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雄新營銷」B2B開的花,結出了渠道數位化的果

◎ 文|劉春雄

「劉春雄新營銷」B2B開的花,結出了渠道數字化的果


01

快消B2B,我一直是樂觀者,但也是主流B2B模式的批判者。B2B一定會成功,但誰能成功,不一定是現在的巨頭。

去年,我就說過,零售通和新通路要不是巨頭的,早就不行了。現在,零售通好像已經說自己是新零售了。

B2B如果沒有連接廠家(F端)和零售(R端),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B2B。二批角色的B2B,始終是邊緣角色。

「劉春雄新營銷」B2B開的花,結出了渠道數字化的果

B2B的困境,其實是自找的。用B2C的邏輯做B2B,妄想成為下一個阿里,這是困境的根源。一個早期B2B的創始人就說過:我覺得我就是下一個馬雲。

馬雲開創了一類商業模式B2C,這類商業模式過去是不存在的。即使是馬雲,也是從C2C轉換成B2C的。

B2B的商業模式一直是存在的,不過要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屬於存量的轉移,與馬雲創造的增量模式不同。

B2B主流模式錯在何處?就是沒有考慮品牌商的利益。幻想用“恐嚇”(XX時代來了)和“倒逼”(價格倒掛、終端翻牌)的方式逼品牌商就犯。因為沒有品牌商參與的B2B,基本是不成立的,就是一個攪局者。

2017年,很多品牌商本來準備就範了,多數大品牌在試點,結果B2B平臺及資本方反而沒信心了。

B2B本來不一盤好棋,佈局錯誤,下壞了,可惜!

不過。B2B開出的花,結出了三大成果:一是渠道數字化;二是倉配一體化;三是社區團購電商。

02

B2B也是渠道數字化,但不是完整的、高覆蓋的渠道數字化。

以廠家為出發點,涵蓋“品牌商→代理商→零售商”的數字化,才是全渠道數字化。這是品牌商主導的渠道數字化。

以前,很多品牌商有渠道信息化系統,但信息化偏向管理,渠道數字化以交易為基礎,通過大數據和AI,可以形成後臺與前臺的匹配。

有人把原來SaaS系統也叫B2B,但信息思維的SaaS顯然不能與數字化相比。有些已經從SaaS邏輯轉化為數字化邏輯了。比如,我一直以為外勤365是SaaS系統,8月與創始人劉昭交流才發現他們已經轉身數字化邏輯了。

信息化與數字化邏輯有什麼差別?傳統的深度分銷是“人鏈”為主,信息化是輔助系統。未來的渠道數字化是“技術鏈接”為主,以技術鏈接形成的大數據,形成“強後臺,精前臺”的渠道生態,技術鏈接是常態,人鏈是非常態。人鏈是在數據指導下的“精準打擊”。

渠道數字化還解決了廠商關係問題。過去是“各管一段”,相互灰色。在渠道數字化之下,一切交易和行為都是透明的。

技術工具的普及是渠道數字化的前提。我瞭解和一些渠道數字化系統,比如鏈e鏈、一物一碼、小程序,都能比較簡潔地方式支持渠道數字化。

我認為,2019年將是渠道數字化大發展的一年。

B2B原本是逼品牌商就範的,結果卻逼得品牌商另闢蹊徑。渠道數字化就是B2B開的花結出的果。

03

統倉統配,在B2B早期不受重視,現在好像是B2B唯一被驗證的商業邏輯。

中國的經銷商,典型的小而全。小,是1998年後廠家“殺大戶”,經銷商小型化的結果;全,是因為經銷商缺乏專業分工的結果。

中國經銷商,承載著四大職能:推廣、訂單、倉配、資金。有些大品牌,中心城市廠家掌控推廣和訂單職能,經銷商剩下的只有倉配和資金職能了。

2016年,我們就提出B2B是效率系統。效率來自於兩方面:訂單密度和客單價。現在看,當時的觀點對了一半。訂單密度和客單價其實是倉配效率。也就是說,當訂單與訂單交付分離時,其實是倉配效率決定了B2B的效率。

我當時提出B2B的“區域為王”,被人誤解。我指的區域為王,主要源於B2B的效率與總GMV無關,與區域交付效率有關。

由於目前B2B平臺能夠做到區域訂單密度的不多,所以像易玖批這類以白酒為主的高客單價、高毛利B2B平臺才有優勢,而快消品是沒有優勢的。

B2B曾經把代理商搞得六神無主,因為B2B乾的活,就是代理商的活。早期,有些代理商想做B2B平臺,這幾乎不可能。後來,有人開始做區域統倉統配,這類重資產是平臺不願做的。

現在,既有友商這樣的技術系統在幫代理商向統倉統配轉型,也有萬超幫這樣的全新倉配平臺。在B2B自營興盛時,我曾經說撮合才是合乎邏輯的。《新經銷》創始人趙波前不久與我聊天,說萬超幫這樣的倉配平臺,才是真正的撮合。也就是說,倉配平臺無意中就完成了B2B的撮合。這是對廠商均無威脅,反而有幫助的平臺。

統倉統配,到底是代理商轉型的區域倉配有優勢,還是全國性佈局的創新性系統有優勢?反正都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交付效率。傳統倉配系統,過去無人研究;第二,全國性佈局。沒有那個品牌商和平臺商願意每到一個地方就找一個倉配平臺。

品牌商主導的渠道數字化,與第三方倉配平臺結合,互留接口,一個完成訂單,一個完成交付。這是渠道專業化的開始。這樣的結局,也是當初B2B沒有預料到的。

04

社區團購電商今年很火,它與B2B有關嗎?當然有關。

從交易邏輯講,只要是社區零售商都可以搞社區團購電商。但是,多數快消品不適合搞團購。

適合社區團購的產品,一要能夠成為爆品;二要有足夠高的毛利,否則,團購沒有讓利空間。團購,其實就是規模讓利。

現在長沙之所以成為社區團購的風暴眼,恰恰因為長沙的B2B是中國最成熟的,如芙蓉興盛、新高橋的“考拉精選”。

社區團購形成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供應鏈優勢,長沙的B2B是長期形成的,雖然參與了近幾年的B2B熱潮,但並沒有像很多B2B那樣違背商業邏輯,是比較良性的;二是長沙的B2B是比較早開始“翻牌”,翻牌比較良性,不是大跟進式的跟風翻牌。

以我知道的新高橋為例,他們已經經過了三代加盟店,從快樂惠、新高橋,再到考拉精選,相對成熟。

有人說社區團購電商有可能像過去的“千團大戰”一樣,只剩下幾顆獨苗。我認為,社區團購電商是新零售模式對傳統門店的洗禮,它對新零售的發展可能比騰訊、阿里搞的新零售對商業的發展有更大的影響力。因為馬雲們可以盤活部分大店,而社區團購電商則盤活了大量小店。

正因為長沙的B2B發展相對成熟,有供應鏈優勢。所以,長沙的區域B2B在前兩年沒有走出去,順著社區團購電商反而有可能走出去。

賽尚品牌創意機構

(簡稱賽尚)成立於中國品牌快速崛起的2007年。公司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中國的品牌崛起,特別專注於食品領域的品牌創意、設計、策劃。近年來成功服務消時樂,從品牌命名策劃、創意設計傳播等助力消時樂一年實現0-3億快速增長,被中國食品成長之星授予“年度傑出營銷案例”獎。賽尚也一躍成為全國知名品牌創意、策劃機構。

賽尚品牌創意機構不同於傳統智業公司和單純的品牌設計公司。賽尚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從消費洞察、場景創建、品牌創意(基於逆向創意,轉化公共認知為品牌認知) 、品牌命名(可註冊、可傳播) 、品牌設計(堅持原創:品牌形象識別系統、包裝設計、瓶型設計、空間設計、互聯網傳播設計) 、互動傳播(基於互聯網的傳播、互動、UGC等的設計、策劃內容生產、傳播造勢為品牌賦能) 、場景化落地(產品如何連接消費者,實現無人化推廣) 、精準招商、新營銷導入(打造樣板市場,終端快速爆量、實現規模化複製) 、戰略產品孵化(助力有思想企業家、有潛力品牌、產品早日躍升一線) 。

賽尚服務客戶均為一線和快速增長準一線品牌。賽尚品牌創意機構成立十年來,服務消時樂、統一企業、中沃實業、樂天、福森源、北大荒集團、完達山等,取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