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個讀書的季節,5分鐘帶你了解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

正所謂“知人論世”,既然要說《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那我們不妨先來講講這本書的作者毛姆。或許偉大的藝術家總是與坎坷的命運脫不了干係,毛姆在不到十歲的時候父母就先後去世,上了學之後又因為身材矮小、嚴重口吃,經常受到其他孩子無端的欺凌和羞辱,在這樣的環境下毛姆養成了內向、孤僻、敏感的性格。

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早年的經歷也為毛姆日後在文學上的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毛姆在寫作中堅持客觀、冷靜的態度,將人性的複雜性描述的淋漓盡致,強調人性的複雜和矛盾。他筆下的主人公對造成自身孤獨的外在世界冷眼相看,對保持孤獨的完美刻骨銘心,《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斯特里克蘭德便是其中的典型。

夏天是個讀書的季節,5分鐘帶你瞭解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

《高更自畫像》

在聊《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之前,我們還應該瞭解一下保羅·高更,據說書中的主人公斯特里特蘭便是以高更為原型進行創作的。

保羅·高更,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與梵高、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巨頭,對現當代繪畫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雖然《月亮與六便士》以高更為原型進行創作,但高更與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的人生也不盡相同。斯特里克蘭德是倫敦人,而高更則出生於法國巴黎,書中描寫到斯特里克蘭德從未提起過與他風格相似的畫家,如梵高或者塞尚,而高更與梵高、塞尚則是頗有酬酢往來的朋友。不過,大體來說,他們的生活經歷是相似的,兩人都在年輕時從事股票經紀人的工作,中年時與家庭斷絕聯繫,獻身藝術,在人生的最後階段遠赴浩瀚大洋之中的塔希提島了卻餘生。

夏天是個讀書的季節,5分鐘帶你瞭解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

我不相信他會承受那種患得患失的愛情折磨,他永遠不會忍受外來的約束。如果有什麼東西阻礙了他心裡那種令人難以理解的熱望,那種催促他走向連她自己也不知道的熱望,我相信他會毫不猶豫的將這種東西連根拔起,哪怕為此弄得苦惱不堪、遍體鱗傷他也在所不惜。”

或許,斯特里克蘭德給人們留下了一種鐵石心腸的印象,是一個沒有感情的人,對他而言,愛情只會阻礙他進行創作,情慾只是一種生理需要,一旦得到滿足之後,他便會全心全意投入到他的工作中去。如果可能的話,他真希望連這種情慾也不要存在。

斯特里克蘭德無疑是一位天才,但是行為孤僻的天才在生活中往往是不受人待見的,特別是當他的作品並未被世人接受的時候。斯特里克蘭德不懼他人的眼光,擺脫生活的泥沼,追尋精神的自由。

斯特里克蘭德曾對文中的“我”說:“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我由不了我自己,一個人要是跌進水裡,他游泳遊的好不好是無關緊要的,反正他得掙扎著出去,不然就得淹死……”對他來說,畫畫彷彿是一種使命,需要用他的後半生的全部生命來完成的使命,大多數人都羨慕他可以無所顧忌的仰望天空中的月亮,卻無法放棄地上的六便士。

夏天是個讀書的季節,5分鐘帶你瞭解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

“當人的外表和他的靈魂如此不相稱,那是一件很苦惱的事情。德克·斯特羅夫的感情像羅密歐,可是他的身體卻像託比·貝爾奇爵士。他生性和藹大方,卻總是好心辦錯事;他對美麗的東西有真摯的感情,卻只能創造出平庸的東西;他的感情特別細膩,舉止卻是那麼的粗魯。他在處理別人的事物時很有謀略,但對自身的麻煩卻一籌莫展。造化開的這個玩笑真是殘忍,居然給他灌注了這麼多自相矛盾的性格特徵,還讓他獨自面對這個冷酷得讓他迷惑的世界。”

斯特羅夫絕對是一個塑造的非常成功的、立體多面的形象,他身上充滿了矛盾,他嚮往美好的事物,有著一雙慧眼,在所有人都不看好斯特里克蘭德的作品時,只有他認為斯特里克蘭德是個天才,可是他自己卻只能創造出非常平庸的作品。他的感情像羅密歐一般,深愛著他的妻子布蘭琪,可當布蘭琪毅然決然地離開他時,他胖胖的身材以及紅的像蘋果似的閃閃發亮的圓臉卻使人不但得不到別人的同情,反而讓人想要發笑。

即使斯特里克蘭德對他百般嘲弄,他依然在斯特里克蘭德病危時將他接到家裡來好生伺候,即使斯特里克蘭德使他家庭破碎,他依然想要邀請斯特里克蘭德與他一同回到自己的家鄉,斯特羅夫是一個高度理想化了的平庸者,現實生活中怎麼可能會有如此善良的“發蠢”的人物?

夏天是個讀書的季節,5分鐘帶你瞭解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

“一個女人能原諒男人給她造成的傷害,但是不能原諒他為她的緣故而做出的犧牲。”

這句話乍一讀覺得有點難以理解,但靜下來細細品味,會發現世間的愛情大多如此。布蘭琪會愛上視愛情為草芥的斯特里克蘭德,但是委曲求全、苦苦哀求她回到自己身邊的丈夫斯特羅夫最終只換來了一個掌摑。斯特羅夫所做出的的任何犧牲,在布蘭琪眼中只會化為不斷積聚擴大的鄙視與厭惡,深刻反映出了女人在自己不愛的男人面前的殘忍與冷酷。

毛姆文字的巧妙之處或許就在於他將自己的觀點與思想潤物細無聲的融入於筆下的角色與故事情節之中,不刻意製造戲劇性的巧合,斯特里克蘭德為何突然離開家庭追求藝術,書中沒有給出任何說法,但通篇讀下來,卻並不突兀。

夏天是個讀書的季節,5分鐘帶你瞭解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

“有句《聖經》上的話來到我嘴邊,但我沒有說出來,因為我知道神職人員認為俗人侵犯他們的領地是有點褻瀆上帝的。我的叔叔亨利做過二十七年惠特斯特布爾的教區牧師,要是遇到這種情況,他往往會說,魔鬼總是隨心所欲地引用經文。他記得從前一個先令就能買到十三隻上等的牡蠣。”

作者沒有說出口的那段經文,是《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那句“你們不要論斷人,免的你們被論斷”,又或者是《約翰福音》裡的“不要將表象作為判斷的根據”。人與人之間的判斷與理解往往是片面和膚淺的,能全面瞭解並做出公正判斷的或許只有上帝。那些心中沒有信念的人,往往以上帝視角對他人進行刻薄、膚淺的論斷。

這段經典的結尾像一段音樂突然畫上了休止符,結束的突然,讀到最後一個字時腦中還餘音繚繞,這確實是毛姆的風格,他聰明的將自己的觀點融進字裡行間,像一陣風,看不到它的影子,與上文巧妙的結合,縱使讀者不知其所以然,也會深深受到感染,或許這就是毛姆的高明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