一生,能陪父母和孩子多少天?


也就是說,只留下不到30天……

看到這裡,你會不會心頭一顫。原來我們總是很忙,忙得忘了身邊最重要的他們。

有些事情,再不開始就做不完了;有些人,再不盡孝就等不及了。

生離未必遺憾,死別一定心寒!

假如說,忠孝兩全是我們共有的遺憾,那麼為人父母卻是軍人獨有的難堪。

算出來了!軍人的一生,能陪父母和孩子多少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