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高鐵學校:職業教育要淡化「學歷情結」

甘肅高鐵學校:職業教育要淡化“學歷情結”

我國職業教育發軔於150多年前的清末,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努力,特別是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已經具有2600萬在校生的規模,中職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規模大體相當,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規模大體相當。但是,我國職業教育在為生產服務一線提供大量實用人才的同時,也存在注重學歷教育、忽視職業培訓的傾向,影響了職業教育的效果和持續發展。

甘肅高鐵學校:職業教育要淡化“學歷情結”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各類教育資源都非常緊缺,青年人參加職業教育學習不僅是為了就業,也是一種社會身份的轉變。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對於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許多農村家庭就是通過高職院校實現了擁有第一代大學生的夢想。

但是,隨著學校職業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產教分離、學用脫節的矛盾逐步顯露出來,出現了有的人找不到就業崗位、有的崗位招不到人的現象,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學歷職業教育培養週期較長,專業需求預測不夠準確,不能很好地適應技術快速發展和就業市場的現實需求。隨著市場機制的不斷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對人才的選用更加理性,注重人才的適用性而不是簡單地以學歷取人。

職業培訓週期短、方式活,“船小掉頭快”,可以實現生產目標與培訓目標、生產內容與培訓內容、生產過程與培訓過程的緊密對接,可以較好地與就業市場對接,有效促進青年就業。

大規模開展職業培訓,對現有職業教育機構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職業教育機構人員需要及時瞭解和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實現培訓內容與技術發展同步;熟悉就業市場的變化狀態,及時滿足僱主需求;研究高中畢業生、農村專業人員、下崗待業職工、轉業軍人、殘障人士等各類人員的學習特點,“因材施培”,提高培訓效果。

完善職業教育體系中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的合理構成,必將影響到整體學制的變化,增強學習者的可選擇性。高中畢業生可以有升入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或是參加培訓後就業等多種選擇,普通大學畢業生同樣可以參加職業培訓找到更為理想的工作。培訓工作做好了,自然可以形成新的職業教育品牌。

甘肅高鐵學校: 職業培訓體系建設涉及到機構建設、隊伍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培訓資源建設等多個方面,所有這些都需要進行完善的頂層設計。當前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轉變現有職業院校的功能,校企合作共建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打破學歷職業教育一花獨放的局面,使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珠聯璧合,形成長短結合、對象多樣、動態調整的職業院校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