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周易才明白的那些有趣的成语、名字和习俗

懂周易才明白的那些有趣的成语、名字和习俗

提起《周易》,相信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算命,而《周易》作为中华文化之源,其内容和影响,远不只于此。

懂周易才明白的那些有趣的成语、名字和习俗

翻开《周易》,文字晦涩难懂、佶屈聱牙。究竟讲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实际用处,又该如何使用?回答过这些问题的古圣先贤不胜枚举。以我辈之才学实难再去画蛇添足。

总结前人,有说是宇宙万物运行之规律的(包括人生);也有说是中华古代哲学的;还有说是占卜师世代总结的筮辞合集的。当然,也有说她就是一本人生各个阶段的箴言书,告诉人们活到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情况该怎么办;还曾听台湾某位大师说《周易》其实就是一本性启蒙的古代典籍,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来的,这人肯定很牛掰。总之众说纷纭,难寻其究竟。

这些我们暂且不管,今天我们只谈谈生活中无处不在,却因习以为常,被世人忽略的那些周易文化。毕竟上下5000年了嘛,要说现代早已远离《周易》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实在有些小瞧了易学的魅力、威力以及影响力。

成语

我们很多生活中的词汇都与《周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说几个,供大家茶余饭后做个谈资。

九五之尊

为什么皇帝要用九五之尊来形容呢?九为天数为极阳之数刚刚讲过了,五呢?其实还是《周易》六十四卦的缘故:一卦有六爻,其中一、三、五爻处在阳的位置上,二、四、六爻处在阴的位置上,五呢又是最上面的阳位,再上去就是第六根爻了,变成阴位了。不好,所以,五爻就是皇帝的位置。六爻可以看做退居二线的太上皇,不掌实权。再说了,皇帝是天子,老天的儿子,不能跑到最上面去的。我们以乾卦为例,看下图:

懂周易才明白的那些有趣的成语、名字和习俗

这也是在提醒君子们做事,到了九五的位置就适可而止啦,不要过头。凡事一过头是要后悔滴!

东西

“东西”,也是源自于《周易》!五行方位里边讲得很清楚:东方木,西方金,南方火,北方水,中间土。土,到处都是古人懒得理;水火——南北买了你也不好弄,拿又拿不得,存又存不住;金木——东西你才好拿走嘛!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与《周易》不沾边儿的。大约在汉朝,长安城贸易场所设有东市和西市,买卖货物,不是跑东就是跑西,久而久之买货物,就说成了买东西了,之后推广至一切人事物都可以用“东西”来代替。

也有说,是因为那时候商人基本都集中在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买东卖西,慢慢变成了买卖东西。

还有很多种说法都有理有据,至于诸君相信哪一说,完全看个人喜好了。

不要以为我们离《周易》早已非常遥远,其实生活中大家都随时在用,尤其是日常说话。只不过时间久远,大家渐渐的忽略了而已。

不三不四

懂周易才明白的那些有趣的成语、名字和习俗

首先咱们还是从五行的角度开始看:

前面在讲“东西”的时候提到过,易学对于五行的数字定位是:1水、2火、3木、4金、5土。水主智火主礼木主仁金主义土主信,也就是古人常说的五德:仁义礼智信啦!

懂周易才明白的那些有趣的成语、名字和习俗

说一个人不三不四,就是讲这个人不仁不义。实际也可以理解为是在指责这个人为人如水火般无情无义,是贬低人格的说法。是不是要比现在的理解更加损人?

咱们再回到《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由六根爻组成,其中初、二爻代表地,三、四爻代表人,五、六爻代表天,也就是天人地三才,三才都有行事之道,即天道、人道、地道。

懂周易才明白的那些有趣的成语、名字和习俗

那么说一个人不三不四,就是在说他不在人的位置上,不按人道办事儿。

也有学者人认为,不在三爻也不在四爻,位于三四爻之间,处在上下两卦的夹缝之中,不上不下,不伦不类。两种说法都有其道理,但意思都差不多。

变卦

变卦:突然改变原来的主张或己定的事情(常含贬义)。这是字典上的解释。那为什么要说改主意了就是变卦了呢?

不管你用哪种方法起卦,得到一个卦象后,就是主卦,也叫本卦。但是,万事万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是吧?只要卦中有动爻(你可以理解为动摇了,就是有变化了),在《周易》里就是前面讲过的:6老阴和9老阳;有这两爻的位置就为“变爻”,怎么变呢?阴变阳,阳变阴。这一变主卦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卦了,这个新卦就是“变卦”。如下图小红点标注的老阴变成阳。

懂周易才明白的那些有趣的成语、名字和习俗

“主卦”因为有“动爻”的原因,变成了“变卦”,这一过程就反应了一件事的过去,现在,未来,包括变化的原因,大师们就可以开始对发问者提出的问题进行推演判断了。这就是周易预测。

当然门派不同、预测方法的不同,形式上会有区别。比如蓍草筮法、大六壬、梅花易数等等预测方法,会有很大不同。能潜心修炼,把其中一门学得通透,就足以独步天下啦!

可见,平时我们说谁改变主意了叫变卦了,是出自于《周易》预测学的,意义上有区别,本质上都是在表达事物在变化。只不过日常的变卦多为贬义,而易经的理解,它只是对变化之后的卦命名的名词,完全中性。

错综复杂

懂周易才明白的那些有趣的成语、名字和习俗

平常的解释是:错:交错,交叉;综:合在一起;错综:纵横交叉。形容头绪繁多,相互纠结,情况复杂。出自于《周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错综复杂实际上是《周易》看卦的方法。

懂周易才明白的那些有趣的成语、名字和习俗

错:把本卦(主卦)中的阴爻变阳爻,阳爻变阴爻得到的新卦。如水雷屯卦变成火风鼎卦中,这二卦就互称错卦。错卦的道理告诉我们要站到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现在的说法叫换位思考。立场相同,看法却不同,便是相错,相错者相辅则相成,相背时则力量抵消。

综:把本卦(主卦)倒置过来,如水雷屯卦的综卦是山水蒙卦。综卦的道理是告诉我们每个人立场不同,观念就不同,不能永远只觉得自己是对的。立场不同时,卦象也不同,从不同的立场看卦象,更为客观。

复:用原卦的二、三、四爻组成新的三画卦做新卦的下卦(互卦),用三、四、五爻组成的三画卦做新卦的上卦(交卦),这样又形成一个新的六画卦,这个新卦就叫原卦的复卦,也叫交互卦。如水雷屯卦的复卦为山地剥卦。指的是事件内部的交杂关系,事出必有因,但藏于深处,不注意便看不出来,但对事件的起因及可能的变化,却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应当预先观察到。

杂:复卦的综错卦。也就是要把卦翻来倒去的看。杂卦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事情没有绝对的,光看一面不行,应面面俱到。

真正在看卦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动爻,《周易》中的卦象是假设的暂停现象,实际上每一个卦象及其变化都是动态的。所以,必须用变化的观点来观察事物,绝不可一成不变。

孔子讲以善易者不卜。因为自己的卦象自己最清楚,只要客观而认真的观察,做到清楚知晓,何须卜筮。

名字

古人有名有字,名和字一般都是有相关性的。

懂周易才明白的那些有趣的成语、名字和习俗

懂周易才明白的那些有趣的成语、名字和习俗

再就是三国大将赵云赵子龙了,他的名字出自于:《周易—乾卦 文言》: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看这名字就很霸气了是吧,再看孔老夫子的解释就更明白云和龙的关系了。

让我们再来看看著有《茶经》一书的茶圣陆羽,字鸿渐。出自于:

《周易—渐卦》: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骆宾王:字观光。初唐四杰之一,出自《周易—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白居易:字乐天。唐代大诗人,出自《周易—系词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接下来我们看看现代和当代的名人吧。

懂周易才明白的那些有趣的成语、名字和习俗

莫文蔚:名字出自《周易—革卦》: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是不是突然知道莫文蔚为什么那么喜欢豹纹了啊?呵呵!

高行健:其名出自《周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臧克家:其名出自《周易—蒙卦》:九二曰: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还有很多很多,我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找,当然欢迎留言给我哦,我们一起探讨、学习。

习俗

筷子

懂周易才明白的那些有趣的成语、名字和习俗

筷子,古代叫“箸”,是不是觉得很像蓍草的“蓍”字?没错,凑足50根筷子,一样可以用来卜筮。如果你有精力,拔自己50根头发卜上一卦,也未尝不可。不过今天不讲这个。咱们讲点好玩儿的,看看你真的会用筷子吗?

筷子要两根才能正常使用,细长而平直,还要一头圆一头方。为什么呢?

因为二在周易先天卦里代表兑卦,兑卦万象为口,也代表吃,其卦德为悦;巽卦主细长,五行属木,卦德为伏入!也就是说,用两根细长的木质玩意儿(并不是铁的就不行,主要是怕你搁着牙),把东西放入口中吃,心情要喜悦。所以古人也有吃饭不骂孩子的说法,何必搞得吃个饭大家都不开心呢。

筷子有两头,一头圆一头方。圆为乾卦为天。方为坤卦为地。吃东西用圆头不用方头,所以叫民以食为天。

懂周易才明白的那些有趣的成语、名字和习俗

两根筷子,拿在手里,一跟主动,一根从动。主动为阳,从动为阴,也就是两仪之像。

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当中。这是天、地、人三才之像,顺序不能乱。

用筷子有很多规矩。敲盆敲碗不行,一是骂厨子,二是过去要饭的才敲敲打打。还不能用筷子指着人,那样很不礼貌。食指翘着指人也是讨打,你想玩儿“仙人指路”可不行。再者,不能把筷子插到碗里,给死人的饭筷子才插在碗里。

夹菜的时候筷子不能用“抬轿式”,就是横着把筷子插进菜里从下往上挑。这是穷鬼贪吃的不祥征兆。得用“骑马式”夹菜,筷子要竖着伸下去,夹好菜,立马离开盘子,千万不要在盘子里突发羊癫疯——抖三抖。那也是缺少教养的表现。

重阳

一说到重阳节,自然就能想起王维老前辈的那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重阳节,为啥不叫双九节、九九节?非要整个重阳节呢?没错,还是与《周易》有关。

这事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一直到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祭祖、登高,佩戴茱萸,等。直到后来又取九九谐音久久之意,希望老人家活的久一点,就变成了老人节。当然这些都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

今天就讨论一下重阳又叫重九的真正来历。这事儿要讲明白真心不易!咱们先来看看无字天书——河图

懂周易才明白的那些有趣的成语、名字和习俗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为阳地为阴,六为地数,九为天数,六为阴,九为阳。九九不就是重阳啦!

这么说好像蛮简单的,其实背后的理论汗牛充栋,一时半会儿讲不清楚。我们换一个角度吧——蓍草演算法:

蓍草演算经过分二、挂一、揲四等步骤,最后得出“六、七、八、九”四组数。六为老阴、七为少阳、八为少阴、九为老阳。这是六、九可以代表阴阳的原因所在,故取六、九命名各爻做爻题。所以,九九就是重阳啦!

另外,《尚书•洪范》里面讲:“五行者,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就是五行按水、火、木、金、土的顺序分对应数字与1、2、3、4、5。单数为阳为天数,双数为阴为地数。天数(阳)1+3+5=9,地数(阴)2+4=6。因此九为极阳之数,六为极阴之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曰重阳。

懂周易才明白的那些有趣的成语、名字和习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