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水深:同款不同價是爲何?


紅木水深:同款不同價是為何?


紅木傢俱頗受收藏者的喜愛,昂貴的價格也讓不少消費者只能仰望。但我們也經常會看到一些街邊門店、花鳥市場、展銷會,以“廠家直銷”、“大甩賣”、“白菜價”等形式售賣紅木傢俱,價格低到超乎想象。還有些看上去同款同料的傢俱有的賣10萬,有的賣8萬,有的賣5萬....這些價格亂象常常讓消費者一頭霧水,難以選擇,為什麼紅木傢俱的價格不會統一,差別在哪裡?

為此小編特地走訪了一位從事紅木傢俱20年以上的業內人士。他說:“白菜價”的紅木傢俱其實是在材料和工藝上做了手腳。有時候看似款式近似用材相同的傢俱,每個廠家成本的差距很可能比你想象之中大的多。

案例詳解


以視頻中這款大紅酸枝沙發為例,像這樣規格的傢俱製作成本大約在30多萬元左右,售價在40多萬,可它的標價卻只有10幾萬,問題就出在省料省工上。

紅木水深:同款不同價是為何?


紅木水深:同款不同價是為何?



紅木水深:同款不同價是為何?


材質低劣、工藝粗糙的傢俱售價自然比真正工料俱佳的紅木傢俱價格要低很多,真正精品的紅木傢俱是不允許邊皮(白皮)、拼補的木材用在紅木傢俱上的,(這裡的拼補不是說面板只能用獨板、意思是不能用爛木頭補粉、補木頭用在紅木傢俱上),對製作工序和工藝也有著嚴格要求,需要經過乾燥板材、榫卯工序、雕刻工序、刮磨工序等多道工序,其中每一個工序裡又有若干個講究的製作工藝。

總的來說,造成紅木傢俱同款不同價的原因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原材料的差異化


其一,材質不一樣,價格不一樣。比如海南黃花梨的原材料在2500萬左右每噸,刺蝟紫檀4-6千每噸,價格天壤之別。

其二,同材質大小料不同,價格不同。如果製作一件傢俱,使用同一材質的大料,則無需拼接可直接使用,而用小料則還需拼接成板,方可使用。因此材料的稀缺性,大料尤為難尋,用這樣的材料做成的紅木傢俱自然價格也高。


紅木水深:同款不同價是為何?


其三,同材質新老料不同,價格不同。新老料是依據生長年輪,向陽程度及生長環境而定,日照強、雨水較少、生長環境惡劣的樹林,因成材緩慢而往往具有材性好、木性穩定、紋理順直不易彎曲、開裂等優點,且油性大易出包漿,這些特點新料都不具備,新料一般成長在平原,因雨水充分,成材較快而導致木材歷練不足,紋理鬆散,油性較差等。

另外,傢俱的整體色澤、紋理搭配的差異,也會是造成它們價格不同的一個因素。

木工工藝的差異化


即使同樣材質的紅木傢俱,工藝不同價格也不一樣。比如選配料是真功夫的體現,拼板就是考驗這一工藝的關鍵。

又比如在面板拼接上,如何讓花紋搭配美觀、顏色協調,就是一門很細的工藝,其工藝成本自然與草草了事、隨意拼接的不在一個層面,極其考驗一個木工師傅的細心程度,顯然精工細活更能體現其價值。

紅木水深:同款不同價是為何?


木工師傅對榫卯結構的瞭解透徹,做出來的傢俱是否嚴絲合縫,線條清晰筆挺有力都是對一件傢俱價值提升的重大意義所在。

修飾工藝的差異化


修飾工藝中首當其衝的是雕刻。現代科技的發展助推了雕刻機的問世,機器的使用也讓雕刻的速度大幅度提升,人工雕刻的作品雖比機雕作品相對活潑有生氣,但因工匠水平的差異,其價值雖高於機雕品但也需區別對待。


紅木水深:同款不同價是為何?


除此之外,還可以從以下三點判斷紅木傢俱的價格,榫卯結構是否規範;打磨次數是否足夠;是否存在偷工減料的現象。


紅木水深:同款不同價是為何?


款式與器型的差異化

對於紅木收藏者來說,一件傢俱的用料及工藝製作水準一般用肉眼即可分辨,更考驗他們的是對器型優劣的判斷。小編認為有收藏價值的古典傢俱必須是按照各類典籍、圖譜所載的經典款型來複刻或在其基礎上改良,所以靠“譜”是關鍵。試問在譜經典的傢俱哪一款不是經受住了數百年時間的考驗?所以其文化和藝術高度直接決定了它們的收藏價值和潛力。而對於那些“沒文化”的廠家或假裝很有文化的“設計師”主觀臆造的款型一定要謹慎收藏,免地經不起歷史考驗而貽笑大方。


紅木水深:同款不同價是為何?


因此紅木傢俱的價格並不能以統一標準看待,需多方面綜合衡量鑑別其價值。而一些廠商也正是抓住許多消費者對其中知識不甚瞭解的這點,渾水摸魚,以假亂真,欺騙顧客。那些所謂的“白菜價”紅木傢俱陷阱頗多,大多數都屬假冒偽劣產品,從原材選用到生產銷售,行業的集體道德淪喪可充斥到傢俱製作的每一環節,消費者花高價買爛貨的情況比比皆是。所以大家購買紅木時一定要小心辨別,謹防上當,最好找專業可靠,誠信保障的商家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